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模”就是将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它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寻找出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内在本质及内在规律,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如质点、点电荷、单摆、光线等是对物理对象的“建模”,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等是对物理过程的“建模”.  相似文献   

2.
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必须经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抽象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物理模型构建思维是个体基于经验事实忽略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构建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因此解决原始物理问题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之物理模型构建思维.  相似文献   

3.
等效思维是物理学授课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也是物理学及工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讲述刚体力学中等效质点、等效阻力和静电场中像电荷等效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模拟法指的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自然现象或过程的本身,而用与这些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当前物理实验中的模拟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1)物理模拟.物理模拟就是指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当可用同一个数学方程来描述,就可用其物理现象或过程来模拟另一物理现象或过程.例如,静电场的电位与电流场的电位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故常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2)计算机模拟(数学模拟).本质上是对某物理现象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再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物理实验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专物理教学应重视对物理现象的教学.这对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j,对于提高其说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解题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1 关于物理现象一般地,物理现象含三个部分:1 研究对象:是指参与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客体,一般情况下,为了抓住现象的主要特征,须舍弃其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物理客体进行简化,称之为建立物理模型,就中专物理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如下:  相似文献   

6.
等效思想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效思想,就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复杂物理事物的本身规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且行之有效.按等同效果形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物理过程的等效、物理作用的等效、物理本质的等效和物理模型的等效等4种.  相似文献   

7.
1 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概括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它反映了同类物理现象的本质的共同属性,是我们学习物理学和进行物理思维的基本“单元”。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漫长而又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它是人类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进行物理思维活动(分化与整合、分析与综合、精细化与准确化)的结晶。物理概念既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8.
归纳和演绎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式.归纳是从个别推广到普遍的过程,也就是通过特别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结论.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即从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规律出发,最后总结出某一个特别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这两种方式都很常见,本文将以加速度的教学为例,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物理规律反映物理现象及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它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来考察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物理规律都有其历史演进过程,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与物理世界的关系,进而为物理规律的学习与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物理规律教学需要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要遵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心理学原理,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物理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