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错误与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了."那么如何开展"示错"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自己常犯的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中变得"聪明起来"呢?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正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错误,优化纠错策略,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文所叙述的案例教学中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供同行们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试卷讲评课,这位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题目讲解得也很清楚,可是他仅限于把题目讲明白,实际的效果却很难保证.缺少必要的错因剖析,学生仍不知错在何处;没有对思路的深入分析,学生仍不知如何思考;不做相应的强化练习,学生无法加深印象;不对题目进一步挖掘,学生能力得不到升华.所以,这样的讲评未必会有太大的收效,我们很多老师经常抱怨:这题我都讲了多少次了,学生还错!究其原因,是我们矫正的力度不够,我们在作业与试卷的讲评过程中讲解不透彻,练习不到位,挖掘不深入.教师的全程讲解,看似面面俱到,实际却是蜻蜓点水;看似细致入微,实际却是走马观花.泛泛地讲解而不彻底解决问题,导致教师的大量课堂时间都用来"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学生犯错误却是"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3.
叶纪元 《中学数学》2012,(14):20-21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复习的效率是一线老师不懈的追求.传统的复习模式——面面俱到的"复印式"知识整理,使学生没有新信息刺激,思维难以兴奋,使学生疲于理解,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使学生自主意识等逐渐弱化.所以,学生直言:复习课枯燥、乏味、无激情.教师感叹:讲过三遍学生还是错!"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强调了"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做来教,乃是真  相似文献   

4.
杨晓玲 《中学数学》2012,(14):90-92
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不少数学难题,这些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听题似乎懂,做题道道错"的情况,听完老师对难题的分析后有的学生连基本概念、规律都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提高,可谓事倍功半.难题的讲解也就成了师生共同的"拦路虎".如何解决难题难教这个老大难问题呢?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循序渐进地去破解.华罗  相似文献   

5.
正袋鼠妈妈正在温柔地给小袋鼠们讲睡前故事呢!你们能找出下图中有哪五处不同吗?答案将在下一期揭晓哟!能够连续3期回答正确的同学,将成为我们的"火眼金睛小明星",年终特别大礼入囊中啦!  相似文献   

6.
高考、中考中,乃至作业中,一个题你已经做好了.如果你这“解法”有错误,或者不完全对,而你自己却还不知情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生疑”!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后,你对这一解法自己产生了怀疑.决不是“为什么错?”因为你还蒙在鼓里呢,还不知道这解法已经错了.“为什么错?”只是第二步时要追究的.第一步是“生疑”,第二、三步才是“析疑”、“解疑”:“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完整的解答是怎样的?”没有这第一步,就决不会再有第二步、第三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重要的是如何去启发学生“生疑”,自己意识到这“解法”可能有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错?”以及它的正解.这正是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所缺失的;也是本篇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选修1-1的圆锥曲线中,有一道求轨迹题,老师讲了,但学生还是照错不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与同学交流,有以下几种思维错误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中的习题教学历来是重中之重,但目前习题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贪多图快、一讲到底的现象,教学单调、枯燥,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如何提升习题教学的效能呢?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习题讲解在什么时候讲?讲到什么程度?又如何去讲?讲过以后又如何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及时巩固习题讲解的效果呢?等等.这些细节都将直接影响到解题教学的成败,所以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解题的四宜四不宜,罗列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概念教学—新知教学—解题教学—反馈教学—反思教学等一系列系统的教学综合.对整个高考应试而言,学生更直接领会的是解题教学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准确实施试题讲评.在国内著名的数学论坛K12或百度贴吧里,笔者常常看到学生的抱怨:我们的老师讲什么都不知道,明明很简单的问题讲的方法又繁又复杂!老师讲的方法我听懂了,可是我们根本想不到!怎么破?……这就表明了解题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试题讲评的时候如何  相似文献   

11.
王柏花 《数学大王》2007,(33):36-39
庄库、贝卡和宝萝见到可亲的王老师非常高兴:"王老师,今天能够见到你真是非常高兴.我们正一遇到多边形面积计算就犯糊涂呢!您快给我们讲一讲吧!"王老师微笑着说:"这太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吧!"  相似文献   

12.
对解题中发生的错解,如果我们能注意深入研究,有时真还能在"为什么错"与"有没有错"的综合思考中发现种种奇思妙解.这里,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数学书法     
上一期,孔甲已被阳货折腾得不轻,我们也从中学习了3的倍数特点。这一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来,我们听故事吧!今天上课,孔老师放下一堆竹简,叹着气说:"唉,你们这计算呀,真让人担心,既不灵活也不快速,更重要的是得数不准确。"颜回举手说:"孔老师,您说过,计算的最终标准是算得对又快。""可惜有的同学是快又错。"孔老师又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4.
数赛争霸     
大家还记得上一期,孔子和弟子们是如何通过画图和列"有线无数"竖式,分别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和整数乘法计算的吗?如果忘记了,赶紧再去翻翻看哦。这一期,孔子和弟子们的数学课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呢?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又解决了什么新问题呢?来,我们听故事吧!  相似文献   

15.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的讲评课,并无约定俗成的章法可循.如何让讲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避免学生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这需要老师的精心准备、匠心独运:顾及全面,突出重点,避免避重就轻或避轻就重,以至造成学生无所事事或力不能及.  相似文献   

16.
1 困惑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常有高三学生向我倾诉:上课都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时怎么也想不到老师的思路!甚至说数学考试后一看答案就知道如何做,但在考场上就是想不到方法!与此同时,不少教师也向我倒苦水:一个方法我在课上讲n遍了,但学生还是不会用!要讲的内容实在太多,进度总是来不及!笔者陷入沉思:我们的高三数学课时并不少(江苏省大多数学校高三数学每周至少十节课,有些学校甚至达到每周十二节),高三学生一年中完成的数学作业更是惊人!可学生的现状却令人困惑,我们高三数学教学何时才能真正摆脱师生都苦不堪言的题海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还记得去年我向你们介绍过的卢声怡老师的数学趣味故事集《论数——孔子和弟子们的数学课》吗?现在",论数"来到《数学大王》啦!这本书用子卢(孔子的一个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古代孔子办学教学生们学数学的趣味故事。来,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这些都是新的故事,而不是书上的故事哦!"孔老师!我爸爸……"子路从教室外面探进头来,一看只有我在擦黑板,连忙改口,"咦?子卢,孔老师呢?"我拍拍手上的白灰,说:"回书房去了,你有什么事呀?"  相似文献   

18.
艾小宝 《数学大王》2007,(33):19-21
远方的同学: 你好! 2007年3月27日,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500天的日子,我们设计的奥运奖牌方案向全球公布了!你看,漂亮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作"金镶玉"! 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想知道吗?那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金镶玉"是怎样炼成的吧!  相似文献   

19.
遇上带分数     
胡图:爸爸,求分数的倒数不就是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吗? 爸爸:(鼓掌表扬)没错,说得好! 胡图:可我为什么错了呢? 爸爸:因为这是带分数. 温馨提示:求带分数的倒数时,要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我们也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非0)来求它的倒数,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类问题已经讲了许多遍了,可学生还是错.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随后再出同类问题,学生反复地训练,以期达到“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