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少数省区效率值低于0.5以外,其余均保持在0.5-1之间;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前沿面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市、自治区的数量保持稳定,但其空间分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0年间东部地区减少2个,西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地区一直处于零水平的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局面的扭转、非农从业人员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基本内核和关键所在;④经济规模对城市士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呈现负面影响,政府规制、空间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锐 《经济数学》2012,(3):96-102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通常受到管理效率、环境特征和随机误差的影响,管理效率因素是内生的,环境特征和随机误差两个因素是外生的.为了剥离这两个外生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区分并测算这三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具体作用,可以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两型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通过采用DEA三阶段模型去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以2008年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测算了"两型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基于1998-2016年31个省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并将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核算的各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结果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8-2016年31个省农业环境效率,且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农业环境效率平均值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环境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并且α收敛迹象明显,只是在某些年间出现轻微发散的现象.各级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原理建立我国从1952年以来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研究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和规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进行预测,为政府选择预测第三产业发展的统计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第三产业发展预测的等维新息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 ,1 )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模型,并对2 0 0 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了预测,进而建立了等维新息模型,得到2 0 0 1—2 0 0 5年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值,取得了良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福建省的13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首先用相关分析确定5个重要因素,再基于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确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2个关键因素: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并结合灰色预测的结果,预测2011-201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环境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特定要求,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7-2011年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动态测度与评价,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但区域内部差距逐步扩大;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且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实现了条件β收敛,对外贸易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别成为促使东、中、西部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条件收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需求结构分析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成分数据建模方法,构建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模型,并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山东省2007年~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需求结构与产业投资结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第一、二、三次产业就业需求结构由2000年的(53.1%:23.6%:23.3%)逐步优化,到2010年将演变为(23.6%:43.5%:32.9%),与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相比还滞后很多.第二产业就业需求呈增长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相符,为适应这种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尚显不足,急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需求.通径分析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山东省产业就业需求结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投资拉动模式.其中,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对GDP,GDP对就业均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且拉动效率较高;第二产业的投资对GDP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随着制造产业的技术进步,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大将通过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就业.加大对三次产业的投资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投资以增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提高就业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非参数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投入和产出两个层面建立农产品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引入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运用DEAP2.1软件对陕西省2003-2012年农产品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揭示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作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2009年29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中国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增加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规模效率的降低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下降主要因素.最后由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建筑产业链角度对建筑产业效率问题的研究并不多。据此,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识别出建筑产业链的两个关键环节:工程咨询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根据筛选的建筑产业链投入、产出指标,利用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测算2014~2015年中国各省份建筑产业链两阶段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Tobit模型确定影响三种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此实现对建筑产业链两阶段生产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更期待为客观度量产业链两阶段生产效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综合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且省份之间差异大;三种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余鹏  马珩  周福礼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70-177
针对传统碳效率评价多为单一经济产出的静态评价的不足,从经济、福利及人口等角度构建碳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TOPSIS、灰色关联理论和矢量投影法引入到碳效率评价中,在传统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组合赋权的基础上利用级差最大化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并进一步引入时间变量对时间序列赋权,利用时序算术平均算子对前后两次加权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TOPSIS灰关联投影动态评价模型。以泛长三角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显示:该区域碳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认为,应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协同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有效降维,得出了衡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四个公共因子,构建了相应的客观加权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定量分析,发现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在东部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显示出明显优势的特点,这与我国实情吻合甚好.最后,根据因子得分分布图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了10类,分类提出了如何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合DEA和Malmquist指数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非参数方法 DEA对2004~2008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并应用复合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来分析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非DEA有效地区的形成原因及其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显示,福建省各市的科技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科技的投入产出规模以及效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其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技术效率所带来的贡献,技术进步则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拉动仍需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强化科技的引进创新,并注重消化吸收创新。  相似文献   

16.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运筹与管理》2018,27(10):185-192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参数和非参数前沿方法是测度生产率效率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30个省份的第一产业为例,对各省份的农业生产率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虽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结合使用不仅能提高各自的准确度,也能优化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同时也是进一步经济计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海洋三次产业和海洋产业部门两个层次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时间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上海、天津、山东、浙江、广东5省市偏离总量、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都较其他省市优势明显,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优势海洋产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上海4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