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如何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并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是河南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2010年和2014年两个时点,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对工业进行分行业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将其划分为明星、金牛、问题、瘦狗和衰退等产业.根据河南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区位条件、市场需求等比较优势,并考虑产业集聚发展的能力,来确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2.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金融发展、资源禀赋影响下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空间双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资源禀赋两因素对产业空间网络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在产业空间网络中我国各区域基本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经过QAP检验得出两网络呈正相关关系。最后,通过构建2-模网确定了影响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成员(省市、自治区)以及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路径,反映到政策上即发达区域资源禀赋的合理布局以及欠发达区域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是目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考虑港口服务货运需求与刺激货运需求的双重功效,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产业承接地的港口投资建设问题。首先,在现实交通运输网络中加入虚拟链接构建超级网络,用以刻画制造业的转移、生产和运输过程。其次,建立制造业承接地港口投资决策优化模型,用运输阻抗、地价和工资三个内生变量描述港口投资、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之间均衡关系。模型以产业承接地港口收益最大为目标,确定承接地港口的投资规模及费率水平。最后,以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口为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需求与供给间正向反馈的数量关系及上确界,为优化沿线港口投资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考虑港口服务货运需求与刺激货运需求的双重功效,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产业承接地的港口投资建设问题。首先,在现实交通运输网络中加入虚拟链接构建超级网络,用以刻画制造业的转移、生产和运输过程。其次,建立制造业承接地港口投资决策优化模型,用运输阻抗、地价和工资三个内生变量描述港口投资、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之间均衡关系。模型以产业承接地港口收益最大为目标,确定承接地港口的投资规模及费率水平。最后,以斯里兰卡的科伦港口为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需求与供给间正向反馈的数量关系及上界,为优化沿线港口投资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梅新育 《珠算》2010,(4):24-25
在从"赶超"向兼顾防止"被赶超"的过程中,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但引起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小觑.首先应用SBMDEA模型衡量2004-2014年中国其中30个省份环境效率变化趋势.其次,借用面板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于环境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中国环境效率改善,但不同类型产业转移对于不同区域环境效率影响存在差异;污染产业转移改善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恶化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有利于中、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提高,对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却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基于任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因为其存在各部门孤立运转、缺乏衔接机制、忽视整体目标等缺陷,对整体发展战略和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不能够适应低碳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需要.构建低碳产业转移工业园,有必要引入基于流程的管理模式,以便有效地避免各部门以职能为中心而忽视整体目标,打破原有职能界限和任务划分,以任务流程为中心,建立以流程加团队为主导、职能为辅助、各管理层级为组织活动单元的三维组织结构.低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构建流程包括园区的战略管理体系、核心营运流程、管理流程支持体系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由90年代开始急速向东部地区集聚,但近几年这种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甚至有一些东部地区行业向其他地区进行了转移,产业集聚存在区域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产业的行业差异给出产业转移建议.利用我国2007-2009年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青海和西藏)四位码制造业数据探索产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如下发现:首先,"地方化经济"的可分解为"就业密度"和"竞争程度".计量结果表明:1)地区差异:就全国样本来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由2007年的显著正向影响转变为2009年的影响不显著.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2007-2009年三年间,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均小于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表明东部地区已经逐步丧失考劳动力集聚所得到的优势,且竞争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2)行业差异: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而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小,即同行业的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利,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这也是创新点之一.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现实性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因为东部已失去了单纯靠劳动力数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并且东部地区企业竞争的负面效应有所显现,同时中部地区也有能力做好承接工作,但是这还要建立在中部加速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了韧性-脆弱性理论,界定了韧性-脆弱性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全产业链的产业韧性-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包括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和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两个概念的界定.第三,构建了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评价指标,内部评价指标来自于企业管理水平等5个影响因子,外部评价指标来自于资源禀赋等3个影响因子.第四,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评价,得出8个指标分别影响该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的情况是:企业规模、技术密集度、交通成本和对外开发程度这4个指标的影响显著,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影响程度不大,消费购买力和专利申请数及政策支持影响不显著.最后,从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缓解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韧性-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其海洋经济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借鉴生态文明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生态文明指标,与珠三角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法对广西北部湾与珠三角的海洋经济生态文明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生态文明为达标,珠三角海洋经济生态文明为良好的结论,从而提出调整北部湾海洋经济结构、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完善海洋灾害预警与保障机制、提高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贾颖颖  郭鹏  赵静 《运筹与管理》2015,24(2):208-214
采用匹配基尼系数对我国创新系统投入产出匹配性程度进行了测算。通过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TOPSIS熵权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匹配性进行了评价,对各地区投入产出匹配性评价值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系统投入产出呈现出不匹配的状态,形成了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极化区域。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区域创新投入产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彭琰  李振福 《运筹与管理》2020,29(12):133-139
通过构建港口货物吸引潜力模型,预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完成后,中国沿海港口体系针对中国-西北欧海运贸易的货运空间格局并识别货运空间类型。结果显示:在空间格局方面,吸引潜力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次递减趋势;液化天然气、煤炭、铁矿石、木材和潜力总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油和集装箱在空间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模式;环渤海和长三角已具有一定的港口层级结构特征,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低值集聚特征较明显。在货运空间类型方面,港口体系结构的重心在北部港口地区,环渤海大型港口的综合性货流聚集能力要强于其他地区,沿海港口基本符合货运规模越大,其综合货运等级越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影响,农民工返乡回流,对当地新农村建设造成较大影响.构建冲量模型对这种影响进行实验模拟表明:农民工失业返乡将首先影响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乡风文明,随之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也受拖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可转危为机,将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使农民工失业返乡成为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和财富.  相似文献   

15.
通过遴选一组涵盖社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的评价指标,采用Vague集方法中“以实数值为标准的评价”,对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的民生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九个城市的民生建设分为突出发展型、均衡发展型、非均衡发展型和边缘发展型。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遗传加权物元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科学地计算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使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基点法 ,以全局收敛的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为工具来确定权重 ,并结合物元分析理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遗传加权物元模型 .文中给出了该模型实施的详细步骤 ,对黄河流域 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绿色发展是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参考四部委发布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质量、工业环境治理、工业经济增长共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与未确知模型约简指标、计算权重、设置分级标准,对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其协调性。结果发现:(1)京津冀间工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京、津波动频繁,河北省上升趋势明显,均已达到中等以上水平;(2)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分别受工业环境治理、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3)京津冀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治理及工业经济增长均处在濒临失调区,工业环境质量处在勉强协调区,工业绿色发展已达到优质协调区。因此,一方面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应分别聚焦工业环境治理、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质量精准施策;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京津冀工业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问题近年来备受各界学者所关注。为评价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碳排放绩效,本文结合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碳排放效率测算及动静态分析,该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的影响,使得测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呈整体上升态势,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差异化特征,内部管理对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明显,加大东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入及技术交流频度,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