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DNA与铜(Ⅱ)-L丝氨酸-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配合物[Cu(DPPZ)(L-Ser)-]+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研究体系与溴化乙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特征,证明其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在pH 7.2的缓冲溶液中,[Cu(DPPZ)(L-Ser)]+由于插入作用而在DNA表面聚集,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最大敞射峰在400 nm处.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共振光散射增强的强度与浓度在0.42~4.20 ng·mL1范围的DN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29 ng·mL-1.该法用于DNA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7.8%~106.0%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罗丹明6G(R6G)的荧光光谱、共振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讨论了共振光散射与共振荧光的区别与联系.在罗丹明6G-水溶液的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中,瑞利散射线与荧光等高线有部分相交.共振散射峰(544nm)介于荧光激发峰(530nm)和发射峰(552nm)之间.由光偏振实验,测得R6G共振散射光谱544nm处的偏振度P为0.0105.上述实验结果证明,R6G的共振散射峰主要是共振荧光.共振光散射信号随pH值增大而增强的机理是R6G酸碱平衡移动导致荧光型体的形成.由于自吸收的影响,荧光强度、共振散射光强度与R6G浓度之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钙红-Cu(Ⅱ)络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RLS)、荧光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特征, 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方法. 钙红-Cu(Ⅱ)-BSA三元络合物的形成导致RLS强度和荧光强度的增大;同时引起电子吸收光谱的强度减小, 594 nm处吸收峰消失. 在pH5.65~5.75的酸度条件下, 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系统在317 nm处有一增强的RLS光谱峰, 且增强的RLS强度与BS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实验室确定的优化条件下, RLS强度与BSA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75~10 μg·mL-1, 线性方程为I=150.88 201.48c(BSA , μg·mL-1), 相关系数r=0.997 3. 方法检出限为5.62×10-2 μg·mL-1. 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中BSA含量的测定. 对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 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之间主要存在的是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法研究了十二羰基三铁簇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簇合物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明簇合物的荧光强度随DNA的加入其荧光强度增加,说明簇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抗癌药物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 发现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增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 共振光散射技术在研究DNA与阿霉素的相互作用时, 其灵敏度远远高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DNA与阿霉素作用在322与564 nm处产生两个共振散射峰, 在弱酸性条件下(pH 5.72), DNA的浓度在0~8.0 μg·mL-1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小牛胸腺DNA和鱼精子DNA的检出限分别为36.8和40.1 ng·mL-1. 由此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的DNA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丹明B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罗丹明B(RhB)的共振光散射的特性与机理。在 pH =- 0 38至 pH 4 10的酸性溶液中 ,共振光散射信号随pH值增大而增强 ,近中性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散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符合瑞利散射定律。RhB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有部分重叠 ,共振散射峰处于荧光激发峰和荧光发射峰之间。在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图中 ,瑞利散射线与荧光等高线相交。在光偏振实验中 ,测得共振散射光的偏振度P≈ 0 1。上述实验结果揭示RhB的共振散射光主要是共振荧光。共振光散射信号随 pH值增大而增强的机理是RhB酸碱平衡移动导致荧光型体的形成。RhB的共振散射峰位于吸收曲线轮廓之中 ,共振光散射受光吸收的影响 ,因此 ,散射光强度与浓度之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桂皮酸-水杨酸-镍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此外,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蓝移;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使BSA发生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在室温下,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34×105L·mol-1和1.22.  相似文献   

8.
