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个股数据资料和非对称成分GARCH-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量价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股价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解释,即非预期交易量所揭示的新信息是产生价格波动的根源;中国股票市场部分个股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非预期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正的交易量冲击(交易量放量冲击)比同等程度的负交易量冲击(交易量缩量冲击)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现有文献证实了投资者关注与股市特征的相关关系(Barber和Odean,2008)~([1]),但并没有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避免"辛普森悖论"现象的出现,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关注理论为基础,选用"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三类概念股,借助倾向得分法设计相应匹配股,对照检验投资者关注与股市交易量和收益率的因果关联模式。经验分析发现:(1)投资者关注显著影响概念股而非匹配股,且具有"板块现象";(2)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交易量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与概念股收益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3)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成交量的关联模式关于"牛熊市"具有不对称性,而与概念股收益率却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浪微博2014年数据,运用情感分析技术构建情绪指数,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指数的相关性及其预测能力,并通过加入百度指数平台获取的搜索指数,考察了两种指数共同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搜索指数与创业板指收盘价及交易量均呈正相关,情绪指数与创业板指收盘价及交易量均呈负相关:情绪指数对股票价格有预测作用,仅短期影响显著,对股票交易量预测作用不显著;搜索指数对交易量的预测有显著作用,但无法提升股价的预测精准度:当两种指数同时作用时,股价预测精准度得到较大的提升,交易量未能达到预期的改善.研究证明网络信息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可以有助于预测包括股价、成交量在内的市场变量,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利用网络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金融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价格-交易量动态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是否含有预测未来收益变动的有价值信息 .实证结果表明 :交易量和收益序列存在即期的正相关关系 ;过去交易量包含未来绝对收益变动的有价值信息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和收益序列存在双向的线性因果关系 ,交易量不仅传递价格绝对变动量的信息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传递价格变动方向的信息 .  相似文献   

5.
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运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其日模式并建立ACD模型.还加入了市场微结构噪声,探讨交易量持续期的信息传递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选取样本中,价格波动和交易量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正相关,交易量持续期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负相关,信息交易增加导致流动性降低,进而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投资性商品的价格运行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反映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变量,对传统的蛛网模型加以改进,并据此构建非均衡市场环境下投资性商品价格运行开环系统模型,对非均衡市场环境下投资性商品市场价格运行的稳定性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反馈控制机制进行设计.以我国的住宅市场的价格运行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数据对所构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未来可能出现情况进行预测.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住宅市场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敏感程度以及供应商对商品前期价格的敏感程度均较高,价格运行能自发实现稳定的区域较小;第二,现有调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住宅市场价格正向偏离稳定区域的程度将减小;第三,若政府从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角度入手对我国住宅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干预,希望我国住宅市场的价格运行能以最快的速度趋于稳态,则设计反馈控制机制时,应重视投资者对商品价格未来的心理预期受商品历史价格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受市场供需的影响程度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鉴于中国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比例相对较高但其理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在拓展Tetlock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资产三阶段的理性期望模型。研究发现:首先,被报道股票的价格受到注意力效应的影响,存在正向注意力溢价;其次,注意力交易者对被报道股票的交易量在媒体报道后放大,且存在买卖不平衡性;最后,作为对有限理性的补偿,注意力受媒体报道的影响程度越高,其收益越低。论文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内考察了媒体报道对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引发投资者注意力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有助于在理论上为进一步探索媒体报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理、在实践中为监管层更好地利用媒体力量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投资者的心理会影响风险溢价。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构建了证券投资的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非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并利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溢价度量模型,研究了非理性风险溢价对理性风险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的偏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理性风险溢价偏离市场风险溢价的程度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市场价值权重。  相似文献   

9.
