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改善宁波地铁企业信息系统中各个信息系统间信息的有效互通、数据共享、统一管理等问题, 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开发“四位一体”战略, 设计了面向智慧地铁的信息系统架构, 整个架构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基础平台、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平台、信息门户及网站、微信、移动APP等公众服务平台, 并设计配置了信息化管理体系, 进而实现异构、分散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有效集成, 提升信息化系统资源协同工作和业务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的特性,并根据文摘国际出版标准,探讨了科技期刊结构式摘要写作的必要性,以利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主动推送科技期刊结构式摘要,尽量满足读者浅阅读的特性,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读者带来最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借以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3.
面向Android手机用户,特别是其中母语为维吾尔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种对新疆县域天气情况可进行维汉双语查询的动态天气服务移动GIS系统客户端.解决方案:在移动终端设备安装自主研发获取的动态天气服务移动GIS系统客户端APK文件及维吾尔文MultiLing输入法,将服务端Google Maps API地图服务组件与实时Yahoo Weather RSS天气信息集成,在微软网页自定义字体技术的支持下,为移动用户提供维汉双语的动态天气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校园卡在脱机和写卡时存在的消费安全隐患,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分析卡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校园卡第3阶段发展概念:即在线化、无卡化、移动化、多介质化;架构适应发展需求的校园卡在线支付体系,建立基于云架构云服务的支付平台和虚拟服务大厅,设计网络、数据、安全和应急响应等保障措施,依托在线账户、二维码、移动终端,实现校园卡支付服务的移动化和自助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和开展全民群测群防工作,基于WebGIS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了面向服务的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面向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该系统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拓扑结构,既能保证数据更新的便捷性,又能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同时可为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地质灾害调查人员及社会公众等应用对象提供地质灾害动态信息管理、灾害发生应急指挥、灾害调查自动化办公、灾害信息查询及预警发布等多元服务;既满足了基层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工作的需求,又能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该系统已在浙江省文成县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当前移动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空间信息数据分发新需求的基础上,对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量大、无线信号不稳定情况下的服务访问、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对等网络(P2P)技术,解决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因受网络质量影响和大规模空间数据显示耗时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GIS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P2P服务缓存下载和地图服务渐进式传输方式,能有效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改善因网络不稳定造成数据丢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概念设计对产品的创新性和研发周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产品概念设计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一种以网络评论和专利数据为核心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服务方法.在该方法中,构建了基于网络产品评论数据和专利数据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服务模型,应用文本挖掘技术从产品评论数据中挖掘用户需求信息,构建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挖掘专利的技术和功效信息,进而向设计人员提供用户需求及相应的专利技术方案等设计知识.最后,以多家企业作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传统移动IP中用户只能被动使用已知的网络服务问题,提出了支持主动式网络服务发现的移动IP方案.本方案在传统移动IP基础上,引入基于客户/服务模型的主动服务发现机制,并制定具体的通信过程及各种消息的格式,实现了对瘦客户的支持.同时针对带宽紧张问题,设计了优化过滤机,实行结果过滤,避免了不必要的结果的发送,提高了带宽利用率.模拟实验表明了该系统较好地支持了移动IP中主动服务发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修建了足尺隔振建筑模型, 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砂袋垫层对竖向和水平向多维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实际隔振效果. 结果表明: (1)砂袋垫层的压缩和剪切模量较小, 且等效阻尼比较大; (2)应用砂袋垫层后, 隔振频率远低于楼盖竖向和建筑物水平向的自振频率, 且远离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主振频率; (3)应用砂袋垫层隔振措施后, 建筑室内的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减幅分别达79%和60%; (4)与此同时, 室内的竖向振动1/3倍频程分频振级减小近15dB, 水平向分频振级减小近12dB. 由此可知, 砂袋垫层可显著提升轨道交通多维激励下邻近建筑的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移动Agent安全系统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Agent为本构建移动Agent安全体系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Agent注册和Club服务机制.