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方法的复杂物体三维面形测量   总被引:38,自引:16,他引:38  
苏显渝  谭松新 《光学学报》1998,18(9):228-1233
提出一种在数字加权滤波和调制度分析基础上形成可靠性控制模板,并按可靠度排序进行位相展开的新方法,该法用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中,可以兼顾所求位相精度和位相展开的可靠度,适合复杂物体面形的测量,给出了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对复杂物体面形测量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动态液面面形测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张启灿  苏显渝 《光学学报》2001,21(12):506-1508
将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P)运用到地动态液体面形测量,采用CCD快速获取由龙基(Ronchi)光谱投影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液体表面上的一系列变形条纹,经过傅里叶变换,频谱滤波,逆傅里叶变换,三维相位展开等处理后得到的重建的一系列液面面形,能再现动态液面的变化过程,也能获取液体旋涡的一些特征参数,为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结构光照明的三维面形测量中,针对有孤立区域物体的条纹图像存在不规则缺陷的问题,提出先对其进行Gerchberg迭代,消除或减少条纹缺陷,获取较完善的迭代条纹,然后再利用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P)重建面形。设计了迭代流程,并分析了影响迭代精度的因素,解决了光学加工用具磨盘表面不完善条纹Gerchberg迭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功地重建了磨盘的三维面形。该工作为表面存在孤立区域的被测物体三维面形测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技术方案,也给可实时形变的应力盘三维面形动态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维面形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显渝  李继陶 《物理》1996,25(10):614-620
三维面形测量是获取物质形态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记录,比较,复制物体形态特征 的基础,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在机器视觉,自动加工,工业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实物仿形,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梁猛  方强 《光学学报》2000,20(10):353-1357
对具有等腰三角形齿结构的线性结构光编码的三维面形测量技术(LCP)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位测量原理及公式,并通过对人头石膏模型的实测验证了这种测量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结构光三维成像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相位测量轮廓术和摄像机模型,提出一种结构照明三维成像系统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算法。对于给定的物体三维模型,首先根据系统结构,采用Z缓冲技术消除遮挡和阴影部分,得到与摄像机像素点对应的物体表面采样点三维坐标,再使用统一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处理投影过程。根据摄像机及投影仪的内、外参数,最终得到了摄像机像素点、物体表面采样点和投影仪像素坐标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结构照明三维成像系统仿真。为实际系统的结构设计、调整和参数校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燕  陈文静 《光学学报》2007,27(8):1435-1439
将神经网络引入基于结构光投影的复杂物体三维面形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逼近能力,得到离散条纹图的连续逼近函数,从中解出物体的相位分布信息,获得物体的三维面形分布。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在结构光投影条件下,只需要获取一幅条纹图,便可以完成复杂物体的三维面形测量。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傅里叶变换轮廓术,不存在滤波操作,不会在测量过程中丢失被测物体的高频分量,具有更高的空间带宽积和灵敏度,能准确测量出复杂物体的细节,更加适用于恢复复杂物体的三维面形。并且该方法在条纹图存在阴影的情况下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相比,能更好地提取出物体的相位信息,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形。模拟及实验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结构光三维物体面形实时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飞鸿 《光子学报》1994,23(6):521-529
本文基于结构光投影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物体面形重建方法,并建立了三维物体面形实时测量系统,系统用硬件电路实现结构光峰值提取,然后由软件对畸变光条峰值分布进行总体面形拟合处理。处理中,可以获得物体在视场内附加了一个倾斜面的三维物体面形分布。物体实际面形可以通过减去这个附加倾斜面而获得。  相似文献   

9.
唐钰欣  孙平  代晴  范超  类智方 《光学学报》2020,(17):118-128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流场原理测量物体面形的新方法。测量系统由投影仪、被测物体以及CCD摄像机组成。将光栅条纹以小角度投影到参考平面上,分别采集被测物体加入前后的两幅条纹图像。对测量系统的空间几何结构进行分析,以参考面为参照系,建立了投影仪、摄像机、观测点三者的位移与物面高度的空间关系,其中,观测点的位移是基于Brox光流算法通过估计两帧图像间的光流分布得到的。针对测量系统导致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形状不一致的问题,结合球冠几何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修正方法。理论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傅里叶变换法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所提方法仅用两帧图像即可精确地恢复物体的高度信息,实验过程简单,有效缩短了测量时间,且适用于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10.
