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的确,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是否课备好了,就能上得好呢?那倒未必,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上好课.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风格各异的老师,分别在两个数学水平相当的班上同一节课(教案是共同备好的),但结果却很不相同,原因何在?下面通过对比分析,浅议如何提高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周明 《中学数学》2007,(7):15-16
袁隆平先生中学时期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时对“负负得正”不解,于是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你记着就是了.”这个回答使袁隆平认为“数学是不讲道理的”,渐渐地这位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袁先生的这一经历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说明他对所提的问题是感兴趣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提问时往往也会犯简单粗暴的毛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有时学生的提问是极具创造性的,教师只要真诚地面对,勤奋地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数学通报》2004年第3期文《一个组合问题》中,乔洪文老师对“报亭排队问题”提出推广并给予证明,读后深受启发,在获益颇深之余,我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思考,用建模的思想方法给出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学生是否存在深刻的思维活动"应作为评判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那么,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深刻思维活动的发生?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方式(如尝试发现方式、数学实验方式、多向合作交流方式等)纷纷走进课堂的情势下,探讨这个问题就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剑飞 《数学通报》2004,(10):31-31
“九连环”是中国先人创造的智力游戏.大人玩,小孩玩,也不知道玩了多少代.它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期间,这个古老的游戏引起了与会数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堂强化参与意识的好课──寻找数组规律讲课人:北京44中汤伯禹评述人: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王占元讲新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以下的四道小题,然后由学生用左手书写,齐声回答.(评:汤老师是个有心人,他让学生用左手书写,井作出回答,目的是为了开发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7.
判断一个大的整数是否素数,如果它不是素数的话又如何将它分解为若干个因数的乘积是古典数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发展,上述的古典问题又焕发出了新的光亮.因为有一种很简单的密码是用素数模乘法变换来构造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素数,你就无法解开这个密码.有人甚至将这个密码的钥匙半公开:一般是把两个素数乘起来产生一个合数.因为这个数很大,如果你不会分解它你是无法解开这个密码的.而制造这个密码的人就需要记住合数分解的方法,密码随时可以解开。  相似文献   

8.
"再创造""发现法"与"启发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青年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高中)后向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课标》中为什么不提“启发式”教学了?这个问题促使作者对《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提法进行思考。作者认为《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1]P2)“教师要以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1]P111)总之,《课标》中提倡的是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于是有人就问“再创造”,“发现法”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异同?下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邝孔秀 《数学通报》2006,45(10):28-29
王永建老师在文中对“精讲多练”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今天贯彻“精讲多练”这一数学教学原则的若干意见.笔者以为,对于“精讲多练”值得我们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10.
自习课上,我正在拼命地思考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老师来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奇怪了,作辅助线还问“为什么”?脑子里一蹦就蹦出来了呗!后来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有个“为什么”的问题.今天写这个题目,似乎大了些,毕竟我不可能概括全面,但还是想总结三小点. 1.陌化熟通过作条辅助线,将题目变成我们所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