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个含有双膦配体的Ag(Ⅰ)配合物,分别是[Ag(DPEphos)(dppe)]2SO41)和[Ag(DPEphos)(SCN)]2·CH2Cl22)(DPEphos=双(2-二苯基膦苯基)醚,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荧光光谱表征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简单的单核结构,每个Ag和2个膦配体中的4个P原子螯合配位。配合物2具有双核结构,在配合物2中存在微弱的金属与金属间的作用。在Ag2S2环中,4个原子相互之间形成的内角之和为360°,形成的环[-Ag-S-Ag-S-]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中的发射峰主要来源于双膦配体中的π-π*跃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340℃附近,2个配合物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含有双膦配体的Ag(Ⅰ)配合物,分别是[Ag(DPEphos)(dppe)]2SO41)和[Ag(DPEphos)(SCN)]2·CH2Cl22)(DPEphos=双(2-二苯基膦苯基)醚,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荧光光谱表征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简单的单核结构,每个Ag和2个膦配体中的4个P原子螯合配位。配合物2具有双核结构,在配合物2中存在微弱的金属与金属间的作用。在Ag2S2环中,4个原子相互之间形成的内角之和为360°,形成的环[-Ag-S-Ag-S-]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中的发射峰主要来源于双膦配体中的π-π*跃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340℃附近,2个配合物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2Br2(DPEphos)2(dppe)](1)和[Ag(DPEphos)(dppe)]NO3(2)(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dppe=1,2-双(二苯膦)乙烷),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磷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Br, DPEphos和dppe以2:2: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dppe通过2个P原子桥连2个Ag原子,而2是由AgNO3,DPEphos和dppe以1:1: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简单的单核化合物,Ag原子与DPEphos和dppe配体螯合。在配合物2的膦谱中,存在4个分裂峰(双峰或者三重峰)。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2Br2(DPEphos)2(dppe)](1)和[Ag(DPEphos)(dppe)]NO3(2)(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dppe=1,2-双(二苯膦)乙烷),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磷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Br, DPEphos和dppe以2:2: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dppe通过2个P原子桥连2个Ag原子,而2是由AgNO3,DPEphos和dppe以1:1:1的比例混合反应得到的简单的单核化合物,Ag原子与DPEphos和dppe配体螯合。在配合物2的膦谱中,存在4个分裂峰(双峰或者三重峰)。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5.
在甲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银(Ⅰ)配合物,[Ag(XANTphos)]BF_4(1)和[Ag_2Cl_2(DPEphos)2]·2CH_2Cl_2(2)(XANT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DPEphos=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氢谱和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1是由Ag BF4,XANTphos和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以1∶1∶1的计量比反应得到的单核化合物。中心原子Ag(Ⅰ)均通过双膦配体(XANTphos)的螯合作用形成环。而2是由Ag Cl和DPEphos以1∶1的比例反应得到的双核化合物。在配合物2的非对称单元中,每个DPEphos配体与一个银离子螯合,且含有一个游离的二氯甲烷。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的所有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6.
以2-甲基-5-(2-吡啶基)-1,3,4-噁二唑(L)为配体合成了[Cu2L2μ-Cl)2Cl2](1)和[CdL2(NO32](2),测定了X射线单晶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及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体L和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L,12的空间群分别为P21/c,P1C2/c。配合物1是通过2个氯原子(Cl1,Cl1i)桥联形成的双桥双核Cu(II)配合物,具有畸变四方锥构型[CuCl3N2]。配合物2具有畸变八面体构型[CdN4O2]。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硫氰酸钾以及硝酸钴或硝酸镍在甲醇-水中反应制备了2个新的异质同晶配合物trans-[M(AMBI)2(NCS)2](1:M=Co2+,2:M=Ni2+)。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2空间群,M(Ⅱ)与来自AMBI的4个氮原子和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N-H…S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抑菌菌种,研究了配体AMBI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混合配体设计、合成了2种新颖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d(HDCPN)(1,4-bib)0.5(H2O)2]n1)和{[Zn(HDCPN)(1,2bimb)]·H2O}n2)(H3DCPN=6-(3,5-二羧基苯基)烟酸,1,4-bib=1,4-二(1-咪唑基)苯,1,2-bimb=1,2-二(咪唑-1-基甲基)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和粉末衍射对配合物12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2都显示一维链结构,并通过ππ作用堆积成三维网络空间结构。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12的荧光性能及1在水溶液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识别。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高灵敏识别Fe3+、Cr2O72-和CrO42-离子。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对Fe3+、Cr2O72-和CrO42-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反1,4-环己二胺桥联β-二酮的席夫碱配体L1(反-双(乙酰丙酮)-1,4-环己二胺)和L2(反-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HgCl2、Hg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Hg(Ⅱ)配合物:[Hg2(L1)Cl4]n1),{[Hg2(L2)Cl4]·L2}n2),[Hg2(L1)I4]n3),[Hg2(L2)I4]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2的Hg(Ⅱ)离子与配体中的γ-C原子及3个氯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配合物3的Hg(Ⅱ)离子与L1配体中的烯醇式氧原子,以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4的Hg(Ⅱ)离子与配体L2中的烯醇式氧原子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反1,4-环己二胺桥联β-二酮的席夫碱配体L1(反-双(乙酰丙酮)-1,4-环己二胺)和L2(反-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HgCl2、Hg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Hg(Ⅱ)配合物:[Hg2(L1)Cl4]n1),{[Hg2(L2)Cl4]·L2}n2),[Hg2(L1)I4]n3),[Hg2(L2)I4]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2的Hg(Ⅱ)离子与配体中的γ-C原子及3个氯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配合物3的Hg(Ⅱ)离子与L1配体中的烯醇式氧原子,以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4的Hg(Ⅱ)离子与配体L2中的烯醇式氧原子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制备了2个二亚胺、双膦配体混配的铜(Ⅰ)配合物[Cu2(Dpq)2(dppBz)2](SCN)2·0.5Dpq·3CH3OH(1)和[Cu2(Dppz)2(dppb)2](BF42·2CH3OH·2H2O(2)(Dppz=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q=吡嗪并[2,3-f][1,10]菲咯啉,dppBz=1,2-双(二苯基磷基)苯,dppb=1,4-双(二苯膦基)丁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精确结构,并使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1的晶胞中包含2个独立的金属中心,还含有0.5个未配位的Dpq分子,类似结构较为少见;而2为通过双膦配体桥联形成新颖的双核结构。