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水平井多级压裂是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其压后产能评价问题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水平井多级压裂压后产能的各项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复杂,通过常规理论分析量化研究困难,压裂效果很难准确预测.本文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级压裂水平井的压裂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运用灰色理论分析影响压裂效果的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各影响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权重值,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多级压裂井压后效果进行预测评价.通过目的区块24口多级压裂水平井压后效果评价与实际生产情况对比,表明模型计算准确率达到95.8%,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薄互砂岩油藏A油田C9区块水平井井区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等问题,为改善水平井井区开发效果、提高水平井单井产能,应用灰色关联法,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开展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半长和裂缝间距是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优选出水平井压裂方案:裂缝半长为150m,裂缝间距为40m,裂缝导流能力为50μm~2·cm;裂缝与水平段夹角为90°.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明确水平井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为低渗透薄互砂岩油藏现场水平井压裂施工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藏开发实践表明,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实现页岩气藏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增产改造体积(SRV)是控制页岩压后效果的核心参数,对SRV的准确计算和表征已成为页岩压裂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目前SRV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考虑动态扩展裂缝与储层应力场和压力场的耦合作用,以及它们实时变化触发储层天然裂缝的破裂机制,建立了一种SRV动态演化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和表征裂缝动态扩展形态、储层渗透率演化分布以及SRV的空间展布.由于模型与页岩压裂过程中储层SRV实际动态扩展物理机制较一致,采用该模型对SRV的评价计算更符合矿场实际.基于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以威远页岩气开发示范区某压裂井段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计算分析了SRV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变化规律.该文研究对于提升页岩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SRV计算准确性,提高压裂优化设计以及压后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合权重的系统评价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系统评价新模型 ( CWSE) ,即 :直接根据评价指标样本数据集 ,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 ,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排序权重 ,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和排序权重进行综合得到组合权重 ,然后以这些组合权重与各评价对象相应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进行加权平均 ,得到系统评价的综合指标值 ,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进行分类排序 .用 CW SE模型评价中国 30个区域 1995年开发度的结果表明 ,根据开发度的强弱可把这些区域分成 3个强开发区域、6个较强开发区域、10个中等开发区域和 11个弱开发区域 ;CWSE模型简便、通用 ,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和稳定 ,为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非常规油气的致密气开发流程图,利用K-means将4291口气井根据单位压降产气量聚为三类。通过改进GMDH算法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规模比例的完备性和样本次序的随机性进行研究以增强算法鲁棒性。以单位压降产气量作为评价参数对三类气井开发效能主要相关的11个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并统计各参数作为主成分的概率,选择累计概率80%及以上最少参数作为SVR模型的输入变量,单位压降产气量作为输出变量,选择RBF 作为核函数。分别使三类井各一个样本井的压裂参数上下浮动20%,应用SVR模型统计相应单位压降产气量变化范围是[-18.08%,13.42%]、[-2.34%,5.39%]、[-16.10%,15.21%],分析不同压裂参数组合对单位压降产气量的影响趋势,确定工程实践最优压裂参数,提高气井效能。  相似文献   

6.
影响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裂缝因素为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间距和缝宽.揭示裂缝参数对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优选合理压裂裂缝参数已成为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它是制约水平井在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应用的技术瓶颈.针对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多衡量指标、多影响因素的特点,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灰关联分析法对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正交灰关联分析法能给出各指标影响权重大小、因素影响主次顺序及最优方案,该方法避免了仅通过单一评价指标来进行决策的不科学性,可为压裂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裂缝因素为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间距和缝宽.揭示裂缝参数对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优选合理压裂裂缝参数已成为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它是制约水平井在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应用的技术瓶颈.针对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多衡量指标、多影响因素的特点,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灰关联分析法对水平井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效果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正交灰关联分析法能给出各指标影响权重大小、因素影响主次顺序及最优方案,该方法避免了仅通过单一评价指标来进行决策的不科学性,可为压裂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压裂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增产措施,选择合适的井层进行压裂至关重要.压裂选井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而且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压裂效果,因素间又相互影响关联.为优选适宜压裂的井,运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考虑11种因素,用效果测度函数进行无量纲化,层次分析法求取因素权重,最后以带权的灰色关联度指标优选压裂井.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且计算简单,可指导压裂选井工作,并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段内多条裂缝同步扩展的形成特点,考虑裂缝间存在的应力阻隔效应和应力干扰效应,分析了段内各条裂缝诱导应力的影响范围以及其相对于不同位置处的有效净压力,建立了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段内不同位置处诱导应力计算模型.通过研究得出如下认识:第N段压裂之前段内各点受到的诱导应力为之前各段最后一条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叠加,第N段压裂过程中段内各点受到的诱导应力是与其相邻的裂缝产生的;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的诱导应力抵消了一部分缝内净压力,应根据应力阻隔和应力干扰效应以及之前各段压裂诱导应力的分布计算每条裂缝相对于左右两侧地层的有效净压力以及诱导应力.考虑多条裂缝同步扩展时的应力阻隔和应力干扰效应以及有效净压力变化的分段多簇压裂诱导应力计算模型更为符合实际的工况情况,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优化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大多为单一赋权且评价信息难以集结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组合赋权和VIKOR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分别利用DEMATEL方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然后,利用乘法归一化方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基于VIKOR方法计算各方案的利益比率值并排序.以教育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学术期刊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还可以有效避免个别较差指标的消极影响被其他指标中和,为学术期刊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有利开发区的评价和筛选,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煤层气开发的成败.鸡西盆地煤层气富集,但区域煤岩渗透率较低,制约着煤层气的有效开发.选取了煤层发育较好的鸡西梨树镇凹陷城子河组T4-2-1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渗透率展布特征,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潜力、成藏条件和渗透率特征,初步筛选了煤层气有利开发目标区.然后,引入对煤层气富集、可采性和各目标区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物元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关联度模糊物元,比较了各目标区的优劣,获得了煤层气优先开发靶区.在靶区部署了鸡气1井,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2.
