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选择相关岩矿石及金属矿物样品,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矿石及金属矿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由磁铁矿→浸染状黄铁矿→脉状黄铁矿→黄铜矿演化,δEu值逐步从大于1过渡为小于1,即由正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化,这是含矿地幔流体作用导致熔浆→热液演化,引发交代蚀变,促使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的依据。从花岗闪长斑岩→变质砂岩→玄武安山岩,总稀土元素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花岗闪长斑岩和变质砂岩均为含矿地质体,构成了接触带成矿体系,它们的δEu值分别表现为大于1和小于1,即分别呈现出正铕异常和负铕异常;玄武安山岩不含矿,无明显的铕异常。  相似文献   

2.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马拉雅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钾质斑岩、蚀变斑岩、斑岩型矿石、矽卡岩、矽卡岩矿石、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蚀变灰岩到灰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斑岩型铜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弱的负异常,总体继承钾质斑岩体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矽卡岩稀土配分模式变化较大,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线型稀土配分模式、折线型稀土配分模式及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折线形稀土配分模式呈现Eu正异常。本区矽卡岩属接触交代成因,稀土配分模式的特征与变化特征说明矽卡岩型铁金矿石主要形成于矽卡岩化后期,成矿环境总体上为水-岩比值较大的高温氧化环境。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正异常,表明热液型矿石形成于较为开放的氧化环境,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较大、类型多样,充分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阶段成矿特征。为北衙矿区成矿作用过程与机制研究提供了稀土元素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董家埝银矿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矿区岩浆岩、地层、构造角砾岩、蚀变岩及银矿石等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从沉积岩系→片麻岩→构造角砾岩→小河花岗岩→银矿石→蚀变花岗质碎裂岩→闪长岩、辉绿岩,ΣREE逐渐增加,显示了成矿流体对岩浆岩、地层的淋滤改造作用。各类岩矿石的Y/Ho比值均与球粒陨石接近,且在La/Ho-Y/Ho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性,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银矿石的稀土元素可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了原始成矿热液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有具相对高温和相对还原的流体特征,且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海水参与;另一组银矿石表现出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反映。综合分析认为,董家埝银矿属于中高温裂隙填充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龙门店银铅矿片麻岩和中性喷出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曲线右倾。前者稀土总量较低,平均105.99×10~(-6),δEu=0.71~5.59,总体呈正异常;后者稀土总量略高,平均194.81×10~(-6),δEu=0.84~1.08;花岗岩稀土总量较高,平均231.06×10~(-6),具Eu负异常,混合花岗岩及辉绿岩呈正异常;矿石稀土总量相对较低,平均108.5×10~(-6),Eu正异常和负异常交替出现。岩石和矿石均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特征。从片麻岩→矿石→辉绿岩→混合花岗岩→安山岩类→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递增,显示了成矿热液对岩浆岩体的淋滤萃取和对围岩的叠加改造。矿体中的Y/Ho=26.29~37.16,集中于27~31,接近陨石比值,表明矿床形成过程中应该有岩浆热液加入,体现后期岩浆热液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大。燕山期岩浆热液对矿石组分有一定的改造,Eu正异常和负异常同时出现,矿石稀土元素特征体现出后期叠加岩浆流体的部分反映。结合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及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基本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即与蒿坪沟岩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及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及金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田内3种代表性的岩浆岩稀土元素含量及Eu异常特征相似,轻重稀土元素比值有规律地变化,反映其具有相同的来源,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浆的形成机制为分离结晶作用。金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式,与矿区岩浆岩基本一致;稀土元素含量界于岩浆岩和围岩大理岩之间,显示成矿流体对岩浆岩的淋滤迁移和对围岩灰岩的叠加改造,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矿石Eu异常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为地壳浅部低压下岩浆分异的还原性富Cl-的流体;从成矿早期矽卡岩化到晚期块状硫化物矿石的形成,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异常特征均显示岩浆热液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准苏吉花高-中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中蒙边境新发现的众多中型铜钼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仅少量产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中,多呈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现象。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脉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现为强负Eu异常和极弱或无负Ce异常,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变质粉砂岩稀土组成与岩浆岩截然不同。辉钼矿矿石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明显的负Eu异常,Ce表现为由弱异常过渡为无异常的特征,与矿区花岗闪长岩稀土组成相似;另外一组矿石表现为弱负Eu异常和极弱负Ce异常,介于花岗闪长岩与变质粉砂岩稀土元素组成之间,暗示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与地层之间发生了水/岩交换。说明区内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另一部分来源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矿石δEu值指示矿石沉淀于高温、低氧的相对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7.
皖南西坑Ag-Pb-Zn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 ,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8.
云开隆起区分布有众多的金、银、钨、锡、铅、锌、钼、铁等金属矿床, 是两广地区重要的成矿区之一. 本文选择分布于隆起区腹部的信宜东田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研究该矿床含金石英脉、蚀变片麻岩型矿石、加里东期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 以及ΣREE, LREE, HREE, LREE/HREE, δEu, δCe, NLa/Yb, NLa/Sm等参数. 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与蚀变片麻岩型矿石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同, 均来源于区内广泛分布的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成矿时代应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吉林夹皮沟金矿带的成矿期次,利用稀土元素的示踪性,对夹皮沟金矿带含矿石英脉、花岗岩及变质地层斜长角闪岩等21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石英脉ΣREE=19.12×10-6~147.57×10-6,δEu=0.61~1.22,平均值0.89,具弱的负Eu异常;太古代花岗岩ΣREE=121.40×10-6~157.32×10-6,δEu=0.87~1.09;中生代花岗岩ΣREE=69.78×10-6~90.95×10-6,δEu=0.94~1.02,LREE/HREE比值分别为11.51~14.12和14.16~16.73,后者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略高于前者;变质围岩ΣREE=22.40×10-6~275.86×10-6,δEu=0.75~5.79,平均值2.30,具明显的正Eu异常。三者都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平滑稀土配分模型。结合其区域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和稀土元素特征,得出夹皮沟金矿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对应于太古代成矿花岗岩岩浆作用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作用。太古代首次富集成矿,中生代燕山期叠加成矿并扩大成矿规模,成矿时代分别为2475~2469 Ma和170~160 Ma;结合稀土特征研究及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流体为主,遭受轻微地层变质热液混染,中生代成矿流体混染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床,对矿区内含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成因类型及形成时代,认为多不杂含矿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属于硅酸过饱和、铝过饱和类型,具有高钾、贫碱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在岩浆形成后侵位至冷凝成岩过程中,未经历明显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区内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弧-陆板块碰撞背景下的火山弧区,共发生三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川西凹陷丰卤1井雷口坡组岩屑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REE参数∑REE、LREE、HREE、w(LREE)/w(HREE)、w(LaN)/w(YbN)、δ Ce和δ Eu的比较,雷口坡组∑REE与LREE和HREE的变化呈正相关,LREE占∑REE的74%,对∑REE的变化起主要影响作用;R...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黔西南地区板其、、丫他及戈塘等卡林型金矿床的(La/Yb)N、(La/Sm)N、∑REE及LREE/HREE等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参数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床相对富集LREE;该区戈塘金矿具有明显的MREE富集及正Eu异常的特点,表明成矿热液应该是一种还原性流体,来源于深部或至少经历过对富含斜长石源区的水-岩反应矿...  相似文献   

