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Ⅲ)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 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III)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系列Eu3+和Tb3+与 2 ,3-吡啶二甲酸 (简称H2 QUI)的单核、同多核及它们分别与非荧光性稀土离子La3+,Gd3+,Y3+的异多核配合物 ,并对单核配合物分别引入含氮配体 1,10-邻菲咯啉 (简称 phen)和 2 ,2’ -联吡啶 (简称 2 ,2’ -bipy)生成三元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红外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镍(Ⅱ)配合物Ni(ofo)2*4H2O,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i(ofo)2*4H2O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邻菲绕啉和CuCl2.2H2O在己二酸和碳酸钠存在下反应给出[Cu(phen)2Cl]OH.  相似文献   

6.
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经邻菲绕啉、丁二酸钠和CuCl2.2H2O反应合成得到标题配合物,[Cu2(phen)2(OH)Cl(C4H4O4)].8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o.4)空间群,晶胞参数a=0.7708(1)nm,b=1.7861(3)nm,c=1.2489(2)nm,β=9689(1)°,V=1.7070(5)nm3,Dc=1.557g/cm3,Z=2,F(000)=824,4282个独立衍射点中,3348个可观测点满足F≥2σ(F20),R=0.062,wR2=0.1634.[Cu2(phen)2(OH)Cl(C4H4O4)].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水相-氯仿中以邻菲咯啉-三氯醋酸萃取稀土离子(除Pm外)的行为.实验表明了平衡水相pH和萃取率(E%)的关系,在萃取中其分配比和原子序数呈现出“四分组效应”.在不同浓度邻菲咯啉和三氯醋酸时每一稀土离子的1gD均呈线性函数.借萃取法测定了混合配体络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phen)_2(Cl_3CCOO)_3]  相似文献   

8.
用IAsys光学生物传感器与荧光淬灭法研究了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在25℃和pH 7.4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数量级可达到105,两者相互作用时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结合常数是单独的菲咯啉配体的6倍.推测菲咯啉铜配合物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在与组蛋白H1结合处切割核小体上的DNA,从而产生凋亡所特有的DNA片段化阶梯现象.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ofloxacin,ofo)为配体的锌(Ⅱ)配合物Zn(ofo)2(H2O).2H2O,报道了锌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06(1),b=11.331(1),c=17.787(2),α=92.667(1)°,β=94.898(2)°,γ=92.071(2)°,V=1865.1(3)A3,Z=2,Dc=1.496 mg·m-3,畸变的四方锥形配位几何构型,其中锥顶上的氧原子来自水分子,锥底的4个氧原子来自两个氧氟沙星的羧酸根和酮基;探讨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性质,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10.
合在了一系列Eu^3 和Tb^3 的2,3-吡啶二甲酸(简称H2QUI)的单核、同多核及它们分别与非荧光性稀土离子La^3 ,Gd^3 ,Y^3 的异多核配合物,并对单核配合物分别引入含氮配体1,10-邻菲咯啉(简称phen)和 2,2′-联吡啶(简称2,21′-bipy)生成三元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红外、荧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铽离子的多核配合物荧光性能优于单核,而含氮配体的引入均能提高铕离子和铽离子二元单核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配合物Co(mnt)(5 NO2 phen) 在几种溶剂中的电子光谱,用RHF SCF MO理论的PM3方法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研究了配合物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结构.由ZINDO/S方法的组态相互作用(CI)计算给出了理论光谱,计算结果与实测谱吻合较好.研究发现配合物紫外区的吸收带本质上属于配体的πb→π* 跃迁,可见光区400~500 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5 NO2 phen到配体mnt2-的荷移跃迁.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具有双醛基的邻苯二醛与双氨基的赖氨酸缩合形成邻苯二醛缩赖氨酸席夫碱(HL),首次合成10种新的稀土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在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等表征基础上,提出该类型配合物的组成为LnL2(NO3)·4H2O(Ln=La、Pr、Nd、Sm、Y)和LnL2(NO3)·3H2O(Ln=Gd、Tb、Dy、Er、Yb),研究了它们的配位机理和谱学性质,并讨论了配合物颇具特点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的两种不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Phen=邻菲咯啉)的2种不同效应,即作为光致发光中分子间能量转移的能量给体和电致发光中的电子转移层的性质,这些性质是由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Gd(Ⅲ)的电子层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弱碱性杂环胺双齿配体邻菲绕啉(phen)分别在硫氢酸盐和二氯醋酸介质中,a,a`-联吡啶(bpy)在水杨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萃联行为,比较了CCl_3COO~-、SCN~-负离子有效半径和浓度大小对邻菲绕啉-稀土络阳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得出了负离子有效半径愈大,萃取率愈高的结论。在相同阴离子(Sal~-)条件下,萃取RE~(3+)-phen,RE~(3+)-bpy络阳离子的最佳水相pH值相似。由于phen的分子量比bpy大,所以phen的萃取能力也比bpy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弱碱性杂环胺二啮配体邻菲绕啉1,10-Phenanthrolion(Phen)和α-羟基异丁酸Hydroxy-iosbutyric acid(HHIBA)混合体系对稀土元素(RE~(3+))的萃取。此体系和RE-Phen-Sal混合体系相似,也存在明显的“四分组效应”,但萃取率要低得多。萃合物的组成为[RE(Phen)(HIBA)Cl_2(H_2O)_2]。此外,关于邻菲绕啉和α-羟基异丁酸在硫氰酸盐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性能,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邻菲绕啉与α-羟基异丁酸对稀土元素的萃取存在着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Ru(phen)_3~(2 )-SO_3~(2-)-KBrO_3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SO_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 Ru(phen) 2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10 - 4 mol· L- 1亚硫酸盐溶液 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  相似文献   

