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图G的坚韧度t(G)定义为:对非完全图是t(G)=min{|S|/ω(G-S)|SV(G),ω(G-S)≥2},而对完全图是∞,其中ω(G-S)表示G-S的连通分支数.边坚韧度定义为t′(G)=min{|X|/ω(G-X)-1|X是G的边割集}.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完全图和圈的直积图的坚韧度,并且提供了完全图和正则图类的直积图的边坚韧度公式.  相似文献   

2.
对于图G,定义它的中间图M(G)的顶点集为V(G)∪ E(G),顶点集中的两点x和Y在M(G)中相邻当且仅当{x,y}∪ E(G)≠φ,并且x和y在G中相邻或者关联.在这篇文章中简化了下面这个最近已经得到的定理的证明,即一个图G的中间图M(G)的补图是哈密顿的当且仅当G不是星图,并且G不同构于{K1,2K1,K2,K2 ∪ K1,K3,K3 ∪ K1}中的任意一个图.  相似文献   

3.
Buckley 指出找寻自中心图的特征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作为这一工作的开始,找出一些自中心图类看来非常必要.文[1]定理3中证明当 k=■或 n≤k≤[(1/2)n(n-1)]时,n 个顶点 k 条边的自中心图存在.本文建议以基回数为出发点构造自中心图,并确定了基回数为2,即 k-n=1的全部自中心图.本文还纠正了[1]中的一个疏忽.设 G=(V,E)是简单图,u,v∈V(G),d(u,v)为 u,v,两点的距离.定义1 图 G 的半径 r(G)=(_{(v,w)}定义2 图 G 中顶点“的最远距离  相似文献   

4.
设G=(V,E)是一个n阶无向简单图,本文证明了:设G是一个3-连通图,若G的每一个最长圈是控制圈,则G的周长c(G)≥min{n,2NC_2}或G同构于Petersen图,其中NC_2={|N(u)∪N(v)||u,v∈V(G),d(u,v)=2}。  相似文献   

5.
设Pn是具有n个顶点的路,Ψ*(4,n)表示把2P3的两个2度点分别与Pn的两个1度点重迭后得到的图,Sδ*(δ=rm+1)表示把rPm+1的每个分支的一个1度点重迭在一起得到的图。用PnSδ*表示把Pn的n个顶点与nSδ*的每一个分支的r度顶点依次重迭后得到的图,并用Ψ*S*(4δ,nδ)表示把图Ψ*(4,n)的n+4个顶点与(n+4)Sδ*的每一个分支的r度顶点依次重迭后得到的图。运用图的伴随多项式的性质,证明了图PnSδ*∪tSδ*与Ψ*S*(4δ,nδ)∪tSδ*的伴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理,进而得到了这类图的补图的色等价图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设C是3-连通图G的一个最长圈,H是G-V(C)的一个分支满足|H|≥3.文献[4]在给H附加一些条件后,证明|C|≥2d(u) 2d(v)-5,并且不等式严格成立除非G属于某些例外图类,这里u,v是G中两个不相邻的顶点.本文给出了上述例外图类的精确刻划.  相似文献   

7.
Mobius梯的(d,1)-全标号   总被引:30,自引:3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G 的(d,1)-全标号是从V(G)∪E(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i) 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的标号不同;(ii) G中任意2个相邻边的标号不同;(iii) 顶点与其关联边的标号差至少为d.(d,1)-全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 G 的(d,1)-全标号数是G的所有(d,1)-全标号的最小跨度,记为λTd(G).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的(d,1)-全标号数.  相似文献   

8.
图G的广义R and i′c指标定义为Rα(G)=∑uv∈E(G)Rα(uv)=∑uv∈E(G)(d(u)d(v))α,其中d(u)是顶点u的度,α是实数.胡玉梅等给出了树的广义R and i′c指标的下界及其极图,吴宝音都仍等基本上给出了单圈图的广义R and i′c指标的下界及其极图.本文讨论双圈图G的R and i′c指标.利用吴宝音都仍的方法得到:当α>0时,Rα(G)≥6.6α (n-5).4α(这里n=G).同时确定了这样的极图.  相似文献   

