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高聚物合成工艺的过程与控制是高分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本校《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以直观化、互动教学为基础,探索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工程实践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形式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手段,师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作用实现反转。基于原有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的研究,本文以《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的教学革新为目标,探索互联网+《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教学思维和实践,仅供同行教师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为研究目标,主要以《无机化学》为蓝本,系统地阐述了该课程模式的开发背景、研究目标、内容等。阐明了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利用远程教育网进行远程教育、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的实现对《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及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理论课程,教授和学习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受易中天教授品三国节目的启发,结合作者多年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心得,从贴近生产生活的实例、讲授语言、类比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提高学生《高分子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期末试卷主要考察背诵、课后作业敷衍等问题,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包括按照"成果导向教育"为指导来组织期末考试试卷,"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作业模式和引入形成性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效果三种主要措施。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实践了新的课程评价方案,期末考核结果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都表明课程评价方案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缓解了传统课堂中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缺乏教学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受到了教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分析《高聚物成型加工》的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不同形式课程翻转的思想,将《高聚物成型加工》课程划分为理论基础和成型工艺两个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从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对翻转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工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先进的CIDO工程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塑料制品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将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CAE/CAE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和应用CAD/CAE软件。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领域迅速发展的3D打印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先进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化学》2021,36(7)
针对当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重讲授轻实验、重验证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抑制等问题,我们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改变课前和课中学习方式,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知识传授过程,课中师生研讨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表达交流等能力。我们发现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实验操作失败率、实验产物收率、实验报告质量、理论考试成绩等实验课程综合能力上获得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梁英豪 《化学教育》1989,10(4):59-62
一、美国《社会中的化学》(CHEMCOM).这个课程始于1980年,1986年完工.课程通过强调化学对社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由美国化学会负责发展,得到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化学会的赞助,由中学、学院和大学化学教师组成的编写组编写.编写队伍、顾问队伍和指导队伍的阵容十分强大.每个单元的编写组都由一个化学教育家(教授)领导,若干名有经验的中学教师组成.这个课程供10和11年级学生用,这些学生将来不打算学理工科.每个单元也可用作传统的中学化学班级的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科研能力,如何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一定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旨在以《高分子流变学》课程为例,将建构主义知识论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摸索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等特点,仅凭借教材章末问答式练习题为基础的作业布置、回收与批改模式,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进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并最终学好该课程。结合课程教学需要与高分子材料加工的专业特色,本文提出从试题内容、考察类型与知识层次三个角度构建多元化课程题库并以课堂作业、阶段性测验、实践环节思考题与社会实践课题等多种形式引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题库应用、学生、教师相互反馈的作业模式。通过对比引入题库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题库的引入不仅能够客观而规范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确把握知识难点与重点。多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综合提升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育》1993,14(1):65-65
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化学教学论》课程建设研讨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教授和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近50所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的5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通报》2021,(3):59-64
为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材料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式、考核形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创建并实践了基于功能材料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辅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结合开放式作业改革与评价方法创新,形成了适合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层层推进式的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过程化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新的物理化学考核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通过考核模式改革,化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成绩相对其他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物理化学课程成绩产生了显著性差异,且明显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课程针对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开设,教学内容包含了塑料、橡胶、纤维等主要的传统高分子材料以及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相关内容。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分散、知识面宽,而内容相对陈旧。采用讨论与互动式教学,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具体分配到某一种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后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完成讲授以及问题解答。通过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反馈,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和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刘知新 《化学教育》2003,24(9):53-56
20 0 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郑长龙教授主编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化学系列的 4本书 ①。这 4本书分别是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王磊等编著 )、《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郑长龙等编著 )、《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郑长龙主编 )和《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毕华林等编著 ) ,是由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与课程改革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一起精心编著的。这 4本书 ,具有课程理念新、专业视角广和教学举措实等特点 ;均以解读化学课程标准为立足点 ,以加强新课程教师教育为着眼点 ,以实现化学学…  相似文献   

16.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有效手段。然而,地方高校汉江师范学院选修课程仍然存在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差、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对选修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为例,从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贡献等三个角度出发,以科学成才观念为核心,设计并实践了教师评价(代号“T”)、组组互评(代号“G”)、个人贡献比(代号“I”)的“TGI”考核模式,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活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TGI”考核模式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他选修课程考核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宏 《化学教育》1998,19(6):16-18
本文根据开设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无机精细化工》课程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研究了课程在化学知识结构和改善学生化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京工程学院的《橡胶加工技术》课程是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和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包括橡胶原材料、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等相关教学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我校《橡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紧扣教学大纲,突出知识重点,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将课堂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经过学生的课后反映和橡胶行业的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综合表现的反馈,说明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了在课程中引入材料重要性讨论、市场调研、大作业演讲、企业和行业协会人员进教室等方式提高学生服务地方能力。在加入这些实践元素的同时,探索了对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本专业相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本课程组对西安交通大学药学和制药专业8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课程组认为: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应从教师、学生和课程3个方面统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变化,才能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