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霍沃斯在曼彻斯特大学求学,在格廷根大学瓦拉赫们的指导下做研究生,并于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作的许多研究工作是关于糖的结构,在这方面的研究,他填补了费希尔遗留下来未做的工作。霍沃斯创立了一种代表糖分子的环状结构式(不是将碳原子排成直线),这种结构式更为准确地体现出糖分子的结构,而且用它来描述有糖参加的化学反应时更为有用。这种结构式至今称为霍沃斯分子式。他研究过维生素C,维生素C在结构上同单糖的结构有关,而且他是首次(1934年)合成维生素C的人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51
艾克曼首先发现脚气病是因缺乏某种微量物质引起的,从而导致维生素B1的发现。为此,与霍普金斯共获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883年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后在爪哇、苏门答腊任军医。后至柏林同科赫川一起工作,这对他以后的生涯很有影响。1886年艾克曼赴东印度群岛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87
科赫在格廷根大学学医毕业后,曾在汉堡一家医院当实习医生。1870年到东普鲁土一个小乡村当外科医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科赫法则):(1)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2)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3)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4)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1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1604年中进士。1632年任礼部尚书、大学士。最早把欧洲数学引入中国。译著有《几何原本》、《测量异同》和《勾股义》等。平生用力最勤的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著有《农遗杂疏》、《农辑》、《农政全书》等。以《农政全书》影响最大,刻印后不久就流传到日本。他的翻译质量很高。译本中许多数学上的专门名词和术语,如几何、点、线、面、平行线、钝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等,都是由徐光启首先使用而确定下来的,一直沿用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先世是贵族。幼年贫贱,学无常师,做过小吏。年50任鲁司寇,摄行相事。后与门人周游卫、陈、蔡等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整理《诗》、《书》等典籍,删定《春秋》。传弟子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反对苛政,提出“不患寡而忠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8
维莱1871年在印弟安纳医学院学习,1873年在哈弗大学获学士学位,1878年在柏林大学进修。1874-1883任普尔都大学化学教授。他的主要贡献是食品分析和制定改进的食品法规。主要著作有:《美国的制糖工业》(1885)、《农业分析的原理和实践》(1894-1897)、《食品及食品掺假》(1907-1912)、《反食品法规的犯罪史》(1929)、《自传》(1930)等。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83-83
康德一生都是在边远偏僻的家乡度过的。在他一生的80年中,从未离开过乡土。他生活极有规律,以致邻人几乎可以用他来校准钟表。尽人皆知,康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青年时期,曾在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755年,获得医学学位。同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了他对宇宙形成的观点:首先,他先于拉普拉斯论述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92
拉瓦锡1766年23岁时因撰写有关大城市照明设计的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1768年被任命为科学院助理。1785年升任院长。他的名字永远和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相联系。1772年他指出,硫、磷在燃烧中增重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空气。他认为物质有3种聚集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他还研究了发酵、呼吸、动物热能,认为这些是自然界的基本化学过程。他和卡文迪许圆的工作确证了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拉瓦锡还整理了当时许多化学名词。发表了一本名为《化学命名法》的书。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一个林业官员的儿子,善于独立思考。16岁去莫斯科学习,后来任中学教员。由于他的天才和研究能力引人注目,俄国物理化学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他研究建造了一艘外壳可调节的全金属飞艇,为此他还建造了俄国第一个风洞,研究空气摩擦和表面积对流过流线体的气流的影响。1895年出版《关于地球与天空的梦想》。1896年开始写他最重要的论文《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论述航天飞行中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1
莫内塔,19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5岁参加米兰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起义。1859-1860年参加解放战争。1861年加入意大利正规军,并于1866年参加库斯托扎战役。退役后,担任米兰《世纪报》的编辑(1867-1896)。约于1887年,为了宣传裁减军备、建立国际联盟以及用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他创建了国际和平协会:伦巴第联盟。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3
塞尔维特出生在西班牙纳瓦拉,最初就读于法国图卢兹大学,后进入巴黎大学。在此结识维萨利,与其一道从事解剖工作。1553年出版《基督教的复兴》一书。这是一部神学著作,他指出,君士坦丁堡颁布《尼西亚信经》是玷辱圣父上帝和圣子基督,模糊基督的赎罪作用,使得教会崩溃。他认为,只要实行政教分离并废除不合《圣经》和早期教父学说的神学命题,就可以重建教会。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85
开普勒1587年进蒂宾根大学,听麦斯特林教授讲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忠实信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当时大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609年,他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宣称火星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居于椭圆两个焦点之一。这对认为行星是沿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是_严重的挑战,也是对哥白尼C22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57-57
弗莱明190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留校任教,1928年-1948年任伦敦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因发现青霉菌及其临床应用,弗莱明和弗洛利、钱恩一起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早期从事应用疫苗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及防腐剂对某些创伤的作用的研究,提出用高渗盐水冲洗腐烂伤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22
1922年邦奇-布鲁耶维奇在莫斯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功率(12kW)无线电广播电台,后又设计了大功率水冷振荡电子管和短波定向天线,用电波回波法研究电离层。著作有《电子管在实验物理中的应用》(廖增祺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4
里歇的父亲为著名外科医师。他17岁当父亲的助手,后到巴黎大学就读,187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7年任巴黎大学生理学教授。其主要贡献是发明血清疗法和研究过敏反应。1888年证明给动物注射细菌后其体内可产生抗体。他又证实被动免疫现象:将一个免疫动物的血清输到另一个动物体内,可使它也产生免疫性。1890年他第一次将抗血清注入人体,开创了现代血清疗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3
亨森早年丧亲,12岁在船上当侍者。后来在华盛顿的一家帽店工作,这时遇到探险家皮里。1888年皮里到尼加拉瓜探险时,用亨森当仆从。此后皮里连续7次带他去北极探险。1909年皮里与亨森成为第一次到达北极的人。亨森亲自把美国国旗插在北极。他著有《一个黑人探险家在北极》(1912)。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7
格契尼科夫是皇家禁卫军军官的儿子,在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曾赴德国留学深造。在研究躯体透明的简单动物时,他注意到这些动物有半独立的细胞,能够吞食微小的颗粒。动物受到的任何损害都会把这些细胞立即吸引到受害部位。他指出动物血液中的白血球具有这些功能——吞噬细菌。它们成群地奔向感染部位,接着就发生一场细菌和“吞噬细胞”之间的战斗。当吞噬细胞遭受巨大损失时,它们的崩解的组织就溃化为脓液。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普尔基尼是实验生理学创始人。1819年获布拉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0年-1869年任布拉格大学生理学教授。1837年他发现小脑皮质的普尔基尼细胞,1839年发现心室的普尔基尼纤维,而享盛名。在描述动物胚胎时首创“原生质”一词。首次使用切片机、冰醋酸、高铬酸钾和加拿大松脂制备显微镜检查用的组织标本。1829年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樟脑、鸦片、颠茄和松脂对人类的生理作用,描绘了洋地黄及颠茄中毒所产生的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密顿是律师之子。他没进过学校,几乎都是靠自学。他也是位业余诗人。12岁时就对牛顿№的《原理》感兴趣。他自修数学,在17岁时,发现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中的数学错误,从而使天文学家大为惊异。22岁时被任命为都柏林的三一学院的天文学教授。哈密顿对分析力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1834年建立“哈密顿原理”,使各种动力学定律都可从一个变分式推出,并使人们看到了力学和几何光学的相似之点,后来发现这一原理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推广到电磁学等。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便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一起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