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建立中国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运输方式、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口等6种因素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在研究期间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运输方式对碳排放增长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虽然表现出拉动作用,但效果微弱.而物流发展因素则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物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物流发展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同时,优化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以铁路为主体,水运和管道为支撑,公路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低碳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78年-2010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均消费额和对外贸易度等因素,均对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工业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量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它们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变量之间的Granger长期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果,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2005~2014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均GDP、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城市化率、第二产业就业率及对外开放度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平均家庭规模会减少碳排放量;从区域来看,人均GDP、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对碳排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及方向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省6大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17种一次性能源,测算了1995年至2012年福建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总体趋势,分析了碳排放的能源空间分布结构及产业空间分布结构;创新型地将能源结构效应分解为能源消费种类变化效应和能源消费量变化效应,从而对碳排放分解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从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分解了各因素对福建省生产和生活碳排放的贡献值、变化趋势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碳排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是导致排放量持续增加的主因,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较大的减排节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了消费者、生产部门和能源供给部门目标函数同时达到最优的一体化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模型求解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着重分析了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污染排放量增长率应与人均GDP增长率呈线性关系,且当化石能源使用更加清洁、低碳或减排技术更加进步时,人均环境增长率随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比原有速度要快;中国实际数据表明,尽管二氧化碳、废水、废气与经济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但人均环境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并未达到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通过VAR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揭示了辽宁省1978-2009年碳排量、能源消耗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广义脉冲反应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N"型EKC曲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辽宁省持续提升的GDP不断刺激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但环境变化却不是推动省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辽宁目前的环境质量正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恶化,环境质量的提升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基于1997-2010年中国的其中30个省市的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碳强度的差异,并应用EKC模型和广义距估计(GMM)方法分别分析了三个区域碳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地区碳强度均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当期碳强度受历史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碳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N型曲线且已经跨过第一个拐点、预计2024年到达第二个拐点;中西部地区均呈倒U型曲线且均已跨过拐点,正处于碳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负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排放灰色预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中国碳排放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测中国未来碳排放有助于实现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选取2002-2009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进行了短期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为二级,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均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将超过三十二亿吨碳,"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严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来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IPCC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2005-2011年江苏省交通碳排量构成和交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基于LMDI分解技术,从交通能源强度因素、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和交通能源结构因素四个方面对江苏省交通碳排放的变化进行分析.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呈明显下降状态,在其影响下交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交通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交通碳排量呈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影响最大,体现为正效应,促进交通碳排放,交通能源强度因素和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体现为负效应,交通能源结构因素除2011年均体现为负效应,抑制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2000-2012年不同产业部门、不同能源消费类型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Kaya恒等式改进模型结合LMDI分解法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产出水平、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是正向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负向的.最后提出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ensors of degree N in symmetry type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Translated from Zapiski Nauchnykh Seminarov Leningradskogo Otdeleniya Matematicheskogo Instituta im. V. A. Steklova AN SSSR, Vol. 155, pp. 181–186, 1986.  相似文献   

12.
An estimate of stability of characterization of distribution types is obtained for the case of additive types. Under some conditions, the estimate has the order ε1/3L(ε), where L(ε) is a slowly varying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minar on Stability Problems for Stochastic Models, Moscow, Russia, 1996, Part I.  相似文献   

13.
Yushkov  E. V. 《Mathematical Notes》2011,90(3-4):597-610
Mathematical Notes - We study the initial boundary-value problem for three-dimensional systems of equations of pseudoparabolic type. The system is similar to the Oskolkov system, but differs from...  相似文献   

14.
15.
16.
We give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ypes of asymptotic discernibility of families of hypotheses in the case of hypothetical measures that are not, in general, mutually absolutely continuous. The case when the logarithm of the likelihood ratio admits an asymptotic expansion of the type of an expansion with local asymptotic normality is examined in detail. Examples are studied.Translated fromTeoriya Sluchainykh Protsessov, Vol. 15, pp. 64–71, 1987.  相似文献   

17.
杨海宣 《数学学报》1998,41(4):727-730
本文研究了完全正则半群簇的子簇格[V+∩PV,V+∩PV]的某些格运算性质,我们证明了簇V+∩PV可分解为V与V+∩PV的并;对任意完全正则半群簇W,有W∩(V∨V+∩PV)=(W∩V)∨(W∩V+∩PV).特别地,我们得到了等式V+∩PV=V成立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e following theorem is proved: The product of any variety of two-step solvable groups and a variety having a finite basis of identity relations has a finite basis of identity relations.Translated from Matematicheskie Zametki, Vol. 5, No. 1, pp. 137–144, January, 1969.  相似文献   

19.
20.
Varieties of Sums of Powers describe the additive decompositions of a homogeneous polynomial into powers of linear forms. The study of these varieties dates back to Sylvester and Hilbert, but only few of them, for special degrees and number of variables, are concretely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understand a general birational behavior of VSP. To do this we birationally embed these varieties into Grassmannians and prove the rational connectedness of many VSP in arbitrary degrees and number of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