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2009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比例半对数逆函数形式(the Ratio Semi-log Inverse Function,RSLI)模拟了23种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函数,估计了不同收入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不同收入居民具有不同的消费选择行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呈现多样化倾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居民既要增加食物消费支出,又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消费,而对于高收入居民而言,许多商品已经是必需品了,他们的消费重点是居住.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邵民智 《运筹与管理》2015,24(3):212-218
按不同收入层次可支配收入水平与相应的消费支出关系分别建立GM(0,2)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收入群体的灰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规律;通过GM(1,2)建模,进一步分析了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驱动作用,研究了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系统的协调性;通过对不同时段收入与支出关系的建模比较,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层次收入群体灰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变化,有效地改善了模型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观念、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把握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特征、差异和变动规律,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分析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工具,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深层次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经济发展、物价和投资的动态变化路径.研究得到,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具有显著的引致效应,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负向影响,经济平稳和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反之则抑制消费,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78—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数据,综合考虑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来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的现金消费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对于影响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不是采用某个具体变量进行近似替代,而是采用刻画不确定性的条件异方差来描述。文章的结论是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非收入,而是利率和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在1996年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转变特征,且居民收入分布上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偏好具有显著的差异。由此选取CHIP数据并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根据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非线性特征划分出不同的收入组群,来对居民消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组群差异,同时各类消费市场的发展阶段也存在区别,收入分布变迁正促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更高一级的享受发展型消费转变。可见当前我国经济中,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已不再具有明显的整体效应。因此,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关注重点的收入组群以及具有显著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4):658-668
本文把收入整体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扩大及收入的异质性差异(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统称为收入变迁。抓住我国收入变迁的现状,针对转型期间消费结构改变的特征,构建了一个从收入变迁视角研究消费需求结构的理论模型-引入收入变迁因素的扩展AIDS模型。实现了两点突破:把收入引入到从支出视角出发的消费系统AIDS模型中;构建出了定量度量收入变迁的三个反事实收入变量,并通过对收入项的分解成功将其引入到模型中。最后利用2001-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变迁的均值效应对整体消费结构的需求起决定作用,方差和残差效应更倾向于影响单个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多层次统计分析模型来考察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模型中,分析了居民在消费过程中面临的内在冲击和外在冲击,并定量地测定了外在冲击和内在冲击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消费能力不足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过低,农村居民主要面临外在消费冲击;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消费波动.城市居民主要面临消费的内在冲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提高了农民总体生活水平,收入差距对总体生活水平上升的贡献度达到1/3,从而出现"分配越不平等,农民生活水平越高"的悖论.因此在对农民生活做(福利)评价时,必须同时考虑总体指标和分配指标,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过程中,必须重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才能实现农民的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对都市圈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正确的认识和指导都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准确地判断和选择合适的都市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地区的生产发展.综合运用直方图、箱线图、基尼系数对怀柔区农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怀柔区资源禀赋特点对造成农村收入差异的地理和交通区位、就业结构、旅游开发、农村投资等重要形成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五环距离、景区级别、是否民俗村等关键解释变量,并依据上述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广东省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构成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扩大内需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观数据缺乏的情况,借助位置-尺度分布族、截尾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性质,提出了基于收入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的测度方法.方法适用于微观调查数据,也适用于收入分组数据.作为应用,将该方法用于2008-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使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抑制,基本符合居民之间的税负公平原则.但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既定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能力逐年减弱,免税额和应税区间的改革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变截距回归模型斜率系数的变化,得到单位政策变量导致效果变量增量变化的大小。二是通过规划前后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回归方程截距变化的对比,得到效果变量总额增加自发部分的大小。本文的创新点一和二改变了现有研究通过不同区域的横向数据对比获取评价效果的现状;事实上,不同区域由于客观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三是通过对比规划前后不同省份效果回归函数截距大小排序的变化,判别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一是规划区域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改变量有显著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补助收入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减少,其影响不再显著。二是规划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发水平有显著增加。三是长三角规划区各省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发性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古地区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计算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工资性收入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贡献不明显,而经营性收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较大.因此针对内蒙古地区应通过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尤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地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来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问题.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多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将我国居民收入划分为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两个收入群体,对两个群体在各部门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和宫泽乘数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拉动关系以及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两个历史阶段对比研究了不同收入来源对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陕西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重要程度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其他来源的收入对居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建立GM(1,1)新陈代谢模型群,对陕西城镇居民未来几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薪收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