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中子活化法相对于54Fe(n,P)54Mn反应,在13.50—14.80MeV中子能区测量了Ba(n,x)134Cs,134Ba(n,2n)133Ba,140Ce(n,2n)139Ce,142Ce(n,2n)141Ce和23Na(n,2n)22Na的反应截面.并将所测的结果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中子能量是用90Zr(n,2n)89m+gZr反应和93Nb(n,2n)92mNb反应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
威尔逊(R)于1957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赖斯大学,进而于1962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生涯是在贝尔实验室度过的。他因与彭齐亚斯合作探测无线电波背景而声名卓著,这种无线电波背景乃是很久以前那次大爆炸的遥远回声。此后,他又探测到星际尘埃云中的一氧化碳和其他分子,从而对了解星际尘埃云的化学组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N)1955年毕业于珀杜大学航空技术专业。1962年9月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3月16日与斯科特合乘“双子星座”8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第四圈时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会合,完成飞船太空对接任务。1969年7月16-24日,他作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与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和指挥舱驾驶员柯林斯完成人类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E)十几岁时在科普读物里看到了有关马可尼和他的实验的故事。不到20岁,他便制成了他自己的无线电发射器并用它发射信号。他去哥伦比亚大学,在浦品嘲的指导下进行研究。阿姆斯特朗发明了一种电路,用它先降低频率然后加以放大。他把这称之为超外差接收器。有了它,使用无线电收音机就更方便了。只要旋转刻度盘即可调谐好,因此,无线电收音机大大地普及了。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9-59
富兰克林(B)出生于北美波士顿。173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兰克林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学(包括热传导测量、蒸发过程中液体冷却现象、声音在水和空气中的传播)和电学。1747-1753年间对电学进行研究,并解释了莱顿瓶的原理,首次用+(正)、-(负)符号表示充电状态。1752年6月进行著名的风筝试验,证明闪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他发明了避雷针。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0-160
瓦维诺夫(S)是瓦维诺夫(N)之弟。1945—1951年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他对固体发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固体发光是固体吸收外来能量(电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而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它有两个基本判据:一是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有热辐射;二是外激发源对固体的作用停止后,发光还延续一段时间(称为余辉)。后一个判据是瓦维诺夫于1936年提出的,有了它,发光才有了确切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0
瓦维诺夫(N)是鞋厂主的儿子,毕业于莫斯科农学院,1913年去英国在贝特森手下作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返回俄国。他从事植物免疫力的研究,并用进化论加以解释。他试图通过精心杂交的办法培养出具有各种理想的粮食品种。他运用了孟德尔的遗传学法则。尽管瓦维诺夫(N)曾赞扬过李森科早期的工作,但李森科并不领情反而对他坚持孟德尔学说横加谴责。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
威尔逊(C)在曼彻斯特受教育,并选择气象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895年开始对云进行研究。无尘的潮湿空气在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中保持过饱和状态,直到过饱和程度达到某个特定临界点时云才能形成。威尔逊认为,云必定是在空气中的离子周围经凝结而形成的。这些离子的电荷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他发现:在高速粒子所造成的离子周围,不仅会生成水滴,而且这些水滴会成为粒子运动的可见径迹。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93
劳伦斯(E)的祖父是挪威移民。1925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1927年起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20世纪20年代,核物理学的一个大难题是改进轰击原子核的方法。人们发明了各种加速装置,然而,最有用的加速器是劳伦斯发明的。他觉得,与其建立极大的电势以对带电粒子狠狠地“给上一脚”还不如使它们作回旋运动,而在每一转中给它们以轻轻一掌,同时使这些掌击不断地累积。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6
汤博年青时家里很穷,不能送他上大学。但是年轻的汤博被天文学强烈地吸引住了,1929年他在洛厄尔天文台作助手。在那里,寻找海王星之外的外星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汤博以全副精力着于着手进行这项工作。1930年2月18日,汤博辛勤地比较了差不多一年以后,发现双子座有一颗“恒星”忽隐忽现。从它运动缓慢的样子,确信它在海王星外边。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4
曼斯菲尔德是核磁共振成像(NMRI)技术的发明者之一。他与美国化学家劳特布尔埔共享T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在物体的不同点处磁场强度不同,因而在不同点上产生不同的核磁共振频率;共振吸收谱线的频率分布就对应于共振核的空间分布:借助于计算机,便可以重建出原来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7
惠特尔制造了英国第一台喷气推进装置。他在皇家空军学校取得驾驶员资格,1928年被编入战斗机中队。1931—1932年任试飞员。后来在皇家空军工程学校和剑桥大学进修。惠特尔还为喷气发动机公司研制了飞机喷气推进用的燃气涡轮机。他发明的喷气发动机安装在一架特制的E28/39型格洛斯特机身上,于1941年5月15日首飞。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6-166
温伯格由于对弱电统一理论的贡献,与格拉修、萨拉姆共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的概念是1957年由施温格首倡的。他的学生格拉修于1961年为弱电统一理论选择了正确的对称性,SU(2)×U(1),引进了中性的中间玻色子Z^0。温伯格是格拉修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他同萨拉姆于1967年分别独立提出中间玻色子依靠希格斯机制获得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汤斯是律师的儿子。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通过热或电的方法,把能量输送入氨分子中,使它们处于“激发”状态。然后,再使这些受激的分子处于具有和氨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微波束中;一个单独的氨分子就会受到这一微波束的作用,以同样波长的微波形式放出它的能量,这一能量又继而作用于另一个氨分子,使它也放出能量。这个很微弱的入射微波波束起着雪崩的促发作用,最后就会产生很强的微波束(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即泳泽)。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2
1950年,拉姆齐用分离振荡场方法制出铯原子钟。它具有极高的精确度。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9192 631 770个周期定义为1秒。由于发明氢微波激射技术和原子铯钟,拉姆齐与德梅尔特、保罗3人共获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7-137
萨根196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主要的兴趣是行星的表面和大气。他创立了金星大气的温室模型,解释这颗行星上令人费解的高温。他也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找到了证据。他是那些好读科学幻想小说的科学家之一。他试图从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物质体系制造出化合物,经过氨基酸再到核酸的基本构件。1963年他成功地探测到三磷酸腺苷(ATP)的形成,那是生命组织的主要能库。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
霍夫特是韦尔特曼的博士生,韦尔特曼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中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霍夫特和韦尔特曼因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方法的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