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烧原油高效燃烧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用于油田加热炉的一种烧原油高效燃烧器的设计,论述了Y型蒸汽雾化喷嘴、正交蒸汽雾化喷嘴和高压离心喷嘴的具体设计结果。该燃烧器对原油加温并采用内、外双漩流器组织燃烧,明显提高了燃烧效率。最后还指出了这种燃烧器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效全流程可调燃烧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已于1991年ZKR燃烧器在几个油田现场投入使用。根据国外同类产品的研究状况和ZKR燃烧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发展ZKR燃烧器是十分必要的,其核心是提高性能、可靠性和降低成本。这三项指标综合实现才能使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创造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船形体煤粉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形体煤粉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钟北京,徐旭常(清华大学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关键词煤粉燃烧器,“三高区”原理,NO_x1前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煤为主要燃料,采用粉状燃烧方式的火力发电。1992年我国年产煤...  相似文献   

4.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孙绍增,吴少华,李争起,杨明新,王新雷,陈力哲,庞丽君,邢春礼,朱彤,孙恩召,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燃烧器,稳燃,低NO_x一、引言电力工业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水平螺旋槽降膜蒸发机理自行设计了降膜蒸发器,应用在微型燃烧器中,能够实现液体燃料的快速均匀蒸发。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实现了液态燃料的气化,而且这种燃烧器燃烧效率高,排放的污染物远低于国家标准,在同类产品中性能领先,对我国微型燃烧器的全新雾化燃烧方式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两种不同入口尺寸的急速混合管状火焰燃烧器开展了丙烷富氧燃烧特性研究,着重从火焰结构、燃烧范围、燃烧模式等,分析了燃料与氧化剂切向入口尺寸分别为0.5/0.5 mm(燃烧器A)及0.25/0.5 mm(燃烧器B)的丙烷燃烧特性,并基于Chemkin计算分析了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氧气浓度β≤0.5时,两者均能获得均匀稳定的管状火焰,火焰特征和燃烧范围相近;对于燃烧器A,随着β增加至0.7,化学反应时间缩短,掺混效果不足以维持火焰稳定;燃烧器B入口尺寸较小,入口速度更大,掺混更充分,在β=0.7时火焰仍稳定,β=0.8时火焰不均匀但仍稳定。此外,β≥0.7时,随当量比增加,燃烧器A、B均在低当量比和化学计量当量比附近出现了声不稳定现象,管状火焰区随β增加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7.
微燃烧器中燃料的可靠点火与稳定燃烧是实现微动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本文进行了两种微小燃烧器的设计与燃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微小燃烧器内添加钢丝网,使两种小型燃烧器均获得了较宽的可燃范围。通过对微小燃烧器流场的数值分析,发现在微小尺度燃烧中,流场的均匀性对燃烧温度有重要的作用;在微小空间内添加钢丝网能够改善流场,拓展可燃范围。另外,钢丝网在高温下也能起到值班火焰的作用,对火焰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墙切圆燃烧方式壁面热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燃烧器布置在四墙中心附近,试验发现:四墙切圆燃烧方式可大大提高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分布的均匀性。对宜宾无烟煤,四墙中心布置方式其壁面温差Tmax-Tmin平均值为四角切圆方式的24.7%; 对神木烟煤,其壁面温差Tmax-Tmin平均值为四角切圆方式的58.7%。这对防止燃烧器区域壁面结渣和高温腐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金属蜂窝板燃烧器的高效燃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金属蜂窝板燃烧器是通过采用双层或多层金属薄片制成,能有效地解决普通燃气灶具燃烧器存在的不足,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完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能效更加优越。本文以红外燃气灶具的核心部件—新型金属蜂窝板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摄像仪对红外燃气灶具和普通燃气灶具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红外燃气灶的火焰集中,温度分布均匀,燃烧效率比普通燃气灶高12.7%。  相似文献   

10.