通过弱相互作用力分析可知1为三维立体堆积结构,结构中含有独特的C-S…π作用;2通过C-H…πππ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大量弱相互作用的存在使配合物更加稳定。发射光谱表明配合物1在578 nm处有较强的发射,而2在547 nm有绿光发射。配合物2的THz-TDS图中在1.2 THz处的尖锐峰是由C-H…F弱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过渡金属锌盐与1,5-二(2-甲基咪唑)戊烷(BMIP)、5-羟基(或5-溴)间苯二甲酸(5-OHH2IP或5-BrH2IP)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Zn(5-OHIP)(BMIP)]n1)和[Zn(5-BrIP)(BMIP)]n2)(BMIP=1,5-二(2-甲基咪唑)戊烷,5-OHIP=5-羟基间苯二甲酸根,5-BrIP=5-溴间苯二甲酸根),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β角为101.363(10)°。配合物1是由配体5-羟基间苯二甲酸连接锌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然后由1,5-二(2-甲基咪唑)戊烷将其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配体5-溴间苯二甲酸和1,5-二(2-甲基咪唑)戊烷连接锌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由另一方向的1,5-二(2-甲基咪唑)戊烷连接成三维层柱状结构,最终形成三重贯穿网络结构。此外,研究了配合物12的荧光和光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2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过渡金属镉(锌)盐与1,4-二(4-甲基咪唑)苯、间苯二甲酸分别采用分层和水热法合成了化合物{[Cd(BMIB)(H2O)2](NO32}n1)和{[Zn2(BMIB)1.5(OH)(IP)1.5]·H2O}n2)(BMIB=1,4-二(4-甲基咪唑)苯,IP2-=间苯二甲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382 08(3)nm,b=0.904 72(7)nm,c=1.378 29(10)nm,α=98.581(4)°,β=97.020(3)°,γ=94.398(3)°。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3.764 07(9)nm,b=1.017 18(5)nm,c=2.015 31(11)nm,β=120.860(2)°。配合物1是由配体BMIB连接镉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由氢键连接成二维层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IP2-连接锌离子形成一维梯状结构,该一维梯通过羟基和BMIB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此外,配合物12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Cu(L12]·(1,4-dioxane)(1)和[Ni(L2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包含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均具有轻微扭曲的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仅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条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21)(H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2O)]2·2DMF(2)(H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2L1和H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2显示绿色发射,λ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16.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2O}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即{[Cu(DPA)(bpp)(H2O)]·H2O}n2)(DPA=3,3''-硫代二丙酸,bpp=1,3-双(4-吡啶基)丙烷)。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2分别由3,3''-硫代二丙酸配体和不同氮杂环分子以及金属离子构筑,形成了二维层状的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将二维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7.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2O}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即{[Cu(DPA)(bpp)(H2O)]·H2O}n2)(DPA=3,3''-硫代二丙酸,bpp=1,3-双(4-吡啶基)丙烷)。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2分别由3,3''-硫代二丙酸配体和不同氮杂环分子以及金属离子构筑,形成了二维层状的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将二维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过渡金属镉(锌)盐与1,5-二(2-乙基咪唑)戊烷(BEIP)、5-羟基间苯二甲酸(5-OHH2IP)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d(BEIP)(Cl)2]n1)和[Zn(BEIP)(5-OHIP)]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β=100.542(4)°。配合物1是由配体1,5-二(2-乙基咪唑)戊烷连接镉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间苯二甲酸连接锌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通过1,5-二(2-乙基咪唑)戊烷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进而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配合物1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能,配合物2对甲基橙染料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1,10-菲咯啉衍生物和H2DDA为混合配体,合成了2种Pb(Ⅱ)金属-有机配合物,即:[Pb(TCPP)(DDA)0.5(NO3)]n1)和[Pb(TCPB)(DDA)0.5]n2)(TCPP=2-(1H-1,3,7,8-环戊二烯并[l]四氮杂菲-2-基)苯酚,TCPB=2-(1H-1,3,7,8-环戊二烯并[l]四氮杂菲-2-基)苯甲酸,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呈现(6,3)连接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由TCPB和DDA配体连接Pb(Ⅱ)原子构筑的具有(4,4)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2在室温下具有绿色的荧光。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二苯甲酰甲烷与N,N-二甲基丙二胺混配配合物Zn(dmapa)(dbm)2(1) 和Cd(dmapa)(dbm)2(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 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Zn、Cd)与来自2个dbm-配体的4个O原子和来自dmapa配体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变型的八面体构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