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模型和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压裂井的流动机制,综合考虑井筒储存、裂缝壁面污染和各种边界条件,通过组合线性流模型与有效井径模型,建立了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新模型,提出了确定垂直裂缝井有效井径的方法,给出了有效井径随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表皮系数的变化关系.该模型形式简明,曲线完整,计算速度快,可满足实时计算和快速响应的试井解释要求.以实测的压力或产量为拟合目标函数,建立了识别地层和水力裂缝参数的最优化模型,提出了综合应用逐步线性最小二乘法和约束变尺度法的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自动拟合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可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估压裂施工质量,指导并改进压裂设计,提高压裂设计水平和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小海上船舶溢油危害,减少经济损失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需要对海上船舶溢油危害等级进行科学评价.针对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等级,创新性的提出运用云重心评判法进行评价,并首次将云理论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应用到云重心评判法中.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云模型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云重心评判法计算加权偏离度,最后与构建的云模型发生器评价模型图对比得出评价结果.云重心评判法能够较好处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间的转化问题,权重云克服了传统评价模型权重确定过程中指标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云重心评判法在海上船舶溢油危害等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开放创新背景出发,以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为主线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概念模型;基于概念模型提出了包含四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的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鉴组合权重的思想,在分别采用AHP、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主观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吸取主观和客观权重的优势,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案例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对提升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平井机械找水主要通过井下开关控制逐段生产找水,随着水平井改造段数逐年增加,造成找水测试周期较长,需要将可能见水的射孔段组合进行找水.由于水平井对应注水井多、微裂缝发育造成缝网关系复杂以及超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来水方向及井筒见水位置判识难度大.以已完成找水措施的水平井各射孔段油藏参数和改造参数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参数优选,并对优选参数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应用于新见水水平井的出水位置预判,形成一种多段压裂水平井见水层段的辅助判识方法,可将见水层段优化组合,达到缩短水平井找水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水平井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应用很广泛,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以胜利油田已经大量投产的水平井的数据为基础,将同类油藏中已投产水平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新设计井的有关参数将其归到相应类中,根据同类中已投产井的有关开发指标对新设计水平井的指标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共权重的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区间数据包络模型(DEA)评价模型.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VIF检验法和容忍度检验法对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进行约简,并计算出指标的客观权重,引入调和参数使客观权重满足DEA模型限制条件且存在最优解.该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DEA模型中可能发生的公共权重分配为零的情况发生,同时考虑了指标负面评价的情况,增加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对中国北方十个省份的矿业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评价体系,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且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遗传加权物元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科学地计算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使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基点法 ,以全局收敛的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为工具来确定权重 ,并结合物元分析理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遗传加权物元模型 .文中给出了该模型实施的详细步骤 ,对黄河流域 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9.
在区间直觉模糊数测度形式下,基于多评价者、多时段、多指标、多对象测度信息,探索动态多指标评价建模方案设计,并以卫生应急评价算例进行实证。将区间直觉模糊测度群评价信息集结以后虚构正、负理想对象,计算各对象与之关联系数或投影系数,由多目标优化算法计算客观、组合权重,计算关联度或投影值,兼顾各时段计算优属度,并据此择优或排序。基于灰色关联法和投影寻踪法思路设计模型,步骤清晰、流程明确、信息充分、结果一致,对于卫生应急能力评价问题有适用性。结论表明,两类区间直觉模糊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于类似应用问题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和老油区作业频繁等原因使井况日趋恶化,加上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如在开发区内补打更新井、加密井,其建井周期长、成本高.在套管内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不但可以节约钻井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大油层裸露面积,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但若准确选择有利的侧钻井位,需要首先建立累积产油量与侧钻井相关参数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数值模拟概念模型和确定的水平井开采方案,用正交设计对有效厚度、无因次距顶高度、油水井距、平均渗透率、平均剩余油饱和度、水平井开采阶段完善程度等6项因素进行了组合,并计算了25个数值模拟方案.利用多元回归,从模拟计算结果得到计算注水正韵律油层10年累积产油量的多元回归公式,可作为下步优选侧钻井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