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佑洁  杨尊先 《物理通报》2013,(8):17-19,21
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中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探索性的改革.从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电子学科固体物理的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概念表达和理解;同时,应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的优势,结合实验现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当下丰富多样的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结合天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的现状,应用多种移动教学网络资源,改革绪论课的教学手段,丰富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使原来枯燥、难理解、学时少的绪论课程转化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移动网络课程,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式学习。改革后的绪论课,将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为后续的物理实验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移动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的改革势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调整了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以6大模块实验为基础,以自行研制的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构建了面向全校各理、工、管理等专业分层次、模块化、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从前期准备、教学实践、课程考核3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极大地扩展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完善了网络教学,使学生实践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理想的师生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鉴于固体物理学理论性强、学科发展快、概念抽象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探索性改革,认为固体物理的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概念表达和理解.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和课程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的优势,结合实验现象实现固体物理理论与应用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固体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本文以美国南加州大学为例,比较了美国及国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性,并结合课程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并反思教学差异对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长远来看,可通过网络资源及学术交流等手段进一步了解欧美等国家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努力整合不同国家的先进实验课程教学方法,逐步加强课程的建设改革,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社交媒介,开展了融"实验绪论+居家替代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室操作录播"为一体的大学物理实验在线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讲授实验理论,开发居家替代实验,录播实验室教学内容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验教学效果,保证疫情期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工科大学物理学习辅导系统》多媒体网络版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课程课件子专题之一.该系统由课委会领导,同济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共同承担完成.该系统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选题,其范围覆盖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所侧重;该系统图、文、声、像并茂,功能齐全,是一种助学性较强的教学多媒体网络课件,主要用于学生自学和自测并兼顾课堂教学.该系统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基于WEB开发,使用方便,浏览迅捷,交互性强;它既可供单机用户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工科物理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活动。首先介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其次,针对此类问题,建立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丰富了多样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实验实践课程项目,建立了学生实践创新平台。该课程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1主要内容兰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13年开始建设虚拟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网上教学模式的探索.本课程从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3个方面来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主要表现在: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数字化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丰富了基础物理仿真实验、综合设计仿真实验、创新研究仿真实验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