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于昂扬 《化学进展》2008,20(2):208-211
锥形交叉可以通过几何相效应影响核动力学.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关于锥形交叉的理论有大量的发展和进步,本文综述了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针对几何相效应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介绍了分子反应动力学中与几何相效应直接相关的一些最新成果,同时也对这些重要结果进行了解释.我们相信几何相效应将会在非绝热化学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分子反应动力学(分子反应动态学)作为化学动力学的前沿阵地有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著名的分子反应动力学专家D.R.Herschbach,李远哲及J.C.Polanyi三人就是一个标志。李远哲教授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华裔化学家。对分子反应动力学和李远哲教授的研究成果既使做一个粗浅的介绍都非笔者能力所及。今仅就个人所知,举出在分子反应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事例,或许能由此窥见李教授及其研究组对分子反应动力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化学动力学发展的前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子反应动力学。1928年M. Polanyi研究Na_2+Cl_2反应的机理,相继建立了多维势能面来研究反应的进程,被誉为微观反应动力学诞生的里程碑。七十年代以来,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并在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到长足进步。1986年诺贝尔化等奖授予这个领域的三位著名化学家D. R. Herschbach,Y. T. Lee和J. C. Polanyi,标志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帅志刚 《化学进展》2009,21(11):2259-2270
本文先简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在理论化学领域所取得的若干重要进展,包括在相对论量子化学、多参考态电子相关方法、气相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发态结构与动态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计算、大分子体系线性标度理论、从头算价键理论、新的密度泛函、固体表面催化过程、功能材料理论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本文介绍理论化学及其交叉学科在有机功能材料,特别是在预测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与理论设计方面的一个应用,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子反应动力学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分子反应动力学(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赫希巴哈(Dudey R.Herschbach)教授,加  相似文献   

6.
李权  卢红 《化学学报》2003,61(11):1881-1884
基于PuH_2分子基态(X~7A_1)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线法 对Pu(~7Fg)+H_2(X~1∑_g~+,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Pu(~7F_g)与H_2(X~1∑_g~+,0,0)碰撞是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7.
H+CN体系中平行络合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经典轨迹法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研究长寿命络合物的几何异构体就显得有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该方法对几何异构体不容易判别.由于这些原因和计算机时大增,Davis[1]利用经典轨迹法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研究了H+CN和H+NC体系在固定方位时的长寿命络合物动力学行为,并且采用Murrel等[2]拟合光谱数据的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在HCN和HNC平衡点的频率与实验值相差较大.本文利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H+CN产生HCN和HNC平行络合物异构体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行为,揭示了平行络合反应产生几何异构体的…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托,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化学所共同发起,于1984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行了分子反应动力学讨论会。来自中国科  相似文献   

9.
(一)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当代化学与物理领域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从分子的微观层次出发研究基元反应过程的速率和机理,着重于从分子的内部运动和分子因碰撞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来观察化学基元过程的动态学行为。所以分子反应动力学又可称为微观反应动力学。微观反应动力学是宏观反应动力学的基础。因为只有从  相似文献   

10.
分子反应动力学作为化学物理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正在兴旺地发展。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由于使用了分子束技术,已深入到  相似文献   

11.
《物理化学学报》2008,24(2):F0003-F0003
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楼南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3日在大连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2.
吸附于金属催化剂表面的气体从表面脱附是催化过程的重要步骤.分子反应动力学可以从微观层次上了解脱附过程的分子动态特征.本文根据一种气体-表面相互作用势,采用经典轨线方法模拟被吸附于W(001)表面上的N原子从表面脱附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物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难点,探讨SIESTA程序在物理化学有关微观反应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将表面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融入到O2在金属表面吸附解离课题,以加深学生在分子水平上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张存浩,山东无棣人,1928出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47年获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8年获香港中文  相似文献   

15.
氧在银-金合金表面上吸附的准经典轨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固界面的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的基本前提,因此化学吸附态和表面反应中间体的确定对了解催化剂作用和反应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子反应动力学也能用于化学吸附的研究.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准经典轨迹法,用它可以研究:(1)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形式,即分子吸附还是解离吸附及各自的几率;(2)对吸附最有利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PuCO分子基态()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线法对Pu(7Fg)+CO(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Pu(7Fg)与CO(0,0)碰撞易生成PuCO络合物分子,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反应截面σ随能量Et的升高而下降,当Et=502.1kJ@mol-1时,σ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7.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部分)简介孔繁敖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联合筹建,于1992年3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反应动力学,包括选态激光...  相似文献   

18.
由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楼南泉研究员主持,由两校两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分子反应动力学”于1993年5月上旬,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学部委员、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主持了验收会议.验收组专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验收意见”中的要求和规定,本着公正、严谨、认真和求实的精神,仔细审阅了本项目所含八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认真听取了项  相似文献   

19.
分子工程和化学工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英  刘洪来 《化学进展》1995,7(3):235-251
分子工程从分子水平研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问题,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是一个活跃的前沿。它的重要基础是分子结构与热力学性质、传递性质以及反应动力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这些关系分别是分子热力学、分子传递现象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任务。本文着重讨论它们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利用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准经典理论计算了原子与双原子分子三维反应散射产物内态振转角分布, 并得出振动分支比这一重要动态学信息。计算采用了半经验的LEPS形式的解析势能面。初始碰撞参数利用普遍使用的Monte Carlo方法确定。本文给出F+H_2(D_2)→HF(DF)+H(D)反应的计算结果, 并与最新交叉分子束实验进行了广泛的比较, 得到完全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