傅里叶变化轮廓术将结构光投影与傅里叶条纹分析相结合,只需一帧变形条纹就可以重建被测物体三维面形,是动态三维面形测量中的首选。选择最适用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测量系统的二值条纹编码方法,对二值化后的正弦条纹进行离焦投影,既克服了普通商用数字投影仪的刷新频率限制和非线性响应影响,又能充分利用光学成像系统的低通滤波特性获得很好的高速正弦光场。设计搭建了一套高速离焦投影条纹并同步采集的三维面形测量系统,利用该测量系统对高速旋转的散热器风扇进行测量,得到任意采样时刻风扇扇叶的三维面形信息,重建完整的风扇转动过程。能进一步分析散热器风扇扇叶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形变,为散热器风扇材料选择以及改善其性能提供可靠的测量技术方案与原始数据,有效地拓展了动态三维面形测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元坤  苏显渝  吴庆阳 《光学学报》2006,26(11):636-1640
提出了一种基于条纹反射和相移技术的类镜面三维面形测量的新方法。首先在平板显示器上显示正弦条纹,然后用CCD相机分别记录由待测面和标准面反射的正弦条纹像,通过相移得到各自的相位分布,与标准面相位分布相比较得到待测表面起伏引起的相位变化。推导了相位变化量与待测表面梯度的对应关系,分别对待测面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光栅相位测量,通过计算可得到梯度分布并由梯度分布恢复待测表面面形。同时初步分析了影响条纹反射技术测量精度的因素。测量中,光栅由计算机产生,可以实现精确的相移,而且可以方便地调节光栅的周期及方向,通过预设标记点来引导相位展开有效地解决待测面和标准面的条纹对应问题。实测了建筑用釉面瓷砖表面起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CCD非线性对小波变换轮廓术和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的影响,并从信号频域角度分析推导出考虑CCD非线性时,变形条纹的小波变换的频谱描述形式,得到了"脊"处小波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处理由CCD非线性引起的非完善的条纹图时,采用小波变换轮廓术提取相位,实质是采用最佳的加权滤波窗口,这样能减弱CCD非线性引起的频谱混叠对测量的影响,可以得到比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更稳定的恢复效果。计算机模拟验证了此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非共面以及非平行度下的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P)物体三维形貌的测最系统进行了分析,采用两个参考平面辅助分析系统光路结构,引入了一个能使双光轴共面的等效虚拟投影出瞳中心.基于光线跟踪原理给出了相位与高度的映射关系,给出了满足平等度的系统参数特性并借助于摄像机坐标系同时获取校准平面的高度以及相应的相位数据,实现了高度和横向坐标的简易校准.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调制度测量轮廓术在复杂面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邵双运  苏显渝  张启灿  王华 《光学学报》2004,24(12):623-1628
调制度测量轮廓术(MMP)是将物体的高度信息编码在投影到待测物面上的正弦条纹的调制度信息中,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垂直测量,特别适合测量表面有高度剧烈变化或不连续区域的物体。探讨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在复杂面形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调制度焦深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调制度焦深对测量的影响,以调制度焦深为基础从测量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给出了实验系统设计方案,讨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几个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复杂面形和深孔物体的实测结果表明,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度测量轮廓术测量复杂面形物体可以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伸缩窗口傅里叶变换在三维形貌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翁嘉文  钟金钢 《光学学报》2004,24(6):25-729
为了克服窗口傅里叶变换在分析非平稳信号所存在的缺陷,基于窗口傅里叶变换技术提出了伸缩傅里叶变换法并应用于三维形貌测量中。通过对窗函数在空间尺度上引入伸缩变换,得到一个可调宽度的空间一频率窗,实现空间频率分辨率随光栅图像条纹频率变化自动可调的实时快速测量。该方法克服了窗口傅里叶变换分析中所有频率窗口的大小形状固定不变的缺点,适合复杂物体形貌的测量。给出了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以及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乔闹生  蔡新华  姚春梅 《中国物理 B》2009,18(11):4881-4886
The dual-frequency grating measurement theory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measurement of a discontinuous object. Firstly, the reason why frequency spectra are produced by low frequency gratings and high frequency gratings in the field of frequency is analy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apped-phase and the unwrapping-phase is discussed. Secondly, a method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kinds of gratings is proposed: one stripe is produced in the mutation part of the object measured by a suitable low frequency grating designed by MATLAB, then the phase produced by the low frequency grating need not be unfolded. The integer series of stripes is produced by a high frequency grating designed by MATLAB based on the frequency ratio of the two kinds of gratings and the high frequency wrapped-phase, and the high frequency unwrapping-phase is then obtain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teep discontinuous object of 600×600 pixels and 10.00~mm in height is simulated and a discontinuous object of ladder shape which is 32.00~mm in height is used in experiment. Both the sim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can restore the discontinuous object height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dual-frequency grating measurement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