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宁夏1990-201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运用动态计量模型(VAR),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为宁夏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少数省区效率值低于0.5以外,其余均保持在0.5-1之间;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前沿面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市、自治区的数量保持稳定,但其空间分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0年间东部地区减少2个,西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地区一直处于零水平的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局面的扭转、非农从业人员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基本内核和关键所在;④经济规模对城市士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呈现负面影响,政府规制、空间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扩展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研究了区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应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中国各省份2010-2017的年度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下同)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效率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地区间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差异,高等教育规模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人力资本能有效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经济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中国其中31个省市在2015-2019年的普惠金融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从而寻求提高中国普惠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1)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中国各省市的普惠金融效率值偏低,其中政府的干预度过大和较差的投资环境都会对中国普惠金融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普惠金融效率差异显著,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格局.3)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看,中国普惠金融效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技术和创新成为制约中国普惠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区域金融投入力度,坚持市场主导,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高中国普金融效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一个三期的入口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框架,使用1995-2012年中国部分的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立面板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出生率、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出生率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作用,而对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出生率的增加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无论对于全国还是东、中、西三地区,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受教育程度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减弱,而适龄劳动参与率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中国各省份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相应分析.其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3种形态的环境污染整理为一个综合指标,视为非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而且中西部地区对环境污染变量的因素比东部地区较为敏感;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2009年29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中国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增加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规模效率的降低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下降主要因素.最后由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转移的微观调查数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价中国各省份科普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12年中国各省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科普绩效是有效的,但部分省份表现为无效;且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并结合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长时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进入了向科技创新挖掘动能的新时期。科技创新并非人力资本的简单堆积,而是由高知识储备人才所推动,因此,本文的理论模型建立在知识具有外溢性的理论之上,放松了人力资本同质的假设并细化讨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测算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两个级别人力资本的效率,并计算其相对效率。研究发现,初级教育主要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参与生产并促进经济增长,高级教育主要以改变技术水平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三大地区对初级人力资本的利用程度均高于高级人力资本,初级人力资本相对效率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递增;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弹性为负值,各级人力资本在我国部分地区对产出的贡献并非全为正;社会背景与经济发展程度将明显影响经济体对于人力资本结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