前者引入Agent注册处对Agent代码进行事前验证;后者引入Club服务器为用户提供Agent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方案使移动Agent运行环境可以在保证Agent不对系统造成损害的同时,对特定Agent本身的资源需求进行授权.文中还给出了安全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并开发了遵循这一设计方案的原型系统Roamer3.O,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均优于传统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盾构隧道施工时, 地表沉降的Peck公式预测结果往往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 为此研究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实测数据, 利用最小二乘和一元线性回归法, 确定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K和地层损失率Vl的取值范围, 并引入了地表最大沉降修订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订系数β对Peck公式进行修订. 结果表明: 宁波软土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K范围为0.6~0.9, 建议取0.75, 地层损失率Vl范围为1%~3%, 建议取2%; 当修订系数α取1.2, β取0.8时, 能够获得比Peck公式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邻近轨道交通2号线鼓外区间隧道的宁波绿地中心项目基坑为案例, 研究了基坑开挖对隧道水平位移、结构沉降、道床沉降的影响规律, 并利用PLAXIS程序分析了基坑分坑、分块开挖顺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的是基坑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基坑分坑面积的大小, 两者呈线性关系; 开挖面积越大, 隧道变形越大; 基坑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越大, 变形越小. 邻近轨道交通的基坑开挖时, 应先远坑后近坑, 先小坑后大坑, 并采取跳挖的施工顺序. 具体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地处浙东沿海,是典型重洪涝灾害地区.以宁波市下辖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定21个指标因子建立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宁波市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主城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最高;镇海区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北仑区、鄞州区和宁海县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象山县、奉化市、余姚市和慈溪市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宁波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4.
宁波城市边缘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宁波城市边缘带形成因为跨市县两级行政地域等因素而且有地方性特征,本文在GIS技术的机助支持下,利用DTM信噪度分析,对宁波城市边缘带空间范围进行界定,进而探讨边缘带景观特点,地域扩展趋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软黏土为研究对象, 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下的循环动三轴试验, 研究了不排水和部分排水对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动孔压、动弹性模量及动阻尼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排水条件下对饱和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 尤其是动孔压; 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 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动孔压存在一个峰值, 动孔压先增大后减小; 当动应力幅值较大时, 部分排水条件下累积塑性应变和动阻尼比小于不排水条件下的结果, 动弹性模量则大于不排水条件下的值; 对试验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 获得了动弹性模量、动阻尼比以及累积塑性应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VC 环境下Mapinfo、MapX嵌入式系统实现技术,采用改进的Dijktra算法,实现了地下管道、光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实用的、具有线路测量优化功能的城市地下管道、光缆信息管理方案。并结合宁波大学校园进行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水泥土工程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总结出宁波市水泥土工程性能特征,为水泥土加固软基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通过对宁波地区730名民众的调查,研究了人们对非典疫情的风险认知特点及其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非典疫情发布的信息渠道影响民众对非典的风险认知,宁波民众主要是通过分析控制患者死亡的数量来评估非典风险的大小;民众对非典疫情的熟悉度也影响风险认知;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群体对非典疫情的心理反应和预警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在面对非典危险时相对表现更紧张,农村居民面对非典疫情的认识、心理及行为状况与其他群体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是评估城市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诊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重要环节, 是探索科学生态文明实践模式的理论前提. 从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空间优化四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并运用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双维度实证评价宁波10年来的生态文明水平及其演化. 研究发现: (1)2002~2011年宁波生态文明水平呈上升趋势, 生态文明发展趋向科学化, 但稳定性较差, 尚未形成持久动力; (2) 10年间宁波的社会、环境、空间子系统整体趋好, 但经济子系统协调度较低; (3)2011年宁波各行政单元的生态文明综合协调度呈市区高于外围, 北部高于南部的分布特点; (4)聚类将6个县区归为4类, 即宁海与象山亟待全面提升型、余姚与奉化低水平环境友好型、慈溪高水平环境友好型、市区生态文明高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