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物流需求激增会导致众包平台面临接包方供应短缺的竞争环境,针对这种情形,考虑大数据技术建立了众包物流服务质量控制模型并展开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最优大数据技术水平、服务平台和接包方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随质量敏感系数的减少而减少,服务平台的最优质量控制水平随单位需求延误成本的减少而增大;众包物流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策略,会提高自身的质量控制水平,但不会使竞争平台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升或者降低,当大数据技术成本优化比例系数满足特定条件时,会导致更多的平台利润;接包方质量控制水平不随其服务的平台是否应用大数据技术策略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丁凯文 《运筹与管理》2020,29(5):181-188
为了控制网络众包交易的风险,以网络众包平台中的发包方和接包方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分博弈方法建立了网络众包交易中参与者行为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发包方和接包方在合作和非合作两种情形下的策略选择。本文研究发现在声誉效应满足特定阈值的条件时,合作博弈情形下众包系统的总收益更大;而且,发包方和接包方违约控制的收益及努力程度更大。在网络众包平台的违约罚金超过特定阈值时,随时间推移发包方和接包方违约控制的努力程度逐渐提高,实现帕累托改进。本文结合猪八戒网、InnoCentive等网络众包平台的众包交易机制,采用数值分析对博弈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模拟。对于网络众包平台来说,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将信用评价或声誉纳入众包交易定价,引导参与者约束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3.
考虑协作式众包与众包竞赛在发包方期望收益上存在差异,本文对两种众包模式下的激励策略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全支付拍卖理论建立了协作式众包模式中全部接包方贡献总收益和众包竞赛模式中接包方贡献最高质量收益的数学模型。接下来,针对两种模式下接包方收益的区别,分析了各自的最优激励策略。最后,采用比较静态均衡法分析了接包方数量和能力在两种众包模式中对激励策略的不同影响,并采用了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结果显示:在不设置奖励限制时,协作式众包模式中存在一个最优的奖励分配个数使得接包方贡献总收益取得最大值;而众包竞赛模式中存在一个最优的奖励分配个数使得接包方贡献最高质量收益取得最大值。因此,若接包方参与数量及能力水平提高时,发包方应增加奖励分配个数,以促进接包方贡献总收益与接包方贡献最高质量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考虑政府对众包物流市场采取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性政策,基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以众包物流平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政府政策规制的平台最优定价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平台最优定价,最后利用数值分析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垄断型市场结构下,当政府采取激励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用户间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增加而增加;当政府采取约束性政策时,平台定价与政府限制力度负相关,平台定价随政府限制力度的增强而降低。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下,当政府采取激励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平台服务差异化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当政府采取约束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政府限制力度的增强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Fermatean模糊环境下的众包物流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考虑评价过程中的损失规避和后悔规避心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后悔理论的TODIM组合综合评价方法.首先,根据众包物流平台在订单接收,订单配送及售后三个阶段所体现的服务质量,构建了一套能反映平台整体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差最大法的指标权重值确认方法,其有效避免了主客观简单加权产生的权重信息波动对最终决策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决策者非完全理性情形,提出了一种模糊环境下基于后悔理论-TODIM的多指标群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众包物流平台的服务质量评价案例和对比分析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的众包物流服务平台共享社会闲置人力资源,为电子商务O2O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通过配送服务的动态定价来调控众包物流的社会配送供应能力,成为优化众包物流平台运营的重要手段。在众包物流平台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考虑到众包物流社会化配送供应能力的不确定性,采用动态优化理论,建立平台价格竞争下众包物流社会配送服务最优定价模型。运用汉密尔顿函数求解社会配送服务最优价格,研究众包物流社会配送服务供应能力随着价格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分析众包物流平台竞争对最优价格变化规律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众包物流社会配送服务价格增长率随着平台竞争的加剧而增加,可以有效调控众包物流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平衡,优化众包物流平台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7.
考虑了内制与外包两种模式,并以内制模式为基准对IT外包合同进行研究。在外包模式下,分别研究了采取固定价格合同和基于质量的合同时,如何激励接包方付出的努力水平,使其达到内制模式下的最优努力水平,从而使得发包方在满足接包方保留收益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同时对于影响接包方努力水平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基于质量、引入奖惩机制的合同将会达到内制模式下的最优努力水平,并能够最大化发包方收益。此外,接包方的努力程度随着激励系数、奖惩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激励系数会随着奖惩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这意味着发包方需要权衡使用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共享养老互联网平台开始涌现.为了探讨从服务质量角度研究质量成本投入对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利润的影响,建立了以平台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的考虑质量成本居家养老服务定价模型,构建长者和养老服务提供方效用函数,分别讨论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双方质量成本对最优定价、最优消费者剩余、最优生产者剩余以及平台最大利润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平台基于质量成本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增加双方质量成本投入会使得平台向长者和养老服务提供方收取较高的价格,同时带来双方体验感增加,平台网络外部性增强,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利润提升,最终促进共享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众包创新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获取外部群体知识资源达到创新目标的有效模式。基于发包企业与接包用户双边视角,分析了众包创新的本质内涵和影响众包创新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众包创新知识获取的前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国内典型众包平台——猪八戒网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多样性、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获取显著正向影响众包创新绩效。知识获取的前因对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知识多样性显著正向直接影响众包创新绩效,而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众包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并未得到有效验证,它们则是以知识获取为中介而间接影响众包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监督和控制的IT外包关系管理的激励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IT外包活动中,由于发包方和接包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发包方通常又是信息弱势的一方,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引导接包方的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监督和控制的IT外包关系管理的委托一代理模型,该模型通过调节监督和控制费用的比例来激发接包方达到最佳的努力水平,从而使发包方在满足接包方保留效用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两个竞争平台为研究对象,考虑消费者异质性和网络外部性下服务平台是否提供增值服务,分别构建了两个平台均提供/不提供增值服务(PP/SS)和仅一个平台提供增值服务(PS)三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各情景的最优价格、服务水平和收益,并探讨了竞争平台的增值服务投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1)若平台的服务提供者数量很低时,两个平台均会提供增值服务;随着服务提供者数量的增加,仅一个平台提供增值服务(PS/SP)是均衡。(2)平台服务提供者数量的增加会削弱增值服务的利润增长优势。此外,当平台的基本服务价值低于某一阈值时,服务提供者数量较高的平台不会提供增值服务;当基本服务价值高于某一阈值时,该平台会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2.