17.
菲咯啉(phen)、Cu2 、还原剂体系在435 nm 出现特征吸收峰,表明体系中产生了(phen)2Cu ,维生素C(Vc)比巯基乙醇作还原剂时(phen)2Cu 产量更大.·OH 清除剂对phen、Cu2 、还原剂体系损伤DNA 无明显影响,但抑制对脱氧核糖的损伤.Vc为还原剂的体系中加入失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小牛血清白蛋白对反应无影响,而活性SOD有显著抑制作用. 利用顺磁共振(ESR)技术证实,加入活性SOD或·OH清除剂可淬灭体系中·OH ESR信号. 以上结果表明,(phen)2Cu 是一种小分子催化剂,·OH是该体系造成DNA 损伤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Ru(phen)2+3-SO2-3-KBrO3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S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u(phen)2+3-SO2-3-KBrO3 (phen=1,10菲咯啉)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10-7~2×10-4 mol·L-1 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1.1×10-8 mol·L-1, 1×10-4 mol·L-1亚硫酸盐溶液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9.
以十二钨磷酸和对甲氨基苯酚硫酸盐为原料合成了组成为(C7H10NO)3[PW12O40].6H2O的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溶液紫外-可见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X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04 84(16)nm,b=2.966 8(3)nm,c=1.504 84(16)nm,β=117.82°,V=5.941 8(11)nm3,Dc=3.753 g/cm3,Z=4.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分子由1个杂多阴离子,3个C7H10NO 阳离子和6个结晶水分子组成.电子光谱显示,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或固态情况下有机底物和杂多阴离子间存在电荷转移作用.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分解分3步进行,其杂多阴离子分解温度为588.4℃.  相似文献   

20.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 3 /Ru(phen)2 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 3 /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 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高于Ru(bipy)2 3 的发光强度. 几种有机酸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效果为:乳酸< 丙氨酸< 丙酮酸< 草酸. 在不同有机酸存在下,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活化能可降低7~14 kcal·m ol-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