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宁波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并对宁波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宁波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也相应地由较差变为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鄱阳湖地区6个地级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南昌和新余2个重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表现较好,其余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3.
对于杭州五大名泉虎跑泉、龙井泉、玉泉、郭婆井和吴山井,明、清两代地方志中曾相继记载,近期又有学者陆续对其进行研究.但始终未见有系统论述.今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对这五大名泉的缘起、成因、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并对它们的水质作一综合评价.为适应当前杭州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环保工作的深入需要,笔者还对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这些名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研究靶区,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然后对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依据综合敏感性和重要性评价结果,按照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特征分为1个一级生态区、3个二级生态亚区和11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明确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空间分布,为今后的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杭州城市土地类型分为院落(Yard)、地段(Secicon)和地方(Land svsiem)三级.根据土地地方类型结构,将杭州市区划分为九个自然区  相似文献   

6.
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功能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分析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对其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揭示了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与运河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并对运河各区段的旅游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设的性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公路与经济两大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对研究区2007年―2017年公路指数和经济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河南省公路指数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内部差异显著,指数总体增长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不均衡,局部波动"的趋势,各市经济指数差异较大,增长相对较少;从空间上来看,公路指数分为五个等级,郑州市等级最高,其它城市从低到高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公路指数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圆环状包围结构.经济指数分为五个等级,位于第三等级的城市数量最多且分布集中,指数较低的城市呈零星分布态势,经济指数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半环状格局.根据协调指数可以把河南省的城市分为三种类型:超前城市、协调城市和滞后城市.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测量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构建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的指标体系. 用灰色关联评价对试卷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并在EXCEL VBA中构建了试卷质量分析系统, 实现试卷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以期帮助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以及提供试卷质量状况的有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任何程度的扩建和增建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本身,或其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本文将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对生态林保护区、建筑遗产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基于ArcGIS分析平台,利用多因子叠加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估建筑遗产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保证对生态环境、原有规划格局以及建筑遗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发展计划,提出空间引导与管制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质并从中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外资增长迅速,杭州也不例外.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采取企业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选择交易成本因子、市场因子、投入供应因子和城市及其分区因子,解释投资空间布局的原因,并对杭州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鉴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生态城市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审视和分析国外在生态城市实践上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德国埃朗根、巴西库里蒂巴和中国的珠海、威海4个城市作为实例,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及其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将中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尚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我国生态城市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是评估城市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诊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重要环节, 是探索科学生态文明实践模式的理论前提. 从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空间优化四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并运用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双维度实证评价宁波10年来的生态文明水平及其演化. 研究发现: (1)2002~2011年宁波生态文明水平呈上升趋势, 生态文明发展趋向科学化, 但稳定性较差, 尚未形成持久动力; (2) 10年间宁波的社会、环境、空间子系统整体趋好, 但经济子系统协调度较低; (3)2011年宁波各行政单元的生态文明综合协调度呈市区高于外围, 北部高于南部的分布特点; (4)聚类将6个县区归为4类, 即宁海与象山亟待全面提升型、余姚与奉化低水平环境友好型、慈溪高水平环境友好型、市区生态文明高质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杭州地区1962—1981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杭州城市环境使降水量增加了约13—15%,多雨区位置有随风向改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景点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重要旅游城市-杭州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互联网旅游出行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研究了杭州市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杭州市各景点趋于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区域;西湖等景点中心度较高,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偏高,说明景点间中心度差异明显,客流量分布不均;杭州市区旅游流网络总体密度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作为特殊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在对桥下空间类型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主城区为案例,对其目前利用的实态进行考察与评价,梳理影响桥下空间利用效果的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桥下空间利用的适用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住房子市场之间的房价差异和关联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住房子市场格局.通过构建特征价格模型,采用两期链式特征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子市场的价格指数,并基于VAR模型,考察子市场房价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对杭州住房市场的实证研究显示,根据地理位置划分的东、南、西、北和市中心5个子市场中,城东和城北2个起步较晚的住房市场房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其余3个子市场相对独立.同时,城西房价变化是市中心房价变化的Granger因,城东和城南分别是城北房价变化的Granger因.区位的资源优势、领先开发优势,以及投资型购房流向,是子市场房价短期Granger关系的动因.总之,住房子市场的位置特征、居住历史、开发进程和家庭搬迁流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长期和短期的房价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杭州莎草科植物的分类研究,共报道了莎草科12属和81种植物,其中最大属为苔草属,共有34种。此外还附有分属、分种检索表以及名录,包括种的异名、生境、分布和经济用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