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高灵敏度燃烧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气-样分进、双通道燃烧器,经过实际检测比较,该坷提高原子吸收灵敏度1 ̄5倍,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高炉污泥旋流法颗粒分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采用一种简化的多流体多相流模型及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建立了水力旋流器内液固多相湍流流动的数学描 述,并对高炉污泥旋流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力旋流器内高炉污泥流动的流场及颗粒分级效率曲线,数值计算得 到的颗粒分级效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数值结果还表明,底流管直径较小的旋流器分离高炉污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轴向进气位置对转静盘腔传热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具有不同轴向进气位置的两个转静盘腔的流动和传热进了数值模拟。这两个盘腔除进气位置不同外,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进气流量及温度边界条件。在盘腔的核心区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近壁区采用单方程模型。求解并分析了包括流体域,固体域的整体温度分布以及流固界面上的努塞尔数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电绝缘性低沸点介电流体R11为实验工质,利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电流体力学实验模型,对介电流体进 行静电场强化冷凝换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模型内介电流体的凝结换热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其换热系数主 要与外加电场强度、热通量及电极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这种电场强化凝结换热技术对制冷和热传递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流变液的微波透射调控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及介电性能改变的实验事实,建立了微波穿透电流变液样品的理论模型,导出了微波透射率的基本表达形式.理论模拟显示:当电流变液的介电常量小于所处环境的介电常量时,透射率随电场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小.实验研究表明:电流变液的微波衰减(透射率)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场来调控.分析认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转变和介电性能的变化是导致微波透射率可调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组元化合物晶体的Bridgman生长过程,通过对液相区流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生长过程中容器内部双扩散对流与组分分布的情况.首先对比了三段场和梯度场炉壁温度设计情况下液相区的流体双扩散对流以及组分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梯度场炉壁温度条件,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质格拉晓夫数较大时,它的增大能够明显地削弱液相区的流体流动,从而使得界面附近的组分分布也产生变化;此外,拉晶速度的增大也能够使得液相区的双扩散对流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测量非均匀磁场条件下圆柱腔体内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显示,磁流体热磁对流特性受磁场强度、温差以及磁场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之间关系的控制,当磁场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时,外加磁场强化了磁流体的热磁对流过程,且随着磁场强度和温差的增大,热磁对流强度加强。当磁场梯度方向、温度梯度方向以及重力方向三者相同时,磁流体的热磁对流强度最剧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CFD技术对小空间中的电子元件的散热进行了研究,模拟了以空气为冷却流体的多种方案下小空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基于场协同原理对其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评价电子元件冷却效果的冷却效果数,并以此为指标得出小空间电子元件散热的优化方案和最优间距,为进一步探讨微电子元件的冷却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电场方向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电场方向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流体中自发倾斜链的形成,剪切应力对电场方向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并且在某些特定方向应力会显著增强一种关于电流变液理想结构的理论模型计算证实了该结果,这样人们可通过选择电场的最优方向来增强电流变效应,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从而为电流变液走向实用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分散相颗粒几何因素对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瞬变的反应时间是电流变液体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分散相颗粒几何因素的电流变反应时间模型根据此模型,长椭球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比等效球状颗粒的短,扁椭球状和片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比等效球状颗粒的长,而棒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则视εpf比值大小或快于或慢于等效球状颗粒的反应时间.且反应时间与分散相尺寸的关系是(1)随体积增大,各种形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均变短;(2)同体积下,随长径比增大,长椭球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变短,而扁椭球状颗粒和片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变长,棒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则视。εpf比值大小或增快或减慢.因此,要获得反应快的电流变液体,颗粒形状除选择球状外,还可在使雷诺数较小范围内,选择一定尺寸的长椭球状或棒状颗粒。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a model of human vis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purely wave theory of light, including the zero-point field. We show that the model meets one of the main objections to this assumption, namely that photodetectors should be activated to saturation by the zeropoint field alone. A straightforward consequence of the model is the existence of a minimal signal intensity which may be discriminated by the human eye from the (huge) zeropoint intensity. The threshold predicted by the model roughly agrees with empi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