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墙—桩—土共同作用的位移影响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孟雄 《力学季刊》1998,19(1):55-61
本文根据Mindlin方程积分,推导出地下连续墙作为承重结构的墙-桩-土共同作用位移影响系数为计算公式,得到了共同作用柔度矩阵用于地下连续墙作承重结构与桩,筏(箱)基础和地基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中,可以得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盖州北海渔民回迁楼工程为依托,选取其中的C14 号楼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两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并获得了Q-S 曲线、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及桩土接触面相对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 然后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及有限元参数选取的经验值建立单桩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 对单桩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利用MATLAB 绘制了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对比曲线,一方面验证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研究桩长对单桩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影响. 最后利用单桩验证过的模型及参数建立群桩模型,分析群桩的各项主要承载特性与桩长及桩间距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桩土共同作用静力分析的半解析无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于桩基与无限土体介质的相互作用问题讨论一种半解析数值解法。无限延伸的土体介质片的位移函数沿竖向及径向取用解析函数,而沿周向采用分片多项式。桩管可以是任意截面形状的,并分割为相应的柱状弯曲条。结构与介质在接触面上相互协调。采用这种方法,可使三维相互作用问题简化为一维数值问题,同时,径向无限边界可得以正确模拟,比现有的有限边界人工处理更为优越。层土中桩端刚度分析的数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承受交变荷载的桩与土的相互作用的动态机理。其中土反力是用非线笥滞后曲线模型模拟。在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为大型结构的计算提供了简单实用的线性化模型。本文根据位移协调理论,采用差分法编制了桩土作用的计算程序。该程序充分体现了动态作用P-Y曲线,P-Z曲线的非线性特性。经算算例证表明,该方法具有收快精度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合作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平土拱效应的桩间挡土板土压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平板开缝-装配-焊接'工艺制备了以高聚物为基体的Kagome等蜂窝结构,并开展 了Kagome, 正三角形和菱形蜂窝结构的面内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应用 CCD图像采集系统和图像相关法对试件进行了全场位移监测. 另外对比传统正六边形蜂窝, 采用数值分析技术,模拟了低速冲击下不同蜂窝结构坍塌行为. 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均 揭示了在材料用量和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情况下,Kagome蜂窝结构的面内能量吸收性能优于 其它3种蜂窝结构,并发现了Kagome蜂窝压缩变形时所特有的局部蜂窝旋转变形. 研究结果 表明改变蜂窝形状和周期性排布会对蜂窝结构整体的变形模式以及能量吸收性能产生较大的 影响.  相似文献   

6.
涂国祥  邓辉 《力学学报》2010,18(4):483-489
在边坡、滑坡防治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П”形、“h”形等复合式抗滑桩,由于其多属于复杂的超静定结构,受力形式或荷载分配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桩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传统方法在求解其内力时往往面临较大困难。有限单元法和强度折减法的结合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该方法求解这一类问题时不需要假定抗滑桩系统的结构类型以及岩土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荷载分布形式,因此获得的计算结果往往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以某隧道进口岸坡的“П”形抗滑桩为例,在详细分析岸坡稳定性状况以及可能失稳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桩身内力、桩土作用关系以及治理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解这类具有复杂超静定结构抗滑桩系统的内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计算结果对该治理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沉桩挤土位移应力变分解和积分泛函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子坤  施建勇 《力学学报》2009,41(4):555-562
静压桩是一种挤土桩,沉桩挤土作用将引发很多工程问题. 实际的贯桩过程发生在半无限成层土体中,且单桩具有空间轴对称性,桩的形状和长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研究半无限土体中一般桩孔扩张的特性和解. 通过对沉桩挤土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存在问题的分析,建立沉桩挤土三维模型、设定符合变分约束条件的位移函数. 根据研究区域的积分泛函得到问题的位移和应力解. 由于能量泛函涉及三维广义积分问题,所以重点对积分和解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经典土压力理论、小孔扩张理论和Ansys计算结果对计算和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张鹤年  宰金珉 《力学学报》2006,14(4):557-563
当前虽然已有考虑桩筏非线性的设计,但仍无人在此基础上,考虑上部结构。因此考虑上部结构,进一步认识其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优化桩筏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子结构法凝聚上部结构的荷载及刚度,以平面壳体单元模拟筏板,按有限层法模拟桩土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用广义剪切位移法模拟桩的非线性工作性状,建立了一种考虑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非线性分析方法,并编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了合理布桩方式,探讨了以差异沉降为目标的优化设计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一种层状地基上板土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层状地基上板土共同作用的数值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推广到Gib-son土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情况,其计算量比直接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的计算量小得多。采用迭代法使解题规模扩大。整个计算能在微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