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1 mol/L LiPF6/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体积比1∶1∶1)电解液中,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添加剂硫酸亚乙酯(DTD)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及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电极/电解液界面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引入体积分数0.01%DTD后,MCMB/Li电池可逆放电容量从300 mA·h/g提高至350 mA·h/g,电池总阻抗降低,循环稳定性提高。CV测试发现,在首次还原过程中,DTD在电极电位1.4 V左右(vs Li/Li+)发生电化学还原,参与了MCMB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形成过程。 同时,DTD对LiMn2O4电极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表面包覆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包覆层对正极材料表面状态的改变,并考察了改性后材料的放电容量、首次不可逆容量等电化学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ZnO主要存在于材料表面并影响着材料表面组成和电化学性质,材料表面镍和锰的含量随着包覆量的增加而增大;400 oC热处理可使过渡金属与锌在材料表面形成复合氧化物,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增大;包覆2%(by mass,下同)的ZnO可有效抑制55 oC下充放电时3.6 V附近的不可逆反应,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包覆2% ZnO的电池材料在55 oC/0.5C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寿命最佳.  相似文献   

3.
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作为一种不含贵金属和有毒元素的低成本、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袤的应用与研究前景。本项工作中,利用氩气为惰性气氛,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径均匀、性能优异的LiMn2O4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分析,进行了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并对煅烧氛围和煅烧温度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1 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14.2 mAh·g-1,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还有98.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6.2%。实验证明,惰性气氛对提升LiMn2O4电化学储锂性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引入电解液添加剂是提升钠离子二次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制备了二氟草酸硼酸钠(NaDFOB)并作为NaClO4/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 EC:PC体积比=1:1)非水电解液的添加剂,分别考察了其加入量对于电导率特性、电化学氧化分解电压的影响,以及应用于NaNi0.5Mn0.5O2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NaDFOB作为添加剂时对于NaClO4/EC/PC电解液电导率提升不明显,但是显著提升了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以添加0.025 mol·L-1 NaDFOB的电解液应用于NaNi0.5Mn0.5O2半电池时,首周不可逆比容量由22 mAh·g-1下降到9 mAh·g-1,同时0.2C倍率下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由44.4% 提升到89.5%,平均每周容量衰减为0.06 mAh·g-1. 因此,NaDFOB可以作为钠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一种有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考察了N-甲基-N-乙(丙,丁)基哌啶-二( 三氟甲基磺酰) 亚胺三种离子液体( PP12(3,4)TFSI )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影响. 使用热分析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离子液体混合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哌啶型离子液体可以提高有机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并且侧链的长短对 LiCoO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当以PP13TFSI配成的混合电解液,在3.0~4.35 V之间、电流密度为150 mA•g-1时, LiCoO2 电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56.6 mAh•g-1,200周循环后容量为133.9mAh•g-1,容量保持率为85.5%,远远优于在传统有机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慧娟 《电化学》2016,22(6):631
本文以电沉积的金属钴薄膜作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氧化技术获得了薄膜前驱体材料,并进一步在350 oC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了超薄Co3O4纳米片薄膜材料. 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该薄膜材料的电化学活性. 作为电化学传感器件的活性材料,该薄膜材料对H2O2的检测表现出较宽的线性浓度检测范围(0 ~ 4 mmol•L-1)和较高的电流响应(~ 1.15 mA•cm-2),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锂离子电池造成的安全问题甚至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用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PF6)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发现添加了TBAPF6的电解液具有明显的阻燃效果,同时电解液电导率下降并不明显. LiCoO2/Graphite全电池在添加了TBAPF6的电解液中可逆容量会略有降低,但具有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主要是由于TBAPF6添加量的增加会影响石墨电极的库伦效率,延长活化时间. 通过对LiCoO2/Graphite全电池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试,表明添加TBAPF6对电池的燃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TBAPF6添加量至5%时,电池在300 oC内自放热速率不超过0.1oC/min,电池的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徐嘉  王艳艳  王蕊  王博  潘越  曹殿学  王贵领 《电化学》2013,19(2):189-192
