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泉  郭猛 《应用力学学报》2013,(1):54-58,146
为了研究双重弯剪型结构承受倒三角形荷载的位移计算方法,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首次推导出倒三角形荷载下双重弯剪型结构中两个子结构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总水平位移的通用表达式,进一步完善了广义双重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论.针对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特点,由双重弯剪型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出发,推导出前两种结构承受倒三角形荷载时的特解与位移解析解,证明了: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是双重弯剪型结构的一个子结构抗弯刚度趋于无穷大的具体表现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双重弯剪型结构的一个子结构抗弯刚度趋于无穷大且另一个子结构抗剪刚度趋于无穷大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对具有不同变形特征的双重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分析有助于从更高层面理解水平荷载下任意双重结构的变形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由框架、剪力墙(壁式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等抗侧力结构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在任意水平荷载作用下,考虑空间协同工作,使用矩阵位移法和矩阵力法相结合的矩阵方法进行内力分析,推导了适合于编制程序的计算公式,介绍了计算程序的粗框图和计算步骤,在编制程序时,把有剪力墙的结构化为等效框架处理,除考虑弯曲变形外,还对柱子考虑了剪切、轴向变形和扭转因素;对  相似文献   

3.
纤维墙元模型在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最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本文在对已有的微观及宏观计算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纤维模型概念,建立了便于高层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应用的纤维墙元模型,即由承受轴力及弯矩的纤维子单元与承受剪切变形的剪切子单元相合成的墙元计算模型;同时,对该模型中剪切子单元高度的取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物理含义;推导了单元的刚度矩阵,并分别建立了纤维子单元及剪切子单元的骨架曲线及滞回规则。另外,应用该计算单元模型,对一栋4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相应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结构动力特性,位移响应方面等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计算单元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为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把正交正放类网架结构简化为构造上正交异性的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三个广义位移的平板弯曲理论来分析,给出了网架结构在局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解析计算公式,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含铰接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子结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齐朝晖  汪菁 《力学学报》2014,46(2):273-283
将细长杆系结构按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子结构,由于在子结构坐标系下的节点位移均是小位移,可以将子结构内部自由度凝聚到边界. 考虑到子结构端面在变形过程中保持为刚性截面,将端面节点自由度进一步凝聚到端面形心点,这样每一个子结构就减缩成形式上只有两个节点的广义梁单元,大大减缩了自由度. 大位移大转动是细长杆系结构产生几何非线性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共旋坐标法,建立了随单元一起运动的随动坐标系,推导了子结构单元的节点力平衡方程及其切线刚度阵. 同时,考虑到工程机械中细长杆系结构含有相互铰接的刚体加强块,给出了非独立自由度节点力转换到独立参数下的广义节点力及其导数. 最后,通过履带式起重机的副臂工况算例,给出了其在不同载荷下的臂架结构位移,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箱梁各翼板(顶板、悬臂板、底板)分设不同剪力滞广义纵向位移,其横向分布均取二次抛物线形式,并引入载荷横向位置参数η,以分析载荷横向变位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运用能量变分原理,建立剪力滞控制微分方程,求解了简支梁和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控制微分方程的解.算例分析表明:载荷横向变位改变直接承受载荷的翼板的正负剪力滞特性,对非直接承载翼板只改变其应力幅度;箱梁横向框架效应对直接承载翼板纵向应力的贡献远远大于剪切变形.与块体有限元分析结果较吻合,表明该算法能较准确分析载荷横向变位作用下箱梁剪力滞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体型复杂,是三维空间结构。在竖直方向由许多抗侧力结构(如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组成,在水平方向上则有许多楼板连结,有时还有刚性水平大梁、刚性桁架加劲。它除了承受静力荷载外,还受到风和地震等动力作用。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大变形状态。由于结构组成和荷载作用的复杂性,因而高层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成为结构力学中一个计算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功能梯度中厚圆/环板轴对称弯曲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导出了热/机载荷作用下,位移形式的功能梯度 中厚圆/环板轴对称弯曲问题的控制方程,获得了问题的位移和内力的一般解析解. 作为特 例,分别研究了边缘径向固定和可动的夹紧和简支的4种实心功能梯度圆板,给出了它们的 解,并分析了热/机载荷作用下解的形态,讨论了横向剪切变形、材料梯度常数和边界条件, 对板的轴对称弯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直角坐标下考虑横向剪切变形情况下厚圆柱扁壳的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微分方程,建立了以3个中面位移和2个中面转角为独立变量的中厚圆柱扁壳弯曲的位移型基本微分方程.因该方程可退化为薄圆柱扁壳弯曲的基本微分方程,说明了其推导过程的正确性及一般性.此外,厚圆柱扁壳的位移型基本微分方程是一个10阶微分方程,对其使用双重三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样条子结构法,根据抗侧力体系的布置,把高层结构划分成几个子结构,采用样条级数与三角级数来描述子结构的位移场,在变分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子结构刚度矩阵,考虑各子结构间的位移协调与边界条件,建立结构的总体刚度矩阵。与有限元及有限条法相比,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程序易编制等特点,且对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可适用。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精度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汪梦甫 《力学季刊》1994,15(2):66-73
本文以连杆节间为界,按弹性支座上和Timoshenko悬臂梁建立力墙部分的振动方程,按一般框架建立框架部分的振动方程,根据力,变形协调条件,形成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的自由振动,并据此计算其自由振动。  相似文献   