13.
黑山热液型矿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岩石,矿石的稀土组成研究,揭示含矿热液稀土总旧为2.484-11.778μg.g^-1,富集轻稀土型分布模式及铕,铈负异常。δEu和δCe表明从早至晚热液体系向氧化程度增加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4.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个旧不同类型岩(矿)石(蚀变花岗岩、钙质泥岩、大理岩、矽卡岩矿石、层状矿石和脉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并与本区的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由于其成矿方式的不同,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略有差异,脉状矿石和层状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少且富集轻稀土,而矽卡岩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多且轻、重稀土的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Radiochemic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RNAA/ has been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except Tm, in 8 Indian monazites and one each from Malaysia and Thailand. Because of the very low amounts of heavy rare earths /HREE/ compared to light rare earths /LREE/ in monazite, HREE from Ho onwards have been determined only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heavy and light rare earth fractions in the irradiated monazite samp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REE contents from Eu to Lu among different monazite samples. The chondritic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all the samples show a prominent negative Eu anomaly with different slopes at the heavy rare earth end. All the individual REE, except Tm,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various Indian monazites.  相似文献   

16.
二道沟金矿床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未蚀变流纹岩,蚀变流纹岩和金矿石中稀土元素组成及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岩浆热液与以大气降水为来源的地下水相混合后形成的成矿热液中稀土元素具有富集LRE、稀土元素总量低以及Eu具有明显负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集了印度洋热液区贻贝生物及其栖息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生物体及沉积物中常见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研究了生物体与沉积物金属元素的相关性,以及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等.结果表明:印度洋热液区沉积物中常见微量金属主要为Fe(96.62 mg/kg)、Mn(1.143 mg/kg)和Zn(322.6 μg/kg),微量元素归一化计算得Fe含量比值高达98.15%,可获悉该热液区沉积物主要为铁矿类物质.深海贻贝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趋势与深海沉积物中元素分布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1与0.996,近海贻贝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与深海贻贝存在差异性.深海沉积物与贻贝中轻重稀土元素均呈现分馏现象,且贻贝中富集轻稀土比较显著;从稀土配分模式可知,沉积物与贻贝中的Eu与Gd均呈现异常现象,深海沉积物和深海贻贝中Eu异常现象较为显著.深海沉积物、贻贝及近海贻贝中δEu分别为9.50、10.68和0.23,而δCe分别为2.21、2.71和4.38,表明近海贻贝中稀土元素富集来源与深海贻贝存在差异性,深海沉积物与深海贻贝稀土元素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渣尔泰山群各层位岩石采样,对该山群中共43个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与地壳丰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山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山群富集W、Re、Cu、Pb、Co等元素,而In、V、Cr、Ni等元素亏损较严重;微量元素在板岩和云母石英片岩中相对含量较高,在灰岩中相对贫化;此外,该山群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Eu的负异常,Ce的弱正异常。  相似文献   

19.
桦甸油页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桦甸油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ICP-MS)和化学逐级提取方法相结合,对油页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以及油页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中国煤,桦甸油页岩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于重稀土元素.油页岩中稀土元素与陆源碎屑岩关系密切,且陆源物质的供应相对比较稳定.轻重稀土间分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