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由于核苷类药物中间体氰基乙基尿嘧啶(CEU)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以氰基乙基尿嘧啶为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HSA和BS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38~496.2 mg·L-1和1.56~624.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45 mg·L-1和0.051 mg·L-1.方法应用于人血清及牛血清中HSA及BSA的测定,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分别加入HSA及BSA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1%~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3%~2.72%之间.  相似文献   

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片剂中莫西沙星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pH 6.50的B-R缓冲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介质中,吖啶橙(AO)-罗丹明B(RB)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RB荧光增强,而加入莫西沙星(MXFC)后使得RB的荧光猝灭,且其荧光淬灭程度与莫西沙星的质量浓度在1.00~10.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利用AO-R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淬灭法间接测定片剂中莫西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39mg.L-1。方法用于莫西沙星片剂的分析,测定值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相一致,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0.9%。  相似文献   

3.
王峰  黄薇  唐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11):1257-1260,1264
在pH 9.2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在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鞣花酸与钇(Ⅲ)反应使其荧光淬灭,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钇(Ⅲ)的荧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454nm处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淬灭程度ΔIf,其荧光强度的淬灭程度与钇(Ⅲ)的浓度在2.0×10-6~8.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2.63×10-7 mol·L-1。方法的回收率在99.0%~99.5%之间。并利用共振散射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体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T(4-Mop)PS4)为探针,通过T(4-Mop)P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BS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T(4-Mop)PS4的峰电流变化(ΔIp)与BSA在2.0×10-6~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mol.L-1;对5.0×10-6mol.L-1BSA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回收率为95%~104%。组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异白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等氨基酸对BSA的测定不产生干扰。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T(4-Mop)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研究表明,T(4-Mop)PS4与BSA之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了1∶1的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水溶性的聚丙烯酸/萘酰亚胺荧光纳米粒,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其荧光的显著增强效应,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pH=3.0磷酸盐缓冲溶液及室温条件下,该纳米粒与BSA的作用5 min内即完成。以444nm为激发波长,在535nm处测定纳米粒/BSA体系的荧光,其荧光强度增加与0.15~7.5μmol·L-1浓度范围内的BSA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95μmol·L-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且重现性好,用于BSA合成样品及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范围为96.7%~102.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91%以内。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相似文献   

7.
在pH 1.1的HCl-KCl缓冲溶液中,L-半胱氨酸可以催化溴酸钾氧化灿烂甲酚蓝的反应,使其荧光淬灭,据此建立了一种催化荧光动力学测定L-半胱氨酸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介质与干扰物质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方法的线性范围0.032~1.60 μg/mL,检出限为0.01 μg/mL,RSD<5.7%.方法简便快捷,体系稳定.用于果汁与蜂蜜中L-半胱氨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9.3%~104.0%之间.  相似文献   

8.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邻香草醛缩精氨酸席夫碱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试验数据采用Stern-Vol 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处理,证实了邻香草醛缩精氨酸席夫碱对胰蛋白酶的荧光淬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得结合常数(KA)为2.5×103L.mol-1,结合位点数为1。在激发波长292 nm、发射波长339 nm处,反应体系的ΔF(即F0与F值之差)与胰蛋白酶的质量浓度在0.016 7~0.150 6 g.L-1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k)为5.02×10-3g.L-1。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胰蛋白酶的测定,回收率在94.9%~10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为1.92%。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荧光淬灭相关方程分别计算了淬灭速率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确定了BSA对荧光素钠的淬灭机理及作用方式,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荧光素钠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结合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对BSA构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荧光素钠的淬灭程度与BSA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一种荧光素钠测定蛋白的方法, 线性范围为0.15×10-7~15× 10-7 mol•L–1,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检测极限为0.146×10-8 mol•L–1, 文中还考察了不同pH值和干扰物质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T(4-Mop)PS4)为探针,通过T(4-Mop) P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BS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T(4-Mop)PS4的峰电流变化(AIp)与BSA在2.0×10-6~ 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mol· L-1;对5.0×10-6mol·L-1BSA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回收率为95%~104%.组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异白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等氨基酸对BSA的测定不产生干扰.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 LSV)研究了T(4-Mop) 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研究表明,T(4-Mop)PS4与BSA之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了1:1的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在pH 10.7的Kolthoff缓冲溶液中,钯(Ⅱ)能与吖啶红形成络合物从而使其荧光发生静态淬灭。当加入L-异亮氨酸后,L-异亮氨酸能与钯(Ⅱ)形成更为稳定的络合物而释放出吖啶红,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幅增加。据此,提出了以钯(Ⅱ)与吖啶红形成的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L-异亮氨酸的方法。激发和发射光谱通带宽度分别为5,10nm,反应时间为120min。L-异亮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125~1.375 mg·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27μg·L-1。L-异亮氨酸与钯(Ⅱ)的络合比为3比1。加标回收率在106%~11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0%。  相似文献   

