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一种市售汽油添加剂,常温下是半固态。加少量到一定量汽油中,轻摇即可溶解。但当温度降低到10℃,小晶体颗粒陆续开始析出。温度降到0℃时,溶质基本完全析出,且逐渐形成较大的颗粒团,严重影响了此添加剂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为此我们进行了其延时降凝研究。发现溶液中加入少量具有较强极性可与溶质形成氢键、同时具有与溶剂部分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异丙醇二甲基甲酰胺等,可使溶质在-15℃以下不析出,保持为均匀溶液。1 实验部分此添加剂的主要成份是分子量较大的软脂酸甘油酯,凝固点19℃。据此,在含溶质5%的条件下加入尽可能少的不同溶剂(下…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观渗流理论建立了溶剂小分子在高分子溶液中的自扩散模型,并据此模型对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聚苯乙烯(PS)-苯、PS-甲苯、PS-乙苯和PS-四氢呋喃4个体系中小分子的自扩散系数进行了关联,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下溶剂分子扩散所需的临界浓度。结果表明,在PS玻璃化温度以下,本模型对于温度和浓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关联精度。  相似文献   

3.
一种统一处理稀溶液的温度、压力和浓度关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伟 《大学化学》1993,8(5):16-18
运用Gibbs-Duhem方程统一处理稀溶液与纯溶剂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平衡时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此不仅能直接导出稀溶液的依数性质,而且能给出用于研究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的模型中稀溶液的压力与温度、压力与浓度的关系以及渗透压模型中的温度与渗透压、温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中通常观察到铜表面析出光亮的银,较难观察到银晶体的形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银晶体析出的形态,采用实验探究法,以琼脂和水为介质,探究不同介质、温度、浓度下银析出的形态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琼脂中银为树枝状,溶液中为团簇状,并且在溶液中随着温度升高或浓度降低,银单质分枝变多、变细长。结果可以用琼脂的三维网状结构和晶体的位错生长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尿素之花     
把蔗糖或食盐等物质的饱和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水会蒸发而析出晶体。可是,共存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蒸发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容器的材质或形状等,都对晶体的析出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溶液很快就析出晶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25-120 ℃)及碱浓度(1:100-1:5, 摩尔比)下NaOH和KOH溶液中的氧气进行了模拟. 本文考察了NaOH及KOH溶液中溶剂-溶剂、氧气-溶剂及氧气-溶质的径向分布函数, 并采用爱因斯坦方程从均方位移曲线中计算得到了氧气及溶质离子的扩散系数. 结果显示随着碱浓度的升高, 氧气扩散系数逐渐减少; 在相同条件下, 氧气在NaOH溶液中扩散系数小于在KOH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溶质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与氧气一致. 通过与现有实验结果对比, 发现了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可靠性及用于研究实验受限领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测定溶液凝固点下降的新方法。将溶液和纯溶剂同时置于冷浴中,用半导体制冷块降温。用温度探头分别感应纯溶剂(R)、溶液(S)和冷浴(W)的温度:TR、TS和TW,并组成两个惠斯登电桥指示温差。当(TR-TS)-(TS-TW)出现最大值时,(TR-TS)为溶液凝固点下降值。本方法需要搅拌,降温速率以08—30K/min为宜。测定了萘苯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苯中萘浓度20—700mmol/L时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1研究背景1.1教材知识Na2 CO3+H2O++CO2≡2NaHCO3[1]1.2经典习题题目:将二氧化碳通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析出晶体的原因有————.[2]答案:①反应消耗了水,导致了溶剂减少,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相似文献   

9.
设计制作一种新型耐压电化学池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技术系统研究了碱浓度、氧气压力以及温度对NaOH溶液中氧气还原反应(OR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浓度、氧气压力和温度对ORR动力学和热力学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碱浓度增大,ORR过程逐渐由2电子(生成HO2-)转为1电子(生成O2-)反应,并且由于氧气溶解度减小和体系粘度增大ORR过程受到很大抑制.增大压力可以明显增加氧气溶解度,从而从动力学上促进ORR过程;同时计算得到了氧气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亨利系数.随着介质温度升高,由于氧气反应活性增强、扩散系数增大和溶解度减小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在给定浓度下存在一最佳温度使得ORR峰电流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精密绝热量热仪测定了0.03355mol·kg-1的硼砂水溶液在78~351K温区的热容,从实验热容测定结果得到了该水溶液的凝固点为272.905K。用最小二乘法将实验热容值对温度进行拟合,建立了该溶液的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用此多项式方程进行数值积分,获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该溶液在80~350K温区每隔5K的热力学函数值,并计算出摩尔熔化焓和熔化熵分别为4.536kJ·mol-1和16.22J·K-1·mol-1。根据溶液凝固点降低值,计算出了该溶液的活度为0.99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