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亚稳态CS(α~3Ⅱ)自由基碎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激光工作物质,它的能级寿命为16ms,其辐射跃迁几率较小.Black 等利用CS_2光解离产生CS(α),并测定了CS(α)与几种小分子的猝灭速率常数.Taylor 研究了亚稳态原子Ar(~3P_(0.2))、Xe(~3P_(0.2))与CS_2、CSCl_2、SCO、的传能反应,半定量地测定了CS_2、CSCl_2、OCS 对CS(a)的猝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
流动余辉技术在基元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当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某些分子发生传能反应时,母体分子解离产生一些较小的激发态碎片。通过测量碎片的发射光谱可以获得产物内能分布以及解离过程的动力学信息。使用该技术,Someda和Roychowdhury分别研究了He(2~3S)与NH_3和PF_3的反应,获得了NH(A,C)和PF(A)的内能分布规律,并讨论了解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2~3S)与CH_3I和CH_3Br传能时分子的解离激发过程.实验中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布、CH(A,υ′=O)的转动布居和主要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4.
以6-3lG·基组利用HF、MP2和DFT方法优化了超价化合物NLin+4和OLn+4的几何构型.研究结果表明,MP2和DFT法计算出的OLi4分子解离出Li和Li2的反应能与已有的实验值吻合.对于NLi4分子,得到其解离出Li和Li2的反应能分别为191.78和515.37 kJ/mol(MP2值).并预测了OLin+4和NLin+4分子的基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氦与CHBr_3、CH_2Br_2的传能反应。由激发态碎片的发射光谱测定了CH(A,B,C)等碎片的相对布居、形成速率常数和CH(A~2Δ,v'=0)的转动温度,并对传能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2^3S)与CH3I和CH3Br传能时分子的解离激发过程。实验中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布、CH(A, v'=0)的转动布居和主要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2^3S)与CH3I和CH3Br传能时分子的解离激发过程。实验中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布、CH(A, v'=0)的转动布居和主要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8.
(1)汞共振辐射的2537.5线,能经激发汞原子而发生光敏作用,间接形成臭氧。至于1849.6线,则可同时发生光化和光敏作用产生臭氧。(2)2537.5线汞光敏作用形成臭氧的反应机构可能为:Hg(~1S_0)+2537.5→Hg(~3P_1~0)Hg(~3P_1~0)+O_2(~3Σ_g~-)→HgO_2HgO_2+O_2(~3Σ_g~-)→HgO+O_3量子总产率应近于1,实测的最大值为0.51。1849.6线汞光敏作用形成臭氧的反应机构可能为:Hg(~1S_0)+1849.6→Hg(~1P_1~0)Hg(~1P_1~0)+O_2(~3Σ_g~-)→Hg(~1S_0)+2O(~3P)O_2(~3Σ_g~-)+O(~3P)+M→O_3+M量子总产率应小于2,实测的最大值为1.15。(3)量子总产率随气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每一汞原子所生臭氧的分子数随气体流速的增加而减少。(4)量子总产率和每一汞原子形成臭氧的分子数均随汞的蒸气压的减低而增加。每一汞原子在经过反应管吸收辐射形成臭氧的过程中,能发生极大次数的循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子束单次碰撞条件下,研究了基态和亚稳态Ba原子与Cl_2,I_2气体的化学发光反应.发现亚稳态Ba原子的反应不产生BaCl_2的连续辐射,而却增加了BaCl的辐射,特别是其C~2II态的辐射.测得金属原子被Cl_2分子碰撞消除的总截面,对基态Ba原子是65±5A~2,对亚稳态Ba原子是105±5A~2,与电子跳跃(鱼叉)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还获得Ba(~3D) I_2反应产生BaI(~2II3/2--~2∑~ )跃迁△v=0辐射带高分辨光谱,近似计算结果说明,BaI(C~2II3/2)态具有非统计振动布居.用推广的鱼叉模型对实验结果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和Ne(3P0.2)与PSCl3分子的反应,获得了PS(B2Ⅱ→X2Ⅱ)和PS(C2→X2Ⅱ)二个谱带的发射光谱.根据碎片的光谱,研究了PS(B2Ⅱ)和PS(C2Ⅱ)的形成速率和振动布居.  相似文献   

