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声学》1986,5(4):44-46,33
19 GBJ 75-84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本规范为了统一实验室和现场对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和撞击声隔声测匿,规定了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使所测得的同一建筑物或建筑构件(包括墙、楼板、门和窗等)的隔声性能尽可能地接近,具备相互可比的统一基础,以便于建筑隔声的设计.编制中参考了国际标准ISO 140/1-8-1978 《声学——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隔声测量》。本规范共分六章为:总则、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建筑物内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观场测量、外墙和外墙构件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和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及七个附录为:名词解释、测  相似文献   

2.
戴念祖 《物理》2002,31(2):113-116
一般认为,隔声建筑是20世纪初的科技成果,文章以历史文献证明,明初姚广孝发现多孔墙体吸声现象并于1399年秘密地建成隔声房,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总结多孔墙吸声的道理并最早使用“隔声”一词,从此隔声建筑的技术为中国人所知晓。,  相似文献   

3.
用组合隔声窗降低临街建筑的交通噪声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临街住宅受交通噪声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把外窗隔声与通风功能分开的隔声方案,即窗平时关闭,通风由带换气扇的消声管道解决。试验研究表明其隔声可使住宅室内达到一级允许噪声标准,在热工和卫生方面也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联合扩散场(DAF)激励与近场声全息(NAH)辐射声强重建的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DAF激励构件振动并获取入射声功率,然后利用NAH技术从辐射声压场中重建构件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法向声强分布,最后根据声强分布来计算辐射声功率和定位辐射热区,从而实现构件隔声量和隔声缺陷测量。隔声室实验研究表明,在测试距离和采样间距均为0.04 m的条件下,该方法测量的隔声量与声压法的误差在100~5000 Hz频带小于3.3 dB,在250~3150 Hz频带小于1.3 dB,对圆孔(直径8 mm)和矩形缝(长80 mm、宽3 mm)的定位精度高达厘米级;同时,该方法在一定混响和背景噪声影响下的稳定性较强,接收室混响时间从1.0 s增至3.4 s (步长0.6 s)以及信噪比从10 dB降至0 dB (步长5 dB),隔声量测量误差分别在0.8 dB和0.3 dB以内,缺陷定位误差在0.037 m和0.035 m以内。所提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室中建筑构件隔声特性的测量能力,同时对接收室测试环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隔声测量中试件洞填隙墙传声影响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华 《应用声学》2009,28(1):76-80
文章探讨了实验室建筑构件隔声测量中填隙墙传声影响的检验与修正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给出了三种可用于不同隔声量构件的门、窗和玻璃试件隔声测量的填隙墙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6.
徐唯义 《应用声学》1985,4(3):42-43
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局最近批准发布了5项声学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及审查通过.标准的编号、名称和发布、实施日期如下: 国家计划委员会主管的 GBJ 75-84 建筑隔声测量规范 1984-12-17  相似文献   

7.
蔡应曦 《应用声学》1988,7(1):27-27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研究室、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研究室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研究所共同编写的《建筑声学设计手册》经过六年的努力,最近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手册是在总结国内多年的建筑声学设计经验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编写的.全册共有122.9万字,分十一章,内容有:名词和术语,听觉与  相似文献   

8.
在2007年即将结束,2008年就要到来的时候,近两百名声学工程师和专家为了"给十三亿人民以更好的听觉关怀"而聚首北京。12月6-9日,2007建筑未来·声学工程师交流会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的组织倡议下胜利召开了。这次盛会标志着声学这个边缘学科的科研力量与生产力量正在全面的整合,以产业的形式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险峰  杨宗筱 《声学学报》2018,43(2):253-262
侧向传声作为建筑中声传递的组成部分,对住宅的整体隔声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将建筑中相邻房间的各建筑构件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应用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理论,从系统的声功率平衡的角度建立侧向传声的预测模型,在描述各路径的传声规律的同时确定主要传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围护结构为重质结构,且为匀质单一材料构造时,(1)在低频处,全程通过两相邻房间的侧墙或楼板的非通过隔墙的侧向路径成为主要侧向传声路径;(2)在中高频,各侧向路径的声压级差趋于一致,此时的建筑隔声性能取决于通过隔墙的直接路径上的声传递;(3)采用重质隔墙可以缩小侧向传声影响的频率范围。本研究为改善住宅的声环境质量及建筑隔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住房隔音降噪措施的研究黄榜彪(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5)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日间高标准不大于45dB,最低标准不大于50dB,夜间则应分别降低10dB。然而,目前国内商业繁华区和交通干道两侧,噪声往往在75dB以上,严重地干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