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课程专家意识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新课程理念如何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如果广大的一线教师缺少参与意识,对新课程改革持否定态度或反应冷淡,那么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想就会落空.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以数学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将案例研究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编织而成的,利用课程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对这些片段加以整理和反思,就构成了教师对数学教学特点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全国展开,尽管新教材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但新课程的实施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则完全取决于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依赖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因此,教师的素质就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3.
姚静  李德梅 《数学通报》2006,45(6):14-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材的编写应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和有用性,给学生留有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师应结合实际,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对教材所给定的内容进行变革与创新,将‘给定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体现上述精神并进行创造性课程的开发,以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宗旨?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我们的焦点是数学任务,这是由于目前在一些国家的教学研究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任务是沟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是课程材料的具体体现形式.教学任务形成了学生学习的基础,它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课程内容的特定方面,并详细指明处理信息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学校数学中创造力的含义与特征;其次分析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最后探讨创造性数学任务的特征和实例.  相似文献   

4.
蒋亮 《数学通报》2006,45(6):33-35
教学目标是我们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我们无数次翻教材、写教案时,我们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达方式,学会了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套话去描述.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教学目标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成了“八股”式的“备课秀”.近几年来,笔者参加过许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深深感到:在一线教师中,普遍缺乏目标意识,很少有人关心教学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维目标之间该如何有机地整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这里,笔者想从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处理这一角度,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切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化,学生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是,所有这些变革与发展都需要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高中新课程数学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所以,新课程数学教学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如:内容多,容量大,课时量不够;习题难,学生做不了;课程结构变化大,要求的教学资源多,排课困难;对于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难于把握;对于评价特别是高考心里没底等,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新课程教材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个有预设、有生成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过:“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教学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教什么’和‘怎么教’,即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在新课程改革中,更需要把握“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这里说的“平衡”不是0。5,是0。618,是“生成”与“预设”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关键是要从课堂的五个主要环节入手,即从新课引入、问题设计、解题过程、反思小结和巩固训练等环节入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让“生成”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投身教学活动的机会,用教师已有的实践智慧对课程资源灵活机智地加以激活、捕捉和运用,促使课堂向多角度、全方位、高效率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2012,(2):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课程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总结、宣传、推广课改十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全面展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课堂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朱东晓 《数学通报》2005,44(12):29-31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逐渐展开,新课程理念也在广大教师中逐步深入.数学的发展,在于不断地创新、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新的理念下究竟如何从事课堂教学活动,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益、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教学投入和产出比,即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教学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