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广清  陈勉  金衍  王学双 《力学学报》2004,12(4):431-435
根据围压条件下的断裂力学理论 ,采用双翼裂纹厚壁圆筒 ,对泥岩进行了不同围压和不同泥质含量条件下的人工岩样断裂韧性测试。建立了有限元方法解释断裂韧性的数值模型。在进行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 ,通过回归分析表明 ,断裂韧性与围压、泥质含量有较好的线性统计关系。解决了水力压裂设计中断裂韧性参数的准确获取问题 ,有利于提高压裂设计、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在无围压和加围压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其形变特征。试验在Hopkinson压杆上完成,通过试验发现,材料在无围压、应变率低于1000-1s时,有应变率强化效应;在更高应变率下,材料有损伤软化效应。微观分析可以看到试件上大量的平行滑移裂纹导致了材料破坏,形变是滑移伴随少量的孪晶;裂缝中有大量的碳纤维组织,这些纤维状组织对裂纹的扩展起抑制作用。而材料在加围压下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一应变率下最大应力、屈服极限和动态杨氏模量均有提高。在高应变率时,无论是加围压还是无围压,破碎的硬质颗粒都是长条状的。由此得出推论,球状、细化的硬质颗粒,可提高基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变围压条件下粉质黏土的孔压发展规律及强度特性,利用GDS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开展了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时粉质黏土变围压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变围压应力路径对粉质黏土动孔压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变围压条件下,粉质黏土孔压主要由弹性孔压和残余孔压两部分组成。不排水条件时,粉质黏土最大孔压比随应力路径斜率和循环动应力比增加而增大,最小孔压受循环围压影响较小;部分排水试验时,最大孔压比曲线(r_u~(max)~N)和最小孔压比曲线(r_u~(min)~N)表现为先升后降;当振动次数N2500次后,孔压变化逐渐趋于平稳。最大(小)孔压比均随着循环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循环围压幅值对孔压比的影响却不同。最大孔压比r_u~(max)的稳定值随着循环围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最小孔压比r_u~(min)的稳定值随着循环围压幅值的增大而减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黏土的强度特性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地基灾变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压-剪复合应力波作用下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亚微秒单脉冲应力波载荷作用下Ⅱ型裂纹的平板冲击实验技术 .加载率为dK dt~ 10 8MPa·m1 2 ·s-1.实验中由锰铜应力片和弹性波理论分别测定和计算了压应力 ;通过微观分析确定了动态裂纹的平均扩展长度 ;引进等效应力强度因子 ,用动态断裂理论确定了 6 0 #钢的动态断裂韧性KⅠd和KⅡd ;建立了亚微秒冲击载荷作用下确定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SHPB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研究在不同轴压水平下围压以1 MPa/s速率卸载至预加值50%时矽卡岩受频繁冲击作用的动态变形模量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轴压促使岩石内部微裂纹萌发与扩展,降低了岩石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围压的侧向约束阻碍岩石内部裂纹的横向扩展,但在围压卸载时会加剧岩石内部的损伤,这是由于高轴压下,围压卸载导致岩石内部应力重新分布。轴压与围压卸载共同影响着冲击作用下的岩石动态变形模量,通过岩样在冲击荷载下的能量耗散分析岩石动态变形模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深部岩体开挖的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6.
蔡昊  嵇醒 《力学季刊》1997,18(3):241-247
本文以铝材与浇注的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裂纹为研究对象,用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的试验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法的数值分析,对双材料界面裂纹的扩展判据,即裂纹扩展的临界能量释放率GC与相位角ψ↑^的关系曲线,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这一判据基本上是可取的。但是,应该注意界面裂纹的韧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实际应用GC-ψ↑^曲线时,必须严格区分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7.
