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创设课堂高品质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至简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学”,通过设计简明的情境、简短的实例、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其次是“设计教”,通过设计简明的讲解、简要的概括、简短的评价,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最后是“设计评”,通过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素养达成度、思考深入度,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  相似文献   

2.
邓凯 《中学数学》2023,(20):3-5
“至简数学”教学的基本信念是把被数学拒之门外的学生拉入门内,让对数学能知其然的学生知其所以然,促学数学乐在其中的学生站在其上.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文化视角下“圆的周长”课例研究中,学生亲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过程,体验化曲为直、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用;在“做数学”活动中培育直观感知与理性思维,品味古今中外的多元数学文化.实践表明,“圆的周长”课例研究浸润数学文化内涵的五个维度——知识源流、学科联系、社会角色、审美娱乐、多元文化,深刻地揭示了数学史的六类教育价值.同时,通过课前微视频导学、课中iPad辅学,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实时展示“做数学”的真实过程,激发学生探究乐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还原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期有幸参加涂荣豹教授组织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观看了三堂不同的“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课的教学录像.涂老师在《中国数学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报告中提到教学应始终贯彻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什么”,“教——怎么学”.教学生学什么?学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建构新概念、新方法等.教学生怎么学?在运用数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基于这样的理念,对中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会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呢?  相似文献   

5.
通过“二次函数”概念教学,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分析和比较,经历从具体事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保障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于淼红 《数学之友》2023,(15):36-38+41
好的试题往往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教师应挖掘典型好题的育人功能,盘活好题资源,开发试题的教学功效,拓宽学生的思考视角,提高教学效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轻松地学数学,实现教学至简.  相似文献   

7.
“至简数学”追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张在教学设计时选取适宜的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一课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贯彻"至简数学"主张,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文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数学文化解读,探索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有效途径:①“回溯数学之源、叩问数学之真、感受数学之美、建构数学模型、触摸数学灵魂”是数学文化育人的基本路径;②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并融入日常的课堂;③学生走出校门,在田野山间里,在乡村生活情境中选择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学、讲、做”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味道”,有“灵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素养,落实“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之目标.  相似文献   

9.
四边形的起始课,内容不多.几个概念,两个定理,如是而已.陆老师的这一课,却上得如此生动绚丽.是因为: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较好的认识与理解.他努力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并反复地琢磨了本课可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怎样渗透。又通过什么来渗透. 他找到了合适的“做中学”的载体——在本课.就是“拼地板”“绕圈子”这两项活动.有了好载体,学生既学得有兴趣.“做中学”也顺利地展开了. 由此可见.先进的新理念的信仰与指导.合适的活动载体的设计与发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大要素.  相似文献   

10.
“生长数学”理念下的结构化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体现了以生为本、让知识与生命共同成长的理念.生长数学结构教学,可以通过一图一课,促进自然生成;通过问题关联,彰显结构化教学;通过自主探究,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采用“情境—问题—猜想—探究—证明—应用”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流程,借助多媒体设备与动态数学软件演示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通过中国“天眼”的介绍渗透数学学科育人,对“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作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数学其自身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 ,使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 ,乏味 ,甚至讨厌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数学的魅力和美展示给我们的学生 ,使他们真正地喜欢数学 ,主动地学习数学 .一、化难为易 ,轻轻松松学数学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高深 ,觉得不是学数学的料 ,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老师平时也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与精力 ,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 .我认为解决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抽象、太难学 .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时 ,先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相关联的熟悉事物是什…  相似文献   

13.
邵泽 《数学之友》2022,(16):29-32
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要求,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育理念是一种专门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其中“三教”指的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基于“三教”教育理念,研究旨在优化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强化学生的数学交流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学生思考数学、体验数学和交流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硕 《中学数学》2023,(23):58-59
<正>“转化与化归”思想是高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题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因此,在数学课堂引入并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及解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曹瑜 《中学数学》2023,(2):83-84
<正>“变教为学”这一概念由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提出,是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针对性提出的改进方案.这一教学理念是指将“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新式课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学为主”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方式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关注,都有活动,都有机会,都能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不同的课堂目标和内容,试论应该如何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论有“意在笔先”一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有立意: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和,将之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上课前,我们得深入思考本节课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上能做点什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现的乐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与教获得发展?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后,再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方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归纳,使得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堂因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而黯然失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追求“高立意、低起点”的教学,以此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的课堂要求教师要用“生命”的理念关照课堂,用“生命”的理念刷新教学.链接生活、关照学情、指向成长,是建构生命数学课堂的有效方略.在生命化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始于“欢乐”,终于“智慧”的.通过生命课堂的建构、创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化课堂能促进学生主体间的思维融通,同时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郭明 《中学数学》2022,(22):71-72
<正>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论下的流行词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逐步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指导理念,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目标.在课堂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教材,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取的同时注重其心理需求,促进学力的形成.事实上,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因而数学学习常常让学生头疼.而数学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四能”.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素养有着枢纽作用,数学建模蕴含着哲学方法论的功用,这使它拥有非常独特的育人价值.笔者从“游戏与数学”课程的实践出发,通过游戏案例,从数学建模的视角指出数学建模发挥育人功能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和科学决策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热爱,进而论证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德育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