本文以壳聚糖单体为碳源兼凝胶剂,利用溶胶-凝胶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使用XRD和SEM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 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LiFePO4/C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壳聚糖单体与LiFePO4摩尔比为1:1.2时,600 oC煅烧的LiFePO4/C电极性能最佳,其粒径分布均匀(200 ~ 400 nm),该电极0.2C倍率放电比容量为155 mAh.g-1,30周期循环放电比容量仍保持152 mAh.g-1,库仑效率为97.9 %.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掺杂反应可控合成了形貌均匀、结晶性好的尖晶石型LiMn1.9Al0.1O3.95F0.05正极材料,探究了Al部分取代Mn、F部分取代O后对结构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电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充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尖晶石型LiMn1.9Al0.1O3.95F0.05和LiMn2O4有同样的晶型,但电极较传统的LiMn2O4电极倍率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在连续混合(如0.1C、0.5C和1C)充放电150次后,LiMn1.9Al0.1O3.95F0.05电极的容量仍能保持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侯孟炎  王珂  董晓丽  夏永姚 《电化学》2015,21(3):195-200
应用共沉淀结合固相烧结合成了富锂层状氧化物(Li-rich layered oxide,LLO)Li1.2Ni0.13Co0.13Mn0.54O2. 对制备的富锂材料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包覆后,再经300 oC空气中煅烧,制备了石墨烯(Graphene,Gra)卷绕包覆的复合材料(LLO/Gra). 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化学方法表征所得样品. 结果表明,富锂层状氧化物均匀地卷绕在石墨烯中. 与原始富锂材料相比,石墨烯包覆后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尤其是石墨烯卷绕可以改善富锂材料的导电性,提高材料的放电倍率性能,在2.0至4.8 V电压范围内,0.1C(20 mA·g-1)电流充放电下,容量达270 mAh·g-1,1C倍率下复合物的放电容量接近200 mAh·g-1,比原始LLO材料170 mAh·g-1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1.
卞锋菊  张忠如  杨勇 《电化学》2013,19(4):355-360
本文通过磷酸铁锂/碳电池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氟代乙烯碳酸酯(FEC)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电池充放电实验证明,FEC添加剂能够在负极表面形成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 电解液中添加5% FEC后,电池-40 oC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可以从31.7%提高至43.7%,还提高了电池放电电压平台. 交流阻抗测试表明,FEC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电池的界面传荷阻抗(Rct). 参比电极测试表明,其主要是降低了碳负极的低温极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单、易于工业化的重结晶方法制备了高纯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P12TFSI)塑晶化合物. 在此化合物中加入30% (摩尔分数, x)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后, 得到P12TFSI/LiFSI 塑晶基离子液体. 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压极化法及恒电流充放电法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铝箔集流体的腐蚀性及电池性能. 结果表明, 该离子液体电解质具有5.00 V的电化学窗口, 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0.92 mS·cm-1, 且不腐蚀Al 集流体. 以该塑晶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组装的实验电池LiCoO2/Li 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及循环性能, 在较低倍率下能够和使用碳酸酯类电解液组装的实验电池的性能相媲美. 在4.50 V高电压下, 循环20周后, 容量仍能保持在175 mAh·g-1, 容量保持率为95.1%. 这些结果说明该离子液体在高性能锂二次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佟泽  尹屹梅  殷洁炜  马紫峰 《电化学》2013,19(3):210-214
制备了一种适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两相复合电解质钐掺杂二氧化铈SDC-(Li/Na)2SO4. 使用XRD和SEM表征该复合电解质的物相结构和观察电解质片的截面形貌,交流阻抗法测量其400 oC ~ 700 oC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SDC-(Li/Na)2SO4由结晶相SDC和无定形相(Li/Na)2SO4组成. 在中温范围(500 oC ~ 700 oC)该复合电解质电导率比SDC显著增大并随温度升高呈三段变化:T<500 oC,表观离子传导活化能为1.28 eV;500 oC ~ 550 oC第二相硫酸盐融化,电导率激增;T≥550 oC,电导率又缓慢增加,活化能降为0.30 eV,与SDC和文献报道的SDC-(Li/Na)2CO3相比,其电导率均显著提高,如550 oC时SDC-(Li/Na)2SO4的电导率可达0.217 S·cm-1,分别为SDC和SDC-(Li/Na)2CO3的25倍和3.2倍. 硫酸盐的熔融改变了离子在电解质中的传导机制,显著提高了SDC-(Li/Na)2SO4复合电解质的中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4.