硫杂蒽酮稀土铕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硫杂蒽酮稀土铕(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H7.10的模拟体液条件下,当DNA存在时,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使DNA的圆二色谱中的负峰发生较大变化,导致DNA的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有较大的增加,表现出增色效应,同时使溴化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而溴化乙锭(EB)的存在也可使配合物-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表明该配合物和EB与DNA有着强烈的竞争反应。据此推断,该配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聚集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作为多功能DNA结合试剂在光动力学疗法、抗病毒药物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研究阳离子卟啉与DNA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章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TMAP)和5-苯基-10,15,20-三(N-甲基-4-吡啶基)卟咻(TriMPyP)两种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及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在R>1时(R=cTMAP/cDNA),TMAP在DNA分子表面发生聚集,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卟啉的荧光被猝灭.在R<1时,TMAP与DNA以外部结合方式结合,荧光得到增强,共振光信号减弱.DNA的加入,使TriMPyP的聚集程度进一步增加.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卟啉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离子强度增大,卟啉的荧光得到增强,卟啉与DNA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染料木素铬(Ⅲ)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7.2 Tris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DNA熔点、荧光、粘度等手段研究了染料木素铬(Ⅲ)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作用模式。当加入一定量的ctDNA时,染料木素铬(Ⅲ)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而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强度、共振光散射信号随ctDNA的加入逐渐增强。配合物的存在能有效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且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同时ctDNA的熔点和ctDNA溶液的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据此推断,染料木素铬(Ⅲ)配合物与ctDNA之间具有较强的作用,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二者的键合常数为1.9×105L·mol-1。该研究结果提示染料木素铬(Ⅲ)配合物有望作为抗癌活性候选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鬼臼酰肼镍(Ⅱ)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研究了鬼臼酰肼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金属配合物的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鬼臼酰肼金属配合物与DNA之间主要以嵌入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铝试剂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试剂 (ATA)的共振散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pH3 7~ 1 1 0的溶液中 ,ATA的共振光散射 (RLS)信号很弱 ;当pH <3 7时 ,RLS随pH值减小而增强 ,pH 2 7时达到最大。RLS信号增强的原因是ATA由带负电荷的型体转变为中性分子并聚集形成超分子聚合体。RLS光谱图中 2 60和 340nm出现两个散射峰 ,30 0nm处为一峰谷 ,而在吸收光谱图中 30 0nm处为一吸收峰 ,由此可知ATA的RLS光谱与其吸收光谱有关 ,RLS信号强度随波长的变化不符合瑞利散射定律。ATA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不重叠 ,说明RLS光谱中没有共振荧光成分。在实验条件一定时 ,RLS强度与ATA浓度有关 ,但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pH9.9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阴离子染料二甲苯兰FF(XCFF)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与核酸(fsDNA、ctDNA、yRNA)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有协同增强作用。考察了影响因素,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核酸浓度之间的关系,对于fsDNA、ctDNA、y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3.0mg/L、0.05—6.0mg/L、0.5—2.0mg/L,检出限分别为24.1、18.4、57.0μg/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核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中性红(NR)为分子探针,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PQ)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在pH7.3的Tris-HCl(5×10-2mol.L-1)缓冲溶液中,NR分子主要以嵌插方式结合到ctDNA双螺旋结构上,百草枯的加入抑制了NR与ctDNA之间的结合,用Stern-Volmer方程进行数据处理,表明百草枯对ctDNA-NR的荧光猝灭不是单纯的静态或动态猝灭方式,属于混合型的。综合紫外光谱、离子强度等研究证实,在该实验条件下,百草枯与DNA之间存在静电和嵌插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 p H6 .0 0— 7.0 0和离子强度低于 0 .0 5 0 mol/ L的条件下 ,研究了百里酚蓝 (T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 -核酸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RLS) ,影响因素及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 ,体系的ΔIRL S与 y DNA、ct DNA和 fs DNA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 1.30 ng/ m L。该方法简便、快速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应用于合成样品中核酸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啶虫脒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作用。加入啶虫脒导致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316.0 nm处,存在一处共振光散射增强峰。由此建立了一种以DNA为探针检测农药啶虫脒的新方法。体系的最佳条件为,实验选择了pH 1.73为适宜酸度;加入10μg.mL-1浓度的DNA溶液的体积为2 mL;在室温条件下,体系的反应需要30 min达到稳定;"啶虫脒-DNA-H2SO4"的加药顺序为最佳。该方法适用的线性范围为0~2.25μg.mL-1,检出限为0.2μg.mL-1,啶虫脒在河水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0%~102.0%,并探讨了DNA与啶虫脒的相互作用机理:啶虫脒与核酸间的相互作用包含有静电引力,啶虫脒的吡啶基与DNA碱基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