12.
在pH 3.2的酸性介质中,邻苯二酚与染料天青Ⅰ相互作用导致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以发射波长343.0nm测定时,邻苯二酚的浓度在0.075~30μmol.L-1范围内与其荧光的增强程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7.51nmol.L-1。方法用于实际水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0%~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8%~3.9%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在pH 7.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中,四羧基铁酞菁(FeTCPc)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L-酪氨酸,形成荧光二聚体,据此提出了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过氧化氢的方法。在激发波长(λex)320nm与发射波长(λem)410nm处,反应体系的ΔF(F-F0)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7.6×10-7~2.7×10-5 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5.2×10-8 mol.L-1。以此方法对两种水样进行分析,测得回收率在96.5%~96.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0%~2.8%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碲化镉量子点.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对BS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68~13.6 mg·L-1,检出限为0.26 mg·L-1.阿米卡星对碲化镉量子点-BSA复合物的荧光有明显猝灭作用,荧光猝灭程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为静态猝灭,阿米卡星与BSA按物质的量比1比1结合,结合常数为6.47×103L·mol-1.用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阿米卡星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在氨水-氯化铵缓冲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靛蓝胭脂红,导致反应体系的荧光增强,提出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在320 nm(eλx)及391 nm(eλm)波长处,反应体系的ΔF(F-F0)与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2~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0.05μg.L-1。该方法用于大米、面粉和茶叶中铜的测定,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6.2%~104.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72%~1.5%之间。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板的金团簇并进行表征,以三(2-羧乙基)磷酸盐蚀刻后的牛血清蛋白金团簇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检测方法。以对硝基苯酚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对硝基苯酚对牛血清蛋白金团簇荧光的淬灭作用。在0. 02~8μmol/L浓度范围内,F_(410)/F_(640)的值与对硝基苯酚浓度范围回归方程为F_(410)/F_(640)=-0. 0624 c_(pnp)+0. 4981,相关系数为0. 9906,检出限为0. 12μmol/L(S/N=3)。与其他常见干扰物相比,此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实际样品,自来水和河流水样的回收率分别为97. 9%~104. 8%和98. 8%~103. 0%,RSD分别为1. 3%~1. 9%和1. 1%~1. 9%。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检测对硝基苯酚,为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的CdTe量子点在与铜(Ⅱ)混合后会发生荧光淬灭现象,其荧光强度的衰减程度与铜(Ⅱ)浓度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利用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性质进行铜(Ⅱ)的检测。当CdTe量子点的浓度1.25×10~(-4)mol·L~(-1)时,铜(Ⅱ)的线性范围为32.0~320.0μg·L~(-1),检出限(3s/k)为1.06μg·L~(-1)。方法应用于植物样品中铜(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9.5%~100.2%。  相似文献   

18.
在pH 8.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红与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发生荧光增强反应,当在该体系中加入对乙酰胺基酚(APAP)后,于激发波长538nm,发射波长558nm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对乙酰胺基酚的加入量呈线性,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48~1.44mg.L-1之间,检出限(3S/N)为0.048mg.L-1。方法用于银翘片中对乙酰胺基酚的测定,回收率在103.8%~105.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8%~4.2%之间。  相似文献   

19.
以L-半胱氨酸为碳源、硫源及氮源,一步水热法制得水溶性好、稳定性高的硫氮共掺杂碳量子点SN-CDs。基于Pb~(2+)对其荧光的淬灭作用,构建了高选择性与高敏感度的荧光探针,可应用于Pb~(2+)的快速检测。运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Fourier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SN-CDs的结构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Pb~(2+)浓度在2~50μmol/L范围内,与SN-CDs的荧光淬灭率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检出限为0.2μmol/L。方法用于自来水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94.7%~100.7%。  相似文献   

20.
以D-麦芽糖为碳源,L-赖氨酸为钝化剂,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曲克芦丁(TRT)对CQDs的荧光猝灭作用,构建了以CQDs为荧光探针测定TRT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TRT浓度在1. 0×10-7~3. 0×10-5mol·L-1范围内与CQDs荧光强度的猝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 9980,检出限为7. 0×10-8mol·L-1。对片剂中TRT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 30%~102. 9%。同时,探讨了TRT与CQDs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