11.
MgATP结合在铁蛋白的什么部位?众说纷芸,尚无定论。大多数研究者认为,MgATP不是与铁蛋白的活性中心Fe_4S_4原子簇络合,而是与它的非铁部位例如巯基或者外围组织络合。在上述作用模式中,ATP与铁蛋白键合的性质是不确定的。曾主张MgATP与铁蛋白的非铁部位结合的Mortenson等后来用~(31)P-NMR观察到,MgATP与还原态铁蛋白的结合,引起ATP的α-、β-和γ-~(31)P谱峰分别往低磁场漂移8.7、9和7.7ppm,这时他开始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ATP与铁蛋白的某部位或者是与其活性中心Fe_4S_4原子簇的络合引起的。铁蛋白的活性中心与其模型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是基本相似的。通过化学模拟体系的~(31)P-NMR研究,有助于确定铁蛋白与MgATP的络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苄氧基苯酚,对苄基苯酚和对苯氧基苯酚作为底物,研究在无溶剂体系下,酪氨酸酶分别催化它们与邻氨基苯甲醚的反应。考察了在无溶剂体系下,以底物200μmol为当量,酶催化该类反应的最适水含量为30~35μL,加酶量为35~40mg,反应时间为24h,以此为反应条件酶促催化合成了2和3b,3a,产率30~50%,并讨论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束-气化学反应装置中, 研究了Ba+Cl_2(Br_2)化学发光反应, 观测了BaCl_2~*(BaBr_2~*)连续发射和Ba(~1P→~1S)辐射强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并用OMA观测了BaCl_2~*(BaBr_2~*)的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否定了生成BaCl_2~*的单次碰撞的各种设想, 通过形成高振动激发的电子基态中间产物的二步反应机理, 成功地解释了实验观察的各项结果, 证明这个机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以DMSO为溶剂,碳酸二乙酯为酰化试剂,4-取代-2-羟基苯乙酮在氢化钠的催化下,经一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7-取代-4-羟基香豆素,产率49%~90%,其结构经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4-氟苯甲醛、β-萘胺和Meldrum酸一锅反应生成1-(4-氟苯基)-1,2-二氢苯并[f]喹啉-3(4H)-酮的微观反应机理.在B3LYP/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并用内禀反应坐标(IRC)确认反应途径.应用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这些物质的成键特征.采用SCRF(PCM)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溶剂化效应.报道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其中Re→TS1→IM1→TS2→IM2→TS3→IM3→TS4→IM5→TS7→IM9→TS13→IM10→TS14→P3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是反应的主要通道,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6.
易兵  谢治民  党立敏 《应用化学》2007,24(2):223-225
(3s;4s)-n-苄基二羟基氢化吡咯;nabh4/i2;合成  相似文献   

17.
王红军  吴成泰 《有机化学》1999,19(2):171-175
利用无水碳酸钾作缩合剂,在精制乙腈中使N,N'-二对甲苯磺酰基-1,4,7-三氮杂环壬烷3与双溴甲基化合物4a-4c缩合得到N-对甲苯磺酰基取代的桥连双-(三氮杂环壬烷)5a-5c,经浓硫酸脱去氮原子上的保护基团得到桥连双-(三氮杂环壬烷)6a-6c。化合物5a-5c和6a-6c均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MS等测试手段证实其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原位微量热法对CaMoO4微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首次呈现了CaMoO4微晶生长过程能量变化的特征热谱曲线; 该特征热谱曲线由一个反映最初反应成核的典型吸热曲线和随后晶体生长的两个相对较弱的不连续放热曲线组成. 在导向机制的基础上, 结合CaMoO4微晶生长过程的形貌演变, 简要地讨论了CaMoO4微晶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信息. 反应成核过程、晶化过程及微晶的二次生长过程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54×10-4、1.09×10-4和0.71×10-4 s-1. 由于晶体的聚集和扩散二者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使得反应速率下降, 从而呈现出一个相对较平坦的第二次放热曲线.  相似文献   

19.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随着哌嗪环4-位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治疗偏头痛药物氟桂利嗪、洛美利嗪,抗氧化剂、钙拮抗剂、癌症治疗中多种抗药性的调节剂(modulator of MDR)等;此外,含有酰基结构单元的哌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束-气条件下研究了Sr(~1S), Sr(~3P)+Cl_2的化学发光反应。实验压力为10~(-5)~10~(-4)Torr, 金属束炉温1000 K左右。同时, 观测和分析了Sr, Sr~*+Cl_2反应产物Sr(A,B)、SrCl_2~*的发光光谱。发现Cl_2压力(pcl_2)较低时, 主要生成SrCl~*; 而pcl_2增高时(>2×10~(-4)Torr), SrCl_2~*的发射光谱逐渐增强。实验结果表明, SrCl~*是单次碰撞的直接产物, 其发光强度(I_(SrCl)~*)与pcl_2、Sr的原子密度均为直线关系, 而I_(SrCl_2)~*与pCl_2成二次关系, 表明SrCl_2~*是SrCl~*和Cl_2碰撞的产物, 与BaCl_2~*的生成机理相同。由实验结果计算而得到的亚稳态Sr~*原子及基态Sr原子在Cl_2中的总消除截面分别为9.7±5 nm~2及5.8±5 nm~2。由此估计由亚稳态Sr~*及基态Sr与Cl_2反应生成SrCl(A)的相对光子产率为Φ~*/Φ~0=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