股票市场中当交易规模较大时,投资者不仅要预判未来的股票价格趋势从而降低风险成本,也要考虑大额交易指令对市场冲击的成本.在投资者预判股票未来价格趋势的同时,考虑交易量的线性价格冲击,建立一个控制最小交易成本的策略模型,采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得出总体执行成本最小的交易策略解析解,进一步利用数值算例对最优交易策略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证券收益率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指标.针对投资者因证券收益率的变化引起的投资心理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熵理论的投资风险决策方法.首先把证券的历史收益率划分为若干个状态区间,将某证券落在某状态区间定义为该证券的状态;然后计算各证券状态的概率及熵值;再利用累积前景理论,将无风险利率作为投资者的目标参照点,计算各证券所有状态相对于参照点的"损益值",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的价值,并将各证券所有状态发生的概率转化为投资者的心理概率,计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下的前景值,进而得出各证券的累积前景值;最后建立一种度量各证券投资风险的决策模型来确定最优组合.选择沪市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股票市场波动不对称性研究—GJR-与VS-GARCH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两个不对称的GARCH模型:G JR-GARCH和VS-GARCH,并对VS-GARCH进行了修正。使用上证综合指数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实证比较,发现修正的VS-GARCH更适合中国证券市场,能更好的捕捉到波动的不对称性。同时实证结果显示在沪市上,好消息引发的波动大于坏消息引发的波动,并从交易规则和投资者心理方面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沪深股市牛熊市中所呈现出的波动非对称性的差异,从牛熊市中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差异角度予以解释。论文以非预期交易量变化率作为投资者对信息冲击反应的代理变量,研究显示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是造成沪深股市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论文通过对比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上牛熊市波动非对称性差异,进一步验证沪深市场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加剧了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进而导致牛市行情中的波动正向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正反馈交易与收益自相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反馈交易是非理性投资者的一种交易策略,正反馈交易者通常依据证券前一期收益的高低决定其当期买卖行为。在正反馈交易存在的情况下,证券市场收益会表现出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所假定的特征,使证券市场表现出超常的波动性。本文建立了一个正反馈交易者和理性交易者参与的市场模型,分析了该市场中证券收益时间序列呈现出的正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涨跌停板设置的微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宋逢明  李超 《运筹与管理》2007,16(1):100-106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订单驱动的人工模拟股票市场模型,并对投资者在连续竞价交易时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刻画,数值模拟所得的股票对数收益率序列具有尖峰、胖尾等非正态分布特征并显示出明显的波动率聚集现象。通过在模拟实验中设定股票价格的不同涨跌幅限制范围,研究了涨跌停板设置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诸如恶意操纵等其他因素情况下,适当扩大涨跌幅限制并不会使股票收益的波动增大,相反还会使收益的波动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经常需要清仓手中持有的大额资产, 因此清仓的交易策略成为了关心的问题. 以工商银行的股票为例,给出适用于计算机执行的自动化清仓策略. 首先将高频的工商银行股票历史数据在每个交易日分别划分出48个交易期, 将问题简化为处理每个交易日交易期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 综合考虑用神经网络模拟预测清仓时股票价格随时间下降的风险和用信息流理论模型衡量的价格冲击和交易时刻, 并通过优化模型得到清仓持续的交易日天数. 此后, 再制定出每个交易日的具体自动化交易策略.在制定日内交易策略 时, 首先用神经网络对交易时刻做出预测, 然后综合考虑使用 VWAP 预测出的交易量和通过 Kalman 滤波方法修正过的期权定价公式预测出的各时刻股票的初始价格, 最终给出详细的交易策略及交易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李晓强 《运筹与管理》2007,16(4):74-78,120
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连续竞价交易机制和投资者构成特征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人工模拟订单驱动股票市场模型。模型能够得出一系列与实际股票市场一致的典型事实,如收益率分布的胖尾特征以及波动率的聚集等。通过在模拟实验中设定不同的交易费用约束,分析了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约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费用的增加会导致股票换手率的大幅下降;由于流动性不足,提高交易费用水平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降低市场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学视角的研究使用市场变量代表投资者情绪,未能触及情绪本质.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使用行为金融实验方法,研究股票投资者的真实情绪对收益率及后续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价单边下跌时,产生适度消极情绪的个体收益最高.2)对于后续盈利情境的决策,前期产生积极情绪的个体倾向于规避风险,产生消极情绪的个体倾向于寻求风险;对于后续亏损情境的决策,个体均表现为寻求风险.3)股价单边上涨或下跌时,个体最容易出现的具体情绪分别是"倍受鼓舞"、"内疚"等.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社会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普遍,因此社会互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先通过理论建模提出理论假设:社会互动存在条件下,投资者互动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正向影响泡沫;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负向影响泡沫;受社会互动影响,投资者活跃的交易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之后本文基于股票论坛发帖构建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指标,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中本文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