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  郝茂荣 《分子催化》1990,4(4):321-328
本文应用BET、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竞争加氢反应和XPS等方法,分别考察了镧,铈、谱、钕的氧化物作为添加剂,对镍在γ-Al_2O_3表面的分散度、甲烷化活性、CO在镍上的吸附态以及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添加剂不仅明显地提高金属镍的分散度和甲烷化活性,还可直按影响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对不同稀土氧化物,这些效应各异。作者认为利用稀土氧化物添加剂调节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可能成为改进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的一个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
应用BET,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竞争加氢反应和XPS等方法,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考究了Y2O3,Sm2O3,Eu2O3,Gd2O3,Tb4O7,Dy2O3,Tm2O3,Yb2O3作为添加剂,对镍在γ-Al2O3表面的分散度,甲烷化活性,CO在镍上的吸附态及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La2O3对Ni-Mo/γ-Al2O3催化剂CO和CO2甲烷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Mo-La/γ-Al2O3催化剂并测定了催化剂的CO和CO2甲 化活性采用TEM,XPS和CO化学吸附等手段研究了表面性质。结果表明,La2O3的咖入提高了Ni-Mo/γ/Al2O3催化剂的CO和CO2甲烷化活性,增加了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活性表面积及催化剂表面Ni原子的浓度,降低了电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4.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7,11(1):6-12
采用XRD,UV-DRS,XPS,TPR,H2-O2滴定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负载于具有不同酸碱性的γ-Al2O3,SiO2,Mgo载体上的镍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影响重整反应活性和积炭量的主要原因不是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而是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5.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7,11(1):13-20
采用XRD,UV-DRS,H2-O2滴定,TP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La2O3助剂对La2O3-Ni/SrAl12O19催化剂的还原性,表面酸性,金属镍的分散度和抗烧结能力,以及对催化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型的镍催化剂中,添加La2O3助剂,能够削弱金属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性,提高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和在反应过程中的抗烧  相似文献   

6.
采用TG、XRD、SEM、EDAX和脉冲色谱技术,研究了Ni/Al2O3和Ni/ARM催化剂的甲烷脱氢积炭反应特征。结果指出,甲烷脱氢反应的积炭行为与催化剂上镍的分散状态有关。Ni-2催化剂上Ni的分散度小,晶粒大,甲烷脱氢形成的炭丝较长,主要以石墨型炭游离存在:而Ni/ARM催化剂上Ni的分散度大,镍晶粒小,甲烷脱氢形成的炭丝较短,主要覆盖在催化剂活性中心表面。甲烷脱氢主要产生无定型炭和石墨型炭,其中无定型炭可以被CO2部分消除。在催化剂制备时,通过提高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减小镍的晶粒大小,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且可以提高CO2对积炭的消炭性能。  相似文献   

