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介绍激光共聚焦 荧光显微技术的特 点及其在多组 份聚合物 的织态结 构,相聚集 过程及乳 胶膜形成过程等研究方面最近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单分散微球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经过近几年的工作,本课题组利用蒸馏沉淀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功能基团、组成和形状的单分散多层微球,进而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功能性空心微球,并探讨了构建多层结构微球的机理。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功能性微球在可控药物释放、催化和微反应器等领域具有独特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本课题组近五年来采用蒸馏沉淀法制备多层结构微球及其空心微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与有机染料多层复合膜电致发光颜色的直流电压调制马於光,薛善华,黄劲松,田文晶,刘式墉,沈家骢,刘晓冬(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130023)关键词聚合物,发光...  相似文献   

4.
HBPS-PEO多臂星形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离子导电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叠氮化超支化聚苯乙烯(HBPS-N3)与端炔基聚乙二醇单甲醚(ay-PEO)的点击反应,合成了以超支化聚苯乙烯(HBPS)为核、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乙烯(PEO)为臂的多臂星形聚合物(HBPS-PEO),并利用ATR-FTIR,1H-NMR,GPC对合成的星形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种星形聚合物与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进行复合,制备了星形聚合物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和DSC对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星形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晶的形成,这种新型的星形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线形聚合物电解质,当n(EO)/n(Li)=40,PEO臂的分子量为1000时,该星形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30℃时为6.7×10-5Scm-1,40℃时可以达到1.2×10-4Scm-1;TGA结果表明,制备的星形聚合物的初始分解温度(Tonset)都高于36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辜敏  岳斌 《大学化学》2020,35(1):92-97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新实验--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通过杂多酸和有机配体的合成、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表征,使学生了解多酸配位聚合物这一无机合成化学前沿领域,在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合成及性质表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实验综合了无机、有机化学知识点以及实验、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可纳入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共轭聚合物发光电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轭聚合物发光电池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是致发光器件,它是由两上电极和夹在其间的一层共轭聚合物发光和集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复合膜所组成。与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相比,具有稳定性好、工作电压低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类发光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与其相关、值得深入研究的导合物电化学和电子过程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几种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某些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一定的结晶度,聚合物与LiClO4络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较高,35℃时的电导率随聚氧乙烯链段分子量变化出现峰值。以电导率最高的络合物为电解质,Na1+xV3O8复合物和Li片分别为正、负极组装了薄型锂电池并测定其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氢呋喃(THF)和缩水甘油(glycidol)进行阳离子开环共聚,一步合成了主链中含有柔性聚四氢呋喃线型链段的温敏性超支化共聚醚.采用定量13C-NMR确定了共聚醚的超支化结构,同时计算了其支化度.利用体积排除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SEC-MALLS)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光谱(UV)测试发现共聚醚水溶液透过率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附近呈现剧烈变化,但是其相变速率缓慢,相变平衡时间可达30 min;且聚合物溶液的相变速率和紫外光透过率变化具有温度依赖性.采用透射电镜(TEM)对相变过程观察后发现,这种缓慢相变过程是由于超支化共聚醚组装形成的胶束随温度升高发生不同程度聚集所致.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反应注射成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反应注射成型(RIM)的发展,RIM的化学体系,RIM过程和制品的成型,RIM过程的主要特点及RIM聚氨酯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芳香族聚呋喃的氧化聚合方法,系统论述了聚合过程中影响聚呋喃性质的各种因素,推测了聚呋喃的链结构,介绍了聚呋喃的各种改进方法和效果。指出聚呋喃及其共聚物是一种电导率在10-11到10-1S.cm-1范围内有机半导体材料,其电聚合沉积膜具有奇特的电活性、优良的热加工性和特殊的表面形貌,可望在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的吸附与富集、传感探测等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共混膜(活性层)夹在ITO透明导电玻璃正极和低功函数金属负极之间所组成,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热点。当前研究的焦点是提高器件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是高效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A2+B2+B3"方法,通过Pd(0)催化的Suzuki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超支化梯形共轭聚合物.所制备的聚合物荧光发射均在蓝光发射区.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聚合物的荧光发射和紫外吸收均有蓝移的趋势.超支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分子间的聚集,使得聚合物在薄膜中的发射和吸收相对于溶液中的发射和吸收红移比较小.所制备的聚合物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都在320℃以上,DSC二次加热曲线在35~300℃之间没有玻璃化转变和其它的热力学过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蓝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聚合物熔体注模过程中弹性特性的几种重要的表现。对于国内外学者在熔体弹性行为的表征及过程机理的解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述评,并综述了作者及其同事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端羟基L-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LG-diol)和端羟基ε-己内酯/乙交酯共聚物(PCG-diol)为硬段和软段,通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了软、硬分子量和组成均可调的多嵌段聚(酯-氨酯),表征了它们的形状记忆行为.多嵌段聚(酯-氨酯)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质,应变固定率达98%~99.5%,应变恢复率达93%~98.5%;通过转变温度的调节,可使多嵌段聚(酯-氨酯)在37℃体温下不发生形状变化,而在稍高于体温的温度(40~50℃)下恢复原始形状,其形状恢复速率可通过温度和升温速率来调节.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修饰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了两亲性聚合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效果、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两亲性聚合物PVP可以被引入到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后的MWNTs在DMF、乙醇和水等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分析表明,两亲性聚合物与MWNTs之间产生了化学接枝作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两亲性聚合物不均匀地存在于MWNTs的表面和端部.两亲性聚合物的浓度对接枝量的影响不大,但超声波作用时间对MWNTs表面两亲性聚合物PVP的接枝量有较大的影响,在超声时间为4h时接枝量最大.两亲性聚合物修饰效果不同于表面活性剂,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修饰的MWNTs经过洗涤过滤后,不能重新溶于水中,而两亲性聚合物PVP修饰的MWNTs可以重新溶解.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生物碱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多类化学反应的催化性能黄锦霞,陈家威,蒋济隆,卢军(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南宁530001)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聚合物,生物碱,三相催化,不对称反应相转移催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较为活...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研究了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过程中交联单体二乙烯苯的用量对单分散聚合物微球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二乙烯基苯的比例,即提高交联度有利于形成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8.
朱诚身 《高分子通报》1990,(2):124-127,110
本文介绍了高分子概念的起源,对大分子的早期认识,分子量测定方法的发展和大分子概念的确立过程,讨论了分子量测定方法在大分子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以环境友好的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本文对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做了归纳总结,对聚合物微发泡中CO2的传质、微发泡过程中泡孔结构参数的变化以及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的微发泡行为等内容做了针对性的综述.结合对聚合物微发泡过程理论模拟研究工作的评述,展望了超临界CO2微发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聚合物和流体的减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聚合物减阻剂的研究发展过程、减阻剂的应用及有效的聚合物减阻剂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