赵菊  王艳  刘龙 《运筹与管理》2021,30(9):139-144
线短租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有着显著的特征:它只提供房间的信息展示等服务而不是提供产品,只决策交易佣金以及向谁收取佣金,而平台上交易的房间租赁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均由房东来决策。文章考虑三种在线短租平台的盈利模式——向房东、向房客以及向双边用户都收取交易佣金,分别建立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了房东的房间服务质量和定价决策。通过均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管平台选择哪种盈利模式,当平台上已有的房东数量较少时,房东数量的增多反而不利于平台获利,而当已有房东数量超过规模临界值时,房东数量的增多会给平台带来更多的利益。有趣的是,如果平台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向房东收取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并不一定总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3.
张千帆  马宁 《运筹与管理》2017,26(8):123-132
本文以网络平台异业合作为背景,在Hotelling模型框架下,基于双边用户都是部分多归属的假定,结合平台采取异业合作可以提高用户固有收益这一前提,分析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拥挤效应及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对网络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用户的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不同时,随着拥挤效应的增强或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在位平台还是采取异业合作的新进入平台,都会对一边用户提高,而对另一边用户降低收取的交易费;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同时,平台对双边用户收取的交易费相同,且只与用户固有收益及交易量有关。研究表明,新进入市场的网络平台不应采取传统双边市场中常用的价格战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而应积极采取异业合作,通过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来同在位平台竞争。  相似文献   

14.
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成员的公平关切行为,以Nash讨价还价均衡解作为公平收益参照点,构建Nash讨价还价公平关切下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缺陷承诺策略模型,分析和研究公平关切对最优策略、利润和效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流服务质量缺陷承诺水平随着物流服务集成商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却随着物流服务提供商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物流服务订购量随着物流服务集成商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而减少,也随着物流服务提供商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当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公平关切系数增加时,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利润和效用以及整体利润和效用都会不断减少;但当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公平关切程度一定而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公平关切系数增加时,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利润和效用以及整体利润和效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两个物流服务提供商(FLSP)和单个物流服务集成商自营的线上物流平台(LSIO)组成的两层O2O模式下物流服务供应链,即考虑物流服务集成商(LSI)自营线上物流平台的情形,将公平关切引入到O2O模式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价决策中,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物流服务提供商(FLSP)的公平关切有限理性行为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和效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仅考虑横向公平关切和考虑双向公平关切这两种情形下,后进入市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FLSP2)都应控制自己的横向公平关切行为,否则会影响O2O模式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在考虑双向公平关切的情形下,先进入市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FLSP1)发现分配给自己的物流服务订单量减少后,FLSP1会对LSIO产生纵向不公平厌恶,而FLSP1的纵向公平关切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物流服务集成商自营的线上物流平台(LSIO)应重视 FLSP1的纵向公平关切,避免物流服务提供商流失。  相似文献   

16.
Efficient and reliable home delivery is crucial for the economic success of online retailers. This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for attended home deliveries in metropolitan areas where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face congested traffic networks and customers expect deliveries in tight delivery time windows. Our goal is to develop and compare strategies that maximize the profits of a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by accepting as many delivery requests as possible, while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 request on the service quality of a delivery tour. Several acceptance mechanisms are introduced, differing in the amount of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that is considered in the decision of whether a delivery request can be accommodated or not. A real-world inspired simulation framework i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acceptance mechanisms with regard to profits and service quality.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utilizing this simulation framework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ceptance mechanisms and help identify when more advanced travel time information may be worth the additional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utational efforts.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investigates how bargaining power affects negotiations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s in reverse supply chains und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using a novel three-stage reverse supply chain model for two scenarios, a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 alliance and no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 alliance. Utilizing the asymmetric Nash bargaining game, this work seeks equilibrium negotiation solutions.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 alliance increases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s when negotiating with a manufacturer for a profitable recycled-component supply contract; however, manufacturer profits are often reduced.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an recycled-component vender-dominated market, a reverse logistics alliance with extreme bargaining power may cause a counter-profit effect that results in the decreases of profits for all players involved, including buyers (i.e., manufacturers) and allied recycled-component venders (i.e., reverse logistics providers). Additional managerial insights are provided fo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