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毕慧敏  肖皓  谢锐 《经济数学》2013,30(2):104-110
碳关税是面向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贸易政策,兼具环境规制和贸易政策的双重功能.论文采用2002-2030年的中国动态CGE模型,构造“虚拟”碳关税方程,设计了基于总能耗的分行业碳排放密度的模拟方案,讨论是否存在“波特假说”情形下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征收30美元/吨的碳关税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对不同类型出口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动态影响,但总出口下降幅度要弱于进口、投资以及消费下降幅度.“波特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利的经济影响,但长期而言单位GDP碳排放的减少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IPCC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2005-2011年江苏省交通碳排量构成和交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基于LMDI分解技术,从交通能源强度因素、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和交通能源结构因素四个方面对江苏省交通碳排放的变化进行分析.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呈明显下降状态,在其影响下交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交通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交通碳排量呈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影响最大,体现为正效应,促进交通碳排放,交通能源强度因素和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体现为负效应,交通能源结构因素除2011年均体现为负效应,抑制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3.
中国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测中国未来的碳排放有助于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通过选取2005~2011年中国碳排放数据,利用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进行短期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相对误差为二级,平均精度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将超过31亿吨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石化能源来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减排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关系有助于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选取1953-2008年中国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中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增加1%,碳排放将增加0.9646%,即碳排放对能源消费的长期弹性为0.9646.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能够保证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模型的动态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能源消费和减少碳排放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碳排放灰色预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中国碳排放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测中国未来碳排放有助于实现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选取2002-2009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进行了短期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为二级,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均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将超过三十二亿吨碳,"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严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来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规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福建省2003-2015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城市化率和贸易密度与碳排放量的关联度,分析各因素对福建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在四种经济增长情况下,福建省2015-2020年人均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GDP增速越快,人均碳排放量增长也越快,而当GDP增速维持在9%时,福建省的人均碳排放量可以实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公债市场波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建立基于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求得均衡时的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讨论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的影响,推导出消费的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研究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消费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文成  李巍 《经济数学》2020,37(2):66-72
在跨国闭环供应链中考虑碳关税、碳配额和碳税三种政策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出口国制造商(OEM)再制造模型和OEM授权进口国零售商进行再制造模型,得到不同模型中OEM和零售商的最优价格、最优销售量、最优利润,进一步分析了产品碳排放总量是否超过配额的不同情形下新产品碳排放量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价格、销售量的影响以及其中碳关税和碳税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配额限制下,存在碳关税、碳税以及两种政策共同约束的取值区间,当税率水平在不同区间时,新产品碳排放量对两种产品的价格、销售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的Tapio分析模型,研究了北京地区1999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呈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强脱钩,2004年为扩张性耦合,其他各段时间都属于弱脱钩状态.呈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较高的能源效率.此外,结合中间变量分析可以得到,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主要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的结果,减排技术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新能源的开发,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低碳经济系统复杂结构特征及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产业调节政策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提高能源效率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度建设是低碳发展的基础设施.从政策层面上,应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引导消费方式的改变,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针考虑碳税政策和政府对制造商的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构建了供应链博弈模型,根据协调条件给出了相应的契约形式及参数。通过对供应链模型的求解,得到了碳税和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下的最优碳减排量和最优订货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的补贴比例变化对供应链的最优碳减排量、订货量及期望利润的影响有较大影响,而且是成正向变化关系,而且在其他参数不变及供应链碳减排量一定的情况下,碳税与碳减排补贴比例呈反向变化关系,进而可为政府碳减排补贴政策制定及供应链碳减排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参数,评估和计算中国1997年-2007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应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39.66%;产业结构效应次之,为-28.23%;能源结构效应最小,为-11.43%.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Few studies have empirically examine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managed forest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U.S. Forest Service's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Database to fit two growth models across the South and apply the four Hadley III climate scenarios developed for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to project future growth and site productivity on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s. The static growth model provides a direct test of whether a significant climate influence on forest growth can be statistically derived, while the dynamic growth model estimates climate effects through site productivity. Results indicate considerable spatial variation in potential futur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on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while overall regional effects are projected to be marginal. The patter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s consistent across the growth models and climate scenarios. These findings have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持续刚性增长的建筑领域,利用市场机制,借助碳交易来控制和减少其碳排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构建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探讨建筑业主在碳交易驱动形成的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最优碳减排策略;并基于实证数据进行情景耕耘,模拟和预测业主减排策略的动态适应性调整。研究发现:①业主碳减排决策受政府补贴强度和违规惩罚倍率调整的冲击更为显著;②目前碳市场“一刀切”的惩罚倍率极易使建筑业主陷入“明罚实奖”的惩罚悖论;③政府应采用“补贴退坡”政策并对不同类型的建筑业主进行精准补贴。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ecosystem in the Northeast Atlantic, and substantial changes will also affect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Farming of salmon and trout is the biggest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Norway, with an export value of about 3 billion US dollars in 2007.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economic effect a general increase in sea temperature can have on the Norwegian salmon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is made possible by estimating a growth function, which explicitly includes sea water temperature. The analysis compare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a climate change on fish farming plants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Norway. The scenarios are based on a model with monthly seasonal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在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研究零售商受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优化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占优的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减排成本分担机制,分别给出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最优解。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善。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减排成本分担系数、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利润和订购量、碳减排决策的影响,为供应链各成员开展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总绩效,而且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绿色的产品;碳价格的提高,促使供应链更加努力减排,从而提高了供应链总利润。  相似文献   

18.
Industry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makers ar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continuously reduce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ir supply chains.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that is concerned with minimiz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ts activities should choose its suppliers based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costs and respective emissions. This decision requires the manufacturer to coordinate closely with its suppli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level of emission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mixed integer program for the carbon-sensitive supply chain that minimizes emissions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green procurement also known as environmental sourcing. A sample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with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three scenarios based on different carbon emissions cost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深居内陆,出口钢材需远距离运输到港口,再通过海运发往世界各地,故建立港口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关系将尤为重要。与铁路、水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单位换算周转量的碳排放量更高。但中国内陆运输多采用公路运输,这将加剧大气污染。本文提出基于“前港后厂”联运的钢铁产成品运输问题,以加强港口与钢铁企业的合作。为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量,建立以碳排放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及时间窗惩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钢铁产成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并设计融合和声搜索的环形拓扑结构PSO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对仓储成本进行灵敏度分析,以探究其对“前港后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港后厂”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输网络的总成本和碳排放量,且合理的仓储成本更能加强港口和钢铁企业间的紧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