9.
设G是有n 个顶点的图,A(G)和(D)分别表示图G 的邻接矩阵和度矩阵?定义Aα ( G )= αD ( G )+( 1 -α ) A( G ),α ∈ [ 0,1 ]?图G 的Aα -特征多项式定义为矩阵Aα ( G ) 的特征多项式,即det( xIn - Aα ( G ) ), 其中,In 为n 阶单位矩阵?给出了图的Aα-特征多项式的第5 个系数的组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设G是有n 个顶点的图,A(G)和(D)分别表示图G 的邻接矩阵和度矩阵?定义Aα ( G )= αD ( G )+( 1 -α ) A( G ),α ∈ [ 0,1 ]?图G 的Aα -特征多项式定义为矩阵Aα ( G ) 的特征多项式,即det( xIn - Aα ( G ) ), 其中,In 为n 阶单位矩阵?给出了图的Aα-特征多项式的第5 个系数的组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各种已知的时空度规,我们提出一般的度规g_(?)=g_(rr)~(-1)=(1+α_1L/r+α_2L~2/r~2+…+C_1r+C_2r~(2+)…)exp(b_1L/r+b_2L~2/r~2+…d_1r+b_2r~(2+)…),并且对此讨论了黑洞存在的条件和引力转化为斥力等问题。这为短距离时也许存在的斥力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图G称为分数(g,f,n)-临界图如果满足从G中删除任意n个顶点,其剩余子图依然存在分数(g,f)-因子.得到分数(g,f,n)-临界图的新韧度条件,若t(G)≥b2-1-Δ+bn/a,则G是分数(g,f,n)-临界图,其中Δ=b-a.进一步地,给出分数(a,b,n)-临界图的韧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设G是一个连通图.图的连通度κ(G)存在一个最小正整数k,使得FV,|F|=k且G-F不连通或是一个平凡图.如果每一个最小点割都孤立G的一个点,则图G是超连通的或超-κ的.定义没有孤立点的图G的逆度为R(G)=∑v∈V1/d(v).得到:设n阶连通图G,最小度为δ,若R(G)1+2/(δ+1)+(n-2δ-1)/((n-1)(n-3)),则G是超-κ的.  相似文献   

14.
设G=(V,E)是一个连通图,S包含于E是一个边子集,如果G—S不再连通,且G—S的每一个连通分支都至少含有r个点,则称S为一个r-限制性边割.最小r-限制性边割中所含的边数为G的r-限制性边连通度,记作λ(G).如果对所有的i=1,…,r,λ(G)都达到其最大可能值,则称G为λ-最优图.王铭和李乔证明了:若G是一个d-正则的点传递图,d≥4,围长g≥5,或者G是一个d-正则的边传递图,d≥4,围长g≥4,则G是λ(g-1)-最优图.本文推广了这一结果,证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G是λg-最优图.  相似文献   

15.
设G = (V,E)是一个边色数为4的3-正则图, c: E→ {1,2,3,4}是G的一个正常4-边着色.设Ei={e∈ E c(e) = i}, o(c) = min{ Ei i = 1,2,3,4}.记C(G)为G的所有正常4-边着色组成的集合.则定义m(G) = minc(C(G){o(c)}为图G的色特征.证明了m(G)在Δ-收缩下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图与补图的直径间存在何种关系已在[1]中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讨论。本文考察了当原图具有任意不同半径时,补图可能具有怎样的半径。这样就对图与补图的半径问关系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讨论。定义连通图G中一个点v的联系数e(v)是对于G中所有的u取的max d(u,v)(G).半径r(G)是各个点联系数中最小者。若对于一个点v,e(v)=r(G),v是一个中心点。命题1 图G半径为1的充要条件是补图G~c中含有孤立点。证因r(G)=1,则对G中的中心点v来说,u和V(G)中除v外的每一点均相邻,故G~c中v为孤立点。  相似文献   

17.
称图G是偶匹配可扩的,是指G的每一个导出二部偶子图的任意完美匹配都可以扩充为G的一个完美匹配.记δk(G)为一个k元独立集的最小度和,κ(G)为图G的连通度.在本文章中,给出了2n个顶点的图G满足κ(G)≥2(n/2)+1,和δ3(G) ≥ 3(3n/2)-2.那么G是偶匹配可扩的.并给出例子说明两个条件都是紧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证明了当ε(G)≥ν(G)+8且ν(G)≤12时,图G含有三个边不相交的回,并给出了当ν(G)>12时结论不一定成立的反例。  相似文献   

19.
设d为正整数,图G的一个L(d,1)-标号就是从非负整数集到V(G)的一个函数,且使得2个相邻顶点的标号相差至少是d,2个距离为2的顶点的标号相差至少为1. 图G的L(d,1)-标号的跨度就是所有L(d,1)-标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图G的L(d,1)-标号数是G的所有L(d,1)-标号下跨度的最小值. 在已有研究图G的边-路替换图的L(d,1)-标号基础上,研究了Cartesian积的局部边-路替换图的L(2,1)-标号.  相似文献   

20.
广义笛卡尔积图的连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图G_1、G_2的广义笛卡尔积图G=G_1∫G_2,并且证明了它们的连通度具有关系k(G)≥k(G_1)+k(G_2)。这一结果是对文[1]中关于G_1与G_2直积的结果的推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G=G_1∫G_2的直径及Hamilton性。最后,利用G=G_1∫G_2的结果对循环图的连通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