安全性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向电动汽车领域应用拓展的主要障碍.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电解液添加剂-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EDOT),研究了其在有机电解液中的电氧化聚合行为,以及对LiCoO2电极高温热行为和电池安全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添加剂能够在电池充电过程发生电氧化聚合,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导电聚合物膜;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显示,PEDOT隔离了电解液与正极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了过热条件下电解液在正极表面的分解放热. 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仅添加0.1%的EDOT单体,即可将电池在150 oC高温热冲击下发生热失控的时间推迟13.8分钟.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合产物良好的电子导电性能有效改善正极的电子传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而容量、低温性能等基本不受影响,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高镍NCM811材料LiNi0.83Co0.12Mn0.05O2高温45 °C循环失效机理. 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分析发现45 °C循环失效前后SEI膜阻抗(RSEI)和电荷转移阻抗(Rct)增长率最快,分别达到83.43%和211.34%. 采用XPS、TEM及FFT转换、XRD、XANES等手段分别分析了RSEIRct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RSEI增长因素主要包括部分有机SEI膜组分转化成碳酸锂等无机成分,同时反应生成的LiF富集在活性物质周围,SEI膜厚度增长,阻抗升高. Rct增长因素主要包括晶体结构被破坏,层状晶相结构向尖晶石和岩盐相的转化,材料开裂,使电荷转移阻抗增加. 此外,对固相传质阻抗(Rw)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锂镍混排加剧,过渡金属元素溶出导致锂离子固相传质阻抗上升.  相似文献   

16.
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然而,传统的碳酸酯类电解液与锂的亲和性差,在循环过程中由于锂枝晶的生长和固体电解质膜(SEI)的不稳定导致金属锂电池性能快速衰减。采用1.2 mol/L六氟磷酸锂(LiPF6)/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二乙酯(DEC),并添加了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作为电解液,对其在LiNi0.6Mn0.2Co0.2O2/40 μm-Li(单位面积上负/正极材料的实际容量的比N/P=2.85)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LiNi0.6Mn0.2Co0.2O2/40 μm-Li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20圈后,容量保持率>93%)和倍率性能(3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10 mA·h/g)。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该电解液可以在金属锂表面形成致密且稳定的SEI,并抑制锂枝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周莉  吴勰  薛照明 《电化学》2021,27(4):439-448
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醋酸纤维素(TPU/CA)新型聚合物隔膜。然后,将隔膜浸入液体电解质中得到TPU/C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研究TPU与CA的质量比对GPEs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线性扫描伏安(LSV)、电化学阻抗(EIS)等对TPU/CA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共混隔膜中引入CA可以降低TPU的结晶度,增加隔膜的吸液率。其中,室温下TPU/CA = 7/3基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1.04 mS·cm-1,电化学窗口为5.1 V(vs. Li/Li+)。组装的电池LiFePO4/TPU/CA/Li在0.5 C循环100次后,仍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TPU/CA共混GPEs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将环状碳酸酯基团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侧链上, 制备了聚(2,3-环碳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PDOMMA), 并用其修饰锂离子电池聚乙烯隔膜. 通过热重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接触角和吸液率测试等研究了PDOMMA的热稳定性及其修饰的聚乙烯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和吸液率的影响, 并通过恒流充放电、 交流阻抗、 倍率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研究了修饰隔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未修饰隔膜相比, 修饰隔膜对电解液浸润性更优异(20 s内便完全浸润), 吸液率更高(440%), 电池循环性能更好(放电比容量提高了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