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Ar(e,
3e)五重微分截面3维图的理论与实验比较发现,
在低能电子入射的情况下, 理论与实验存在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 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态,另一个电子直接发射到靶的连续态的直接电离及另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连续态的过程(ECC)是最主要的转移电离机理,且ECC过程主要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条件下;炮弹离子俘获两个电子处在双激发态的自电离过程的贡献很小.关键词: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转移电离机理离子原子碰撞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散射离子位置灵敏符合测量技术,测量了能量范围在0.7v0—4.4v0(v0为玻尔速度)的碳离子Cq+(q=1—4)与He原子碰撞过程不同出射道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包括入射离子不损失电子(直接电离)的出射道(Rq,q),入射离子俘获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和入射离子损失一个电子的出射道(Rq,q+1),并研究了R随入射C离子的能量及电荷态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对给定电荷态的入射离子,靶原子的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与出射道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Rq,q<Rq,q+1<Rq,q-1.直接电离出射道截面比Rq,q与入射离子电荷态几乎无关,而入射离子俘获一个电子的出射道和损失一个电子的出射道靶原子双电离与单电离截面比Rq,q-1和Rq,q+1却与入射离子电荷态有很强的关系.采用原子极化理论和电子屏蔽与反屏蔽作用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电离截面比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双微分绝对截面的计算方法.利用符合技术测量了中能区C3++Ne碰撞系统的纯电离微分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纯电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对理论与实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对多重电离的电离机制分析表明:高价态的反冲离子主要来自于俄歇贡献;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电子-电子间的库仑作用也逐渐显现.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相同实验装置上的各种反应出射道的绝对截面测量,入射离子种类及入射离子能量范围将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对于Na+ 离子和Rb(5s ,5p)原子碰撞中态选择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的理论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是离子与在磁光学阱中用激光冷却的碱金属靶原子碰撞而测量到的;还对高能量质子引起的He原子的转移电离进行了理论研究,在Shakeoff模型的基础上 ,分析解释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 ,并与最新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We report a theoretical study of state-selective differential single-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between Na + and Rb(5s, 5p) atoms. The experimental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laser cooled target in a magnetic optical trap. We also report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ransfer ionization of He by protons at high collision energies and analyze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 with respect to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in terms of a shakeoff mode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双微分绝对截面的计算方法.利用符合技术测量了中能区C3++Ne碰撞系统的纯电离微分绝对截面. 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纯电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对理论与实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 对多重电离的电离机制分析表明:高价态的反冲离子主要来自于俄歇贡献;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电子-电子间的库仑作用也逐渐显现. 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相同实验装置上的各种反应出射道的绝对截面测量,入射离子种类及入射离子能量范围将得到拓展.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绝对截面纯电离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在,随着出射角度的增大,能谱分布极大值逐渐减小;当电子出射角度等于45°时,多数电子集中在0eV附近。上述特征可由低能离子-原子碰撞\"准分子\"模型进行定性解释。在100keV He2+-He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中有靶电子被俘获至散射离子连续态(electron capture to continuum,简称ECC)电子的贡献,这可看做是动力学两步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dissociative ionization of CO2 induced by 5 keV electrons in two-body and three-body dissociative channels of CO2+2 and CO3+2 is identified by the ion-ion coincidence- method using a momentum imaging spectrometer. The partial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s (PICSs) of different ionic fragments are measured and the results generally agree with the calculations made by a semi-empirical approach. Furthermore, the PICSs of the dissociative channels are also obtained by carefully considering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cro-channel plates and the total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time of flight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用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He和N2体系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及转动激发分波截面,得出微分截面及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体模型计算了100和2MeV/amu裸碳单电离氦原子的全微分截面,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对于高能入射情况,在散射平面小动量转移和中间动量转移时现在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符合的很好,然而在大动量转移时和在垂直平面有明显差异.对于低能入射情况,四体结果定性与实验结果一致,而且优于三体扭曲波(3DW-EIS)结果,表明四体效应在低能入射比在高能入射时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四体模型计算了100 和 2 MeV/amu裸碳单电离氦原子的全微分截面,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对于高能入射情况,在散射平面小动量转移和中间动量转移时现在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符合的很好,然而在大动量转移时和在垂直平面有明显差异。对于低能入射情况,四体结果定性与实验结果一致,而且优于三体扭曲波(3DW-EIS)结果,表明四体效应在低能入射比在高能入射时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David Botz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正电子及电子碰撞电离的库仑效应和电子交换效应,引入离子效应和相对论效应修正因子,计算了Ag,In,Sn原子的L壳层电离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了修正因子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平面波波恩近似和扭曲波波恩近似的计算结果,并和最近文献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其计算结果可为激光等离子体模拟提供准确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David Botz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正电子及电子碰撞电离的库仑效应和电子交换效应,引入离子效应和相对论效应修正因子,计算了Ag,In,Sn原子的L壳层电离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了修正因子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平面波波恩近似和扭曲波波恩近似的计算结果,并和最近文献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其计算结果可为激光等离子体模拟提供准确参数. 相似文献
18.
K Chakrabarti 《Pramana》2002,58(3):529-536
Schwinger variational principle is used here to study large momentum transfer cases of electron and positron impact ionization
of atomic hydrogen from the ground state at intermediate and moderately high energies. The results appear somewhat better
compared to other theori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描述了电子-原子碰撞电离截面的高精度计算的有关问题,着重论述了包含三个库仑散射波函数的6重积分如何简化成2重积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