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成群 《中国物理 C》1997,21(6):530-534
应用核分子轨道理论(LCNO)和宇称相关势的折叠模型,研究了16O+12C全熔合截面中所呈现的粗共振结构,该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和弹性散射激发函数及角分布的实验数据都得到了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2MeV 3He与12C原子核弹性散射的分析,对两种不同的折叠模型光学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在LCNO理论框架下,基于独立α粒子模型和16O+16O系统的准分子态结构,计算得出了该系统的半微观光学势,使用该势满意地再现了16O+16O弹性散射激发函数中的粗共振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基本的Dirac-Brueckner-Hartree-Fock微观理论出发,得到同时包含实部和虚部的核子-核散射的微观光学势,并利用折叠模型直接获得了核-核散射参数无关的整体微观光学势.考虑到核-核散射去弹过程高级项的贡献和6Li的碎裂效应,在微观光学势的实部和虚部中引入了修正因子NRNI.系统研究了入射粒子6Li与靶核12C,28Si,相似文献   

5.
姚立山 《中国物理 C》1997,21(8):740-744
基于色散关系理论,研究了16O的光学模型,利用包括色散项在内的光学势计算了16O的全截面,基本上克服了全截面反常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运动学方法对放射性核束17F和18Ne与质子进行弹性散射实验,得到了实验测量微分截面.用较准确描述放射性核素性质的CH89参数化的光学势为初始光学势,用扭曲波玻恩近似的理论计算程序DWUCK4和自动参数搜索程序ABOD对实验数据进行光学势参数理论拟合,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光学势参数.将得到的光学势参数进行分析,得到了17F和18Ne实势相互作用均方根半径分别为3.239fm和3.317fm.  相似文献   

7.
李清润 《中国物理 C》1988,12(4):509-512
大角度散射行为对各种π核散射模型提供一个严厉的检验.本文应用基于核α粒子结构建立起的光学势计算了114MeV π介子在16O核上的大角度散射.结果表明,比通常的以核子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光学势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核分子轨道理论和推广光学模型的框架下,通过对16O+20Ne系统准分子态共振转动带的分析,讨论了重离子深光学势和宇称相关作用.使用深光学势加半微观的及唯象的宇称相关势重现了激发函数中呈现的共振结构和角分布后角反常振荡结构.  相似文献   

9.
黄小龙 《中国物理 C》2006,30(4):306-309
在中子与58Ni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基础上, 获得了入射中子能量从0.825—150MeV的一组普适的中子与58Ni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利用光学模型、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和核内级联模型的中能核反应计算程序MEND, 计算了中子与58Ni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和能谱, 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韩银录 《中国物理 C》2004,28(10):1065-1069
根据中子与天然Zr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得到一组普适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应用得到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光学模型,Hauser-Feshbach理论,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系统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90,91,92,94Zr反应的非弹散射角分布和双微分截面,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子与天然Cu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 去弹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 得到中子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应用得到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光学模型, 统一的Hauser-Feshbach和激子模型理论, 以及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 系统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63,65Cu反应的非弹散射角分布和双微分截面, 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能区70—160MeV 12C+12C散射角分布的分析,建立起一个能量相关的光学势.这个势能很好地再现同一能量区域内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由单胶子交换产生的库仑势加上流管模型给出的双Y-型禁闭势之和的相互作用势,分别计算了正、负宇称态的Θ+的质量, 给出负宇称态Θ+的质量为1.935GeV, 正宇称态Θ+的质量为2.082GeV. 其中较低的负宇称态仍比实验给出的Θ+(1540)的共振峰高出近400MeV.  相似文献   

14.
张建树 《光子学报》1998,27(6):521-525
基于核反应的光学模型和相应的实验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势参数的方法,得到了中子入射113Cd能量为0.01~20Mev区间的一组光学势参数,并对实验数据少的核的光学参数调节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该参数对113Cd计算了中子诱导核反应弹性散射角分布和各种截面。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5.
韩银录 《中国物理 C》2003,27(5):436-439
应用现有的中子与原子核Sn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获得一组普适的中子与Sn及其同位素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利用这组光学模型势参数,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核反应Hauser-Feshbach理论和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116,118,120,122,124Sn反应分离能级的非弹性散射截面和角分布.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7.
16O+12C系统的折叠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对于16O+12C系统的折叠模型.这个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系统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在光学势中引入色散关系, 相比于通常的耦合道光学模型, 极大地减少了光学势 参数的个数. 采用基于软旋转子模型的耦合道方法对较轻形变核28Si核的中子和质子散射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 拟合得到一组色散光学势参数. 计算的中子总截面、以及中子、质子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20Ne+12C系统所展示的基本特征,并且再现了该系统弹性散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一个深光学势的双α转移效应,是产生这两个系统弹性散射激发函数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韩银录 《中国物理 C》2004,28(5):512-515
根据中子与天然核Cr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获得了入射中子能量从1MeV—250MeV的一组普适中子与Cr及其同位素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应用光学模型,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和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52Cr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能谱和双微分截面.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