7.
曹荣  陈燕馨 《分子催化》1994,8(5):365-374
在常压下,以O2作氧化剂,评价了不同MoO3/SiO2(2─15Mowt%)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氧化为甲醛的反应性能,发现SiO2上担载的活性组分有一个最佳值,对应最佳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添加V、Fe、Ni、Cr、Cu氧化物对MoO3/SiO2催化剂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的活性和选择性的调变作用.MoO3/SiO2添加体系使甲烷的转化率都有所提高,但甲醛选择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比较好的是MoO3·V2O5/SiO2催化剂,并研究了不同Mo/(Mo+V)(原子比)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发现V2O5添加量有最佳值.采用TPR、XRD、C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关联反应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微型反应器和XRD等技术研究了稀土氧化物(RE_xO_y)对甲烷水蒸汽转化反应NiO/α-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如浸渍顺序)和稀土氧化物的种类均影响催化剂组份镍的分散度。稀土氧化物是通过抑制镍的晶粒长大、金属镍的氧化以及NiO-Al_2O_3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抗高温水蒸汽作用的能力。稀土氧化物对镍系催化剂的稳定效应与金属和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CO吸附、TG、TPO、XPS和XRD等手段考察了NiO/Al2O3和LiNiLaO/Al2O3催化剂上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LiNiLaO/Al2O3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锂和镧的添加不仅改善了活性组分镍的分散度,而且提高了NiO/Al2O3的抗积碳能力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谢磊  王德峥 《分子催化》1994,8(5):338-346
为了解氧化铌的表面化学,发展了不同种金属单晶底物定向生长氧化物薄膜技术以克服电子能谱研究氧化铌表面的实验困难.在超高真空系统中用HREELS,UPS研究了CH3OH和C2H4在氧化铌模型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CH3OH和C2H4在有序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吸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氧空穴对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CeO2,Pr6O11和Nd2O3)对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X光粉末衍射和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使Ni/α-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稀土氧化物与活性组份Ni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生长和迁移,由于这种作用也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在实验中还发现CeO2容易进行Ce3+Ce4+氧化还原反应而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改变了γ-Al_2O_3载体等电点(IEPS),并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Al_2O_3作载体,以(NH_4)_2PdCl4为活性组分前身制备了一系列Pd/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用Hi—O_2滴定、紫外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的能量色散谱(EDXS)等方法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的等电点(IEPS)对所得催化剂中金属分散度和浓度分布都有明显影响,IEPS越高。活性组分越靠近外表面,在相同担载量下,其分散度也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载体IEPS的改变,导致了(NH_4)_2PdCl_4在γ-Al_2O_3上吸附机理的变化,并使所得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TPD-MS,IR等技术研究了La2O3,Y2O3,Nd2O3,CeO2及参照氧化物Al2O3,ZrO2,MgO表面的酸碱性,氧活性及表面羟基.结果表明,上述稀土氧化物表面上不仅存在着两种碱中心,还有酸中心存在,且其表面都存在活性氧中心,表面的性质同碱土氧化物MgO类似,但与Al2O3,ZrO2等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采用TPD-MS,IR等技术研究了La2O3,Y2O3,Nd2O3,CeO2及参照氧化物Al2O3ZrO2,MgO表面的酸碱性,氧活性及表面羟基,结果表明,上述稀土氧化物表面上不仅存在着两种碱中心,还有酸中心存在,且其表面都存在的活性氧中心表面的性质同碱土氧化物MgO类似,但与Al2O3ZrO2等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不同温度下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TiO3和CaTiO3的组成变化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XPS和CO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其氧物种的反应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TiO3和少量Ca掺杂的CaxSrl-xTiO3有利于在较低温度(923K)下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而CaTiO3体系则在高温(1073K)下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TiO3和CaTiO3组成变化对不同温度下反应活性的影响与CO2-TPD的脱附谱图有很好的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7.
Ni-W/Al2O3表面NiWO4化合物的生成及其对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ASCA,ESCA,TA和微型反应色谱等技术研究了Ni-W/Al2O3催化体系。本工作是文献[4]工作的继续。由于固体表面在原子水平上的不均匀性,钨分散在氧化铝的“活性表面”上,并形成“微晶岛”。当钨以一个单分子层分散时,W/Al2O3表面仍然存在未被钨占据的“惰性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当镍分散到W/Al2O3中时,镍将优先占据这些“惰性表面”,并同其相邻的钨原子结合生成NiWO4化合物。N  相似文献   

18.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褚衍来  李树本 《分子催化》1996,10(6):449-455
对镍铜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化学研究表明,在Al2O3、SiO2、mgO、TiO2、Y型分子筛等载体中,具有较好氢溢流功能的Al2O3所担载的镍铜催化剂,有最佳的反应性能、载体的产物溢物功能对反应中合成气的生成是有利的,对NiO-CuO-Al2O3催化剂,组分Cu的最佳含量是Cu/Al=0.2/4(原子比),Ni/Al(原子比)在1/4-1.5/4范围内催化剂均保持最佳的反应性能,此时,甲烷转化  相似文献   

19.
吴波  远松月 《应用化学》1995,12(5):54-57
研究了La-Th-O二元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RD、IR、XPS“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La-Th-O系列催经剂随La/Th原子比的变化,可生成LaxTh1-xO2-δ固溶体,具有萤石结构的LaxTh1-xO-2-δ相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La-Th-O二元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RD、IR、XPS、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La-Th-O系列催化剂随La/Th原子比的变化,可生成La_xTh_(1-x)O_(2-δ)固溶体。具有萤石结构的La_xTh_(1-x)O_(2-δ)是甲烷氢化偶联反应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