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斌 《数学通讯》2005,(9):18-19
文[1]和文[2]说明了当求含有参数的两条二次曲线有公共点时,只考虑判别式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到根的范围,笔者阅后颇受启发,但同时也注意到此法计算量大,并且学生容易“考虑不全”,那么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简明地解决这类问题,并且做到“不重、不漏”呢?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不用判别式的“切线重合法”,这种方法不但思路清晰,简明,而且可以防止“增和漏”的毛病,现在仍以文[1]、文[2]的例题来介绍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章显联 《数学通报》2007,46(11):52-54
2006年9月下旬绍兴市优质课在上虞举行,课题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笔者有幸听了6位老师的精彩上课,颇有收获,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先进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问题引导学习”、“教与学重心前移”、“教会学生数学地思维”、“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等等.但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每节课中总会或多或少有点遗憾,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一下自己对几个问题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反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反函数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教师一般先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反函数的对应法则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反向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嵘 《数学通报》2007,46(11):12-13
二分法是数值计算中最简单常用的一种方法,课程标准将它安排在模块1函数内容中.分析其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一种求方程近似解的简单常用的方法;二是通过这个具体载体让学生体会到函数与方程间的联系.三是为后期算法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如何在教学中较好地实现这三个教学目的,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核心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工作的着力点是组织好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否成功,不只是看它能否得到同行、专家的褒奖,归根到底看是否符合课程改革“为了培养明天的合格人才”这一主要目标,是否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能否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真正得益.换句话说,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满意了”“喝彩了”,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 《数学通报》2004,(10):4-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将在全国高中普遍实施.“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要从人的发展上对课堂教学活动做了较大的改革,即“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也就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颜科 《数学之友》2013,(24):65-6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将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首次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则就提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尝试错误--学习的"催化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振嵘 《数学通报》2003,(9):36-37,46
1 问题的提出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 ,这样 ,一方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 ,有利于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有时错误比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 .正如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所说 :“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 .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为学生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后刺…  相似文献   

9.
"再创造""发现法"与"启发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青年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高中)后向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课标》中为什么不提“启发式”教学了?这个问题促使作者对《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提法进行思考。作者认为《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1]P2)“教师要以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1]P111)总之,《课标》中提倡的是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于是有人就问“再创造”,“发现法”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异同?下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一类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在"玩"中学习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清 《数学通报》2005,44(7):29-30
2000年定居我国天津的美籍华人大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青少年数学爱好者的题词是“数学好玩”.这充分表达了一位大数学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还有的数学家说“数学是玩出来的”.这说明数学学习不应当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而应当是通过积极的智力参与,从变化数学知识的形式、内容出发,在“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研究数学、做数学、发现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