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褚华 《物理通报》2015,(1):118-120
高中物理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传授上,应结合知识的传授,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全方位地体现物理文化的思想.本文将从"物理文化"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谈树立物理文化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物理MCAI课件教学已经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它使物理教学容量增大,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极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1模拟实验现象 为理论教学服务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MCAI的重点在于“辅助”,它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传统教学中在空间和思想方法等方面不易解决的问题.物理MCAI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并充分地利用物理MCAI课件的辅助性特征,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把传感器技术列入“八五”、“九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中.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紧扣时代脉搏,将传感器的知识也纳入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并首次阐述了“数据采集器应用于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将就中学物理实验中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好处作一下简单分析,期待着这一新的知识、技术能早日并广泛地应用于物理教学,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之中,给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提出了运用建构主义指导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传统物理教学与CAI物理教学的比较 目前,CAI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对于采用CAI进行物理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较,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4年开辟“物理与文化”专栏以来,得到读者、作者的关怀与支持;大家希望“物理与文化”栏目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多作贡献;同时,也为物理教学改革,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参考素材.为此决定拓展“物理与文化”专栏的内容及形式,设想如下.1.继续办好“物理与艺术”、“物理与体育”……文化技术层面的专题.2.内容扩展(1)精神层面:物理学工作者(不仅包括物理学家,也包括一般物理学工作者,还包括有志于物理学的青年学子)的人生追求,思想风貌,情感、态度、价值观、信仰……(2)教育层面:物理教学中的文化视角,“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爱护人才”的文化气氛,学派、名校与校园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等.(3)理论层面:有关物理文化或物理与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阐述、学术争论等.3.形式可多种多样,包括论文、散文、杂文、诗词、通信、格言、对话、书评……作为“拓展”的开端,本期发表了郭雅生等同志呈陈佳洱院士的信和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先生的诗选.  相似文献   

7.
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内也有不少文献对此进行了介绍.概念图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概念图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影响,概念图教学优于传统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8.
马朱林 《物理通报》2017,36(1):59-63
传统习题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程序与计算、 熟练与技巧等应试策略而忽视了物理思想的分析, 其教育弊 端已日趋显现. 而原始物理问题则以“ 物理现象” 为核心, 注重“ 对物理直觉的认识、 分析、 判断” 和“ 对原始问题的分 解、 简化、 抽象”的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 做学问”的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笔者以“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为 课例将“ 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思想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 形成此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宗旨的重要途径。针对西藏高校物理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的问题,提出基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开展物理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阐述了基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物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挖掘了部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后简述这些思政元素如何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形成物理教学资源,提高西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