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取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数据,简述了北京市空气的现状,并根据频率得出PM2.5已经成为北京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的结论.通过计算PM2.5与AQI所监测的其余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PM2.5与PM10,CO和NO2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对模型给予改进,建立基于2个主成分的、更为精准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PM10是空气中PM2.5的最主要成因的结论,CO和NO2对PM2.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的结论,对北京市雾霾天气预防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对空气污染监测指标PM2.5与AQI中其他监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PM2.5与SO2、NO2、CO呈正相关,与O3和温度呈负相关,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得到PM2.5与主因子的数量关系,给西安市PM2.5防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PM2.5作为大气首要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研究影响PM2.5的相关指标,以武汉市的空气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基于MIV的RBF神经网络回归等方法对AQI中6个基本监测指标的PM2.5(含量)与其它5项分指标及其对应污染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基于MIV的RBF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拟合度达到0.9302,效果最好,而且也优于BP人工神经网络回归算法,因此得出了精确可靠的影响PM2.5的指标权重大小,为减排PM2.5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空气质量问题始终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2014年01月-05月的上海市空气质量(AQI)日报,分析了上海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对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做出统计分析,发现PM2.5是上海市现阶段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Kendallτ相关系数,计算PM2.5与AQI其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有利于更科学的监测空气质量.研究表明,PM2.5与PM10和CO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M2.5与O3的相关性很弱.最后分别对PM2.5与PM10、PM2.5与CO的相关性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初略的线性方程.对其对比分析可知,在同等情况下,应该优先通过控制空气中PM10的含量,来达到控制空气中PM2.5含量的目的,从而对改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是研究细颗粒物PM2.5与其它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细颗粒物PM2.5的五个指标进行降维,然后对降维过后的数据拟合部分线性模型,拟合的效果比一般线性模型与多项式回归模型所拟合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李波  朱恩文  冯倩 《经济数学》2017,34(1):105-110
通过对长沙市2015年AQI检测指标数值PM2.5与SO_2,NO_2,PM10,CO,O_3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PM2.5与SO_2,NO_2,PM10,CO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O_3间为负相关关系.后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长沙市2015年的PM2.5进行短期预测,得到最优模型为ARMA(3,2).最后对长沙治理PM2.5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人们常用生产函数来分析经济增长过程,测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给出苏州外资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六个影响因素贡献率测算模型与分析,由于六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消除多重共线性,使模型合理,本文使用主成分回归建立模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4年中国30个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大气污染排放以及相关污染产能等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地区污染产能与污染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以及该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具有典型的传输性特征.因此,京津冀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才能显著改善气质量,使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PM2.5扩散、衰减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PM2.5的扩散规律、危机治理及其后5年的治理问题.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PM2.5与其它污染物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对数模型.同时引入相对湿度的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再度优化,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运用统计学原理,得出采集点之间的PM2.5具有较高的协同性.另外分析了静态下PM2.5污染物颗粒的受力和漂移模式和从点源、面源两方面分析了PM2.5动态扩散模式,建立了PM2.5的扩散偏微分方程模型.根据建立的扩散模型,对突变的污染物浓度确定安全区域的范围.最后建立综合费用和专项费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贝叶斯支持向量机方法对PM2.5进行宏观预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目标值进一步优化,并对不同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检测和解决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岭回归(RR)和核主成分回归(KCPR)对同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条件指数(CI)作为共线性诊断的量度,并对回归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这两种回归方法都能很好地消除多重共线性,总的来说核主成分回归的对内拟合效果要优于岭回归.但是这两种方法的参数选择的不同对回归模型的好坏都有巨大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1.
李为东  李莉  徐岩 《运筹学学报》2018,22(2):115-126
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PM2.5指标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纯随机性检验, 同时进行了模型阶数、未知参数估计以及模型显著性检验与优化. 最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标预测的数学模型, 并对未来三天的PM2.5浓度值进行预测. 进一步地, 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对北京市万寿西宫站PM2.5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空气中污染物O_{2}、NO_{2}、CO、O_{3}、PM10与PM2.5的动态影响关系. 研究发现当天的PM2.5浓度会受到前几天PM2.5、PM10、O_{3}、SO_{2}等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其中PM10对PM2.5的影响最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最长, O_{3}、SO_{2}对PM2.5浓度的影响在二、三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空气污染中的PM2.5扩散问题.首先利用相关分析法讨论了PM2.5与SO_2,NO_2,CO,PM10,O_3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然后建立一维的反应扩散方程,预测PM2.5浓度变化,并定量与定性分析西安市空气污染状况;再建立高斯烟羽模型,对持续高浓度PM2.5扩散情形进行拟合,并对污染物扩散范围进行预测,得到重度污染以及可能安全区域;最后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得到较有经济效益的空气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是针对空气中PM2.5的相关因素分析、分布与演变及应急处理和空气质量控制管理的问题.首先,运用数理统计与分析的相关知识,建立PM2.5含量与5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并采用SPSS软件和最小二乘法对其求解;然后,通过建立Shepard二维插值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以及偏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了PM2.5时空分布、演变及预测评估的一般性规律;最后,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了以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和以投入总费用最少及PM2.5减排计划实施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并结合LINGO软件求得最优解,给出了空气质量控制管理的治理计划.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PM2.5与3个既与综合治理又与专项治理有关的因素SO_2、NO_2、PM10的最优二次回归方程,在将治理基准年与五年后目标的PM2.5浓度折算为对应的AQI指标之后,结合数据分析计算出了基准年的PM2.5、SO_2、NO_2、PM10这4个基准指标值.然后结合PM2.5综合治理与专项治理的费用经验公式,按照五年治理投入总经费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标准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出了最少的五年总投入经费及每年经费投入.对于指导PM2.5的治理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重度污染事件频发, 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以京津冀地区68个监测站的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京津冀地区PM2.5小时间隔的年度数据主要变异模式、时空变化类型等污染特征. 还研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累计排放量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氧化物的排放对PM2.5浓度的贡献更显著, 削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可有效降低PM2.5浓度, 改善空气质量. 采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均值方法, 能够更有效的使用所采集到的不同的数据类型, 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从而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哈尔滨市PM_(2.5)质量浓度与主要空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PM_(2.5)与影响其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的单因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1)模型,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知CO是导致PM_(2.5)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通过其他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影响以及各解释变量的对因变量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PM_(2.5)质量浓度变化的总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CO、PM_(10)、NO_2、风速、湿度、S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