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问题.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多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将我国居民收入划分为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两个收入群体,对两个群体在各部门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和宫泽乘数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拉动关系以及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5年的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关系进行了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所建立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选择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对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2009年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消费支出结构的特点,并针对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提出了分层引导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8年广东省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构成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扩大内需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突破税收预测常用分析思路及方法的局限,更全面的反映数据全貌和回归信息,提出带税基的个人所得税分位回归预测模型.即以分位回归为基础模型,兼顾时间和税基因素,完成预测模型的构建,为预测领域提供一种新工具.利用1994-2014年的个人所得税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以不带税基和带税基的模型为参照,比较所提出模型对2014年的预测效果,并给出2015年个人所得税的预测情况.研究发现,分位回归预测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的变量间关系规律吻合,仍然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对数据的展示更为详实,尤其在中段分位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表现的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现状,历年收入结构变化,收入增长特征的实证分析,建立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预测模型,为提高居民收入、合理调控收入差距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流动性约束对消费的影响中是否包含了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受到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而流动性约束的测度受不确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微观数据缺乏的情况,借助位置-尺度分布族、截尾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性质,提出了基于收入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的测度方法.方法适用于微观调查数据,也适用于收入分组数据.作为应用,将该方法用于2008-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使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抑制,基本符合居民之间的税负公平原则.但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既定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能力逐年减弱,免税额和应税区间的改革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两个历史阶段对比研究了不同收入来源对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陕西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重要程度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其他来源的收入对居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建立GM(1,1)新陈代谢模型群,对陕西城镇居民未来几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薪收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古地区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计算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工资性收入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贡献不明显,而经营性收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较大.因此针对内蒙古地区应通过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尤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97-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模型,采用SCBB估计方法,分析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城镇化、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明显.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意义,相邻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关系作用下有趋同发展之势.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十八大以来政府主导城镇化进程提出方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湖南省城镇居民1999-2005年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分析湖南居民的收入差异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为今后调整湖南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Becker时间配置模型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为决策模型,农村入口时间资源分配在农村活动、城市活动、教育活动和闲暇上,根据福利水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分析农村人口城市化决策中影响因素.解释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现象,发现城乡差异、教育影响、时间间接成本等因素是影响人们时间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全民福利水平,政府的农村政策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城市政策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性方面.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变截距回归模型斜率系数的变化,得到单位政策变量导致效果变量增量变化的大小。二是通过规划前后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回归方程截距变化的对比,得到效果变量总额增加自发部分的大小。本文的创新点一和二改变了现有研究通过不同区域的横向数据对比获取评价效果的现状;事实上,不同区域由于客观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三是通过对比规划前后不同省份效果回归函数截距大小排序的变化,判别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一是规划区域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改变量有显著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补助收入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减少,其影响不再显著。二是规划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发水平有显著增加。三是长三角规划区各省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发性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江苏社会核算矩阵(SAM)乘数分解,研究了江苏经济社会关联联系.主要研究结论:第一,要素和部门账户受到外生冲击时,对其它账户产生的交叉影响大于经过系统循环后对自身的影响;第二,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农业、建筑业等对江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以旅游业、餐饮业以及一些社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正发挥着龙头拉动作用;第三,农业产出、土地外资本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对非技术人员要素收入的依赖性较强;第四,技术人员要素初始投入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