12.
提出该结构体系在水平载荷作用下,可视为夹层复合构件,并提出了计算模型. 根据 变形协调原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多层多跨密肋复合墙体结构横向位移及各组成构件承 受剪力和弯矩表达式. 通过计算分析指出,各组件剪力分配只与各组件刚度及宽度比有关, 内墙板上部分配剪力大于下部,边框反之;各组件局部弯矩系数随$\lambda $的增加而减小,其整体工作性能增强,当$\lambda $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其工作性能与悬壁构件类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具有连接区的间接对接的混合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讨论了位移协调和力与位移双协调两种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4.
Timoshenko梁通过假设截面的剪切刚度和附加平均剪切转角变形的方式来近似修正初等梁中未考虑剪切变形能的问题,这与梁剪应力沿梁高变化的实际不符。本文基于材料力学剪应力计算式和相应的剪切变形理论,从剪切变形与梁的位移关系入手,导出矩形梁考虑剪切变形时的纵向位移沿梁高方向的函数关系式,证明该位移可分解为纯弯曲引起的位移和剪力引起的剪力滞翘曲位移之和。应用剪力滞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概念,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得到等截面梁剪力滞控制微分方程组及其通解形式。对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简支梁的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算法与弹性力学精确解对比,两者的应力和挠度剪力滞系数求解结果非常接近,本文算法有足够的精度,且比弹性力学简单。  相似文献   

15.
选用更具广泛性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来分析四边自由各向异性矩形地基板的弯曲解析解.将异性薄板的弯曲控制方程,与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位移解建立的板与地基变形协调方程相结合,先按对称性分解,然后用三角级数法,得出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弯曲解析解,包括地基反力、板的挠度及内力的解析表达式.该解析解克服了数值法的弊端,取消了对地基反力的假设,板的内力及地基反力求解更切实际.算例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界面主从位移控制的频响子结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工程结构频响子结构分析中,各个子结构的频响函数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获得,各个子结构的频响函数可能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下得到,亦或有些子结构具有某种对称性,这需要对相应的子结构频响函数进行旋转和镜像变换后才能进行整体拼接。此外,子结构拼接时交界面的连接点有时可能存在不一致,为了满足位移协调和力平衡条件,本文基于界面主从位移控制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频响子结构方法,该方法既能考虑子结构的旋转和镜像变换,也能考虑子结构界面间的柔性连接,并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当界面位移控制阵为单位阵时,改进的方法退化为传统的频响子结构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剪力墙的面外刚度对建筑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剪力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时一般都忽略剪力面外刚度的贡献。本文利用一种同时具有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的剪力墙模型,研究了剪力墙的面外刚度对整体结构的控制位移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力面外刚度的贡献与剪力墙之间的耦合程度以及是要用刚性楼板假定有关,在大型复杂的纵横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面外刚度的贡献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An improved simple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for the analysis of shear flexible plat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is new plate theory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simple third-order kinematics of displacements reduced from the higher-order displacement field derived previously by the author; a system of 10th-order differential equilibrium equations in terms of the three generalized displacements of bending plates; fiv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each edge of plate boundaries. Although the resulting displacement field is the same as that proposed by Murthy, the variational consistent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proper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erived and identified in this work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literature. The applications and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of plates are demonstrated by analytically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governing equations of a twisting plate, a bending beam and two bending plates to which the 3-D elasticity solutions are available, and excellent agreements are achieved even for the torsion of a plate with square cross-section as well the local effects of stresses at plate boundaries can be characterized accurately. These analytical solution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imple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developed in this work indeed gives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ies and other simple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ies, since the present third-order shear flexible theory is based on a more rigorous kinematics of displacements and consists of not only a system of variational consistent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ut also a group of consistent boundary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present simple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can easily be applied to the static and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aminated plates just like the applications of other popular shear flexible plate theories, and improved result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present simple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ble theories of p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