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 ~ 1×10-4 mol·L-1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9993,检出限7.9×10-8 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董莹  王勇  邢欢欢  屈建莹 《电化学》2015,21(1):85-90
以壳聚糖为保护膜、玻碳为基底,用纳米Au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构建了新型亚硝酸盐(NO2-)传感电极. 实验表明,该传感电极对NO2-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NO2-浓度(5.0×10-6 ~ 2.0×10-3 mol·L-1)与氧化峰电流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6),检出限7.1×10-7 mol·L-1, 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聚多巴胺/碳纳米管(Au-PDA-MWNTs)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建立高灵敏检测核黄素的电化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Au-PDA-MWNT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探讨核黄素(RF)在Au-PDA-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RF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对核黄素的检测在5×10-9 mol·L-1~1×10-5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6),检测限为1.7×10-9 mol·L-1.本方法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方法可行,因此该方法成功实现了维生素药片中R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电活性钌化合物[Ru(NH3)6]3+为信号传感源,借助碳纳米管构建了高灵敏检测腺苷免标记电化学传感电极(BSA/Apt/CNTs/GC). BSA/Apt/CNTs/GC电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腺苷线性范围为5.0×10-11 ~ 1.0×10-7 mol·L-1,检测下限为2.7×10-11 mol·L-1. 该传感电极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与传统标记型适体传感电极相比,其制作简便,也许还适用于其他小分子和蛋白质的检测,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将DNA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基底(GC)表面制得DNA-MWCNTs/GC电极,并在此基础上电沉积负载Pt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H2O2传感电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得的修饰电极,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该传感电极的H2O2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该传感电极的H2O2检测在0.04 ~ 18.07 mmol·L-1浓度范围内成线性相关,检出限3.85 μmol·L-1(S/N = 3),且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碳纳米粒子复合Fe3O4磁性纳米粒子构建新型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过氧化氢浓度在1.00×10-6 ~ 1.00×10-3 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80),检出限为6.60×10-7 mol·L-1. 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聚合方法将茜素红(AR)非共价修饰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制得了PAR/MWCNTs/GC电极,该电极对叶酸(F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0.63 V处叶酸还原峰电流与浓度(1.25×10-6 ~ 4.00×10-5 mol·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5. 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了回收率,其值达92.0% ~ 102.0%. 该电极制作简单,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化学聚合制得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膜修饰电极,再通过Nafion共固定磷钼酸和石墨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无酶电化学H2O2传感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得的修饰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传感器对H2O2的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H2O2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检测H2O2的线性范围为2.91×10-6 ~ 1.83×10-2 mol•L-1,检出限和灵敏度分别为9.90×10-7 mol•L-1(S/N = 3)和112.5 μA•(mmol•L-1-1. 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 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uNPs复合物有良好的酶直接电化学活性,也保持了GOx的生物活性,似可归因于酶法合成的纳米金更接近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缘故. 该酶电极在-0.4 V(vs. SCE)电位下,其稳态电流下降与葡萄糖浓度(0.5 4 mmol·L-1)成正比,检测下限0.2 mol·L-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极脉冲法在铂基体表面一步合成聚苯胺/铁氰化镍 (PANI/NiHCF) 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分析了杂化膜高电势静电吸引沉积机理. 高电压聚合杂化膜避免了Fe(CN)63-的还原,并形成单一“不可溶”结构NiHCF. 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杂化膜表面形貌及组成,并考察了不同单极脉冲电压制得杂化膜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单极脉冲电压1.0 V制得的PANI/NiHCF杂化膜有最佳的电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使用计时电流法考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还原活性,在0.5 mol·L-1 KCl + 0.5 mol·L-1 HCl电解液中,PANI/NiHCF杂化膜电极过氧化氢催化还原电流与其浓度(4.0×10-4 ~ 1.6×10-2 mol·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 = 0.9991,检出限为6.09×10-5 mol·L-1,灵敏度为1075 mA·(mol·L-1)-1·cm-2.  相似文献   

11.
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类阴离子簇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尺寸大小的可调变性,在电化学、催化和药学等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多酸Co(C15N6H12)2[PW12O38]·5H2O(Co[PW12O38])修饰碳糊电极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以及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的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其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检测能力.多巴胺的线性响应范围为8.0x10-6 mol·L-1至3x10-5 mol·L-1,灵敏度为0.039 μA·(μmol·L-1)-1,检出限(S/N=3)为5.4 x10-6 mol·L-1. 制备的多酸修饰碳糊电极用于检测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并且对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的干扰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多酸修饰的碳糊电极制备过程简单方便,成本低,传感性能良好,对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多巴胺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Zn-Al-[V10O28]6-双层氢氧化物(以下简称LDH-V),研究不同添加浓度(0.0、0.25×10-3、0.75×10-3、1.5×10-3、3.0×10-3mol·L-1)的LDH-V对LY12铝合金溶胶-凝胶涂层形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LDH-V对涂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运用中性盐雾实验对涂层进行耐蚀性评估.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涂层在0.05 mol·L-1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加入LDH-V后溶胶-凝胶涂层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一定量LDH-V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溶胶-凝胶涂层的耐蚀性能,还可对涂层被破坏区域进行自修复,起到延缓铝合金基体腐蚀的作用.然而,当LDH-V的添加溶度超过一定值时,会破坏涂层的完整性并降低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DH-V最佳的添加浓度为1.5×10-3mol·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批式法研究了粉碎的甘肃北山花岗岩样品(BS03, 600 m)对Se(IV)的吸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 3-7范围内, Se(IV)的吸附分配比(Kd)基本不随pH变化; 当pH > 7时,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Kd随pH的增大而减小. Se(IV)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不随离子强度变化. 北山地下水条件下的Ca2+(4.10×10-3 mo·lL-1)和SO42- (3.17×10-3 mo·lL-1)对Se(IV)的吸附没有影响. 此外, Se(IV)/Eu(III)/北山花岗岩三元吸附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 Se(IV) (1.46×10-5 mo·lL-1)和Eu(III) (3.33×10-6 mo·lL-1)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相互之间没有表观影响. 通过假定HSeO3-在广义的吸附位点≡SOH上发生了生成≡SHSeO3和≡SSeO3-的两个表面配位反应, 定量解释了Se(IV)的吸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