卸围压法测量岩石材料的泊松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尤明庆  华安增 《实验力学》1997,12(2):274-278
对岩样三轴加载后保持轴向变形、降低围压的试验,可以提供轴压随围压的变化曲线,从而依据弹性本构关系确定岩石材料的泊松比。这不仅方便准确,也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水泥石动态断裂韧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射式动态焦散线法研究水泥石在高速冲击下的动态断裂韧性。针对现有的水泥石材料,分析了不同填料对水泥石断裂韧性的影响,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瑞堂  姜风春 《实验力学》2000,15(2):137-146
本文对应力波载荷(加载速率KI≥10^6MPa√m/s)作用下,动态断裂韧性测试技术中的非光学方法进行了较全面和较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方法的可靠性和适应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应力波载荷(加载速率KI≥105MPa m/s)作用下,动态断裂韧性测试技术中的非光学方法进行了较全面和较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孔隙介质的渗透性能,利用新研制的高压渗流仪,对大尺寸低渗透性软弱岩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测试。试验渗透压差波动幅度仅为0.02MPa,渗出端溶液体积变化量测试精度可达0.03mL。通过溶液体积变化与时间的线性关系,稳定渗流量大小可以精确测定。以稳定压差、流量法(即稳压法),试验验证了岩石的渗透系数随着围压的增加而下降,当围压降低时,岩石渗透系数回升,但回升路径低于原始路径。根据轴向应变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室内试验应力-渗流耦合过程中渗透性的变化主要是侧向压力使孔隙、喉道产生压缩变形所致。  相似文献   

12.
聚酰亚胺无机杂化薄膜断裂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基本断裂功理论,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无机杂化薄膜断裂功分为基本断裂功和塑性功,从断裂功与韧带长度关系得到了反映PI/SiO2断裂韧性的材料常数比基本断裂功,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SiO2含量对此薄膜断裂韧性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韧性管道动态断裂的气体减压模式和材料韧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小川  庄茁 《力学学报》2003,35(5):615-622
天然气管道上动态裂纹扩展包含气体、结构和断裂的相互作用.因此,分析射流场分布特性及其与管壁开裂变形的相互作用是数值模拟过程的关键问题.随着钢管韧性等级的迅速提升和气体压力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经验公式乃至算法多数不再适用,亟需通过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给出新的扩展与止裂判据,以控制裂纹在管道上扩展的速度和距离.本文通过一系列的韧性试验校正了现行的管材韧性判定办法,并对不同工况下的裂纹动态扩展以及超声速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以建立一套工程适用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白桦材断裂韧度的各向异性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可视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表征木材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断裂韧度硒。是木材的基本力学性质之一,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对白桦材试样断裂韧度硒。测试结果表明,LT试样的断裂韧度明显高于TL,TR试样的断裂韧度,TL和TR试样的断裂韧度相接近.无论哪种试样类型,起裂均发生在裂纹尖端.TL,TR试样裂纹扩展方向与原裂纹初始方向一致,LT试样与前两不同,裂纹沿着几乎平行于纤维的方向扩展.并且含水率对各个方向木材断裂韧度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高级别管线钢的一大特点是韧度高,导致管材裂纹尖端周围经常处于大范围屈服状态,现有基于高约束试件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很难满足新型管材的断裂韧性测试要求. 本文回顾了基于CTOD 和CTOA的断裂韧度参数,详细介绍了管道钢断裂韧性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管道钢断裂韧性测试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为管道钢断裂韧性的测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带微裂纹物体的有效断裂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等效介质的思想,引进有效表面能密度的概念,建立了带微裂纹物体有效断裂韧性的公式.具体计算了微裂纹群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宏观裂纹两种情况的减韧比.表明微裂纹群在产生应力屏蔽(或反屏蔽)效应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有效断裂韧性,减小了对宏观裂纹的扩展阻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在不同长度裂纹尺寸结构的临界破坏载荷下计算出临界断裂韧性值,然后从细观入手,在文献[1][2]等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三维应力度参数R_σ与断裂韧性的关系。经过验证计算,证明该参数可用于描述结构尺寸效应的影响,能够在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参考值)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尺寸结构的临界断裂韧性J_C的值,适用于工程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润秋  徐德敏 《力学学报》2008,16(4):489-494
新研发的岩石高压渗透试验仪以静态伺服阀为主要控制元件,在脱离计算机控制条件下可使试样进水端水压保持不变。出水端水压采用调速阀控制,实现了高渗透压力下长时间的水-岩相互作用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岩作用渗透液体不同时段各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方法,并容易得到不同时段试样渗透性变化规律。为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按基本相同条件,对该试样及未经长期水-岩渗流作用同一岩性试样进行了高渗压下的常规三轴试验,提出以试样临近破坏时的有效侧向应力大小进行强度分析,并按上述实际所加侧向压力大小及有效侧向压力大小,进行了常规饱水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得出,所研究蚀变岩在高渗压下水-岩作用结果与常温、常压条件测试结果类似,蚀变岩与库水的水化学反应微弱,对其自身岩体的渗透性及力学性质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