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项云英 《化学教育》1993,14(5):40-40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安排了“氯化钱受热分解”的实验。目的有二:一是明确氯化按受热时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气体;二是冷却时,这两种气体又重新结合成氯化钱。  相似文献   

2.
对于氯化铵的分解实验,我设计的实验方法,创新使用了中间封闭的大试管这种仪器,使氯化氢和氨气同时从试管两端排出,同时分别检验,且装置简单,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3.
项云英 《化学教育》1993,14(6):34-34
为了说明“受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冷却时,它们又重新结合成氯化铵”(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第41页)的性质,在中学、中师的化学课本中安排了“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但是,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去做,不仅达不到实验目的,而且会产生氯化铵受热时升华,其蒸气遇冷凝华的错觉。  相似文献   

4.
张俊瀛 《化学教育》1988,9(6):31-31
高二化学教科书上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在现象上与碘的升华完全相同:固态物质变为气态而“消失”,气态物质在低温处又变为固态原物质。实验本身并没有证明氨气和氯化氢气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就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氯化铵受热时发生的是具有类似升华现象的分解反应。我们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作到在同一实验中可以同时检验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产生、氨气与氯化氢重新化合成氯化铵。  相似文献   

5.
对中山大学、辽宁大学等校编的“无机化学实验”中两个实验的改进:课本第130页,装置接头较多,易造成漏气,改用以下装置,现象明显,且节省试剂。  相似文献   

6.
李琳 《化学教育》2014,35(1):66-67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演示NH4Cl在试管中受热分解的实验。但是这一实验现象与升华很相似,如何证明该实验中NH4Cl确实发生了分解?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试验各种设计,作者从NH3和HCl的性质着手,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另一个探究NH3的还原性的实验--与CuO反应。这2个实验操作简便,药剂量少,耗时短,无污染,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裕森 《化学教育》1994,15(6):34-34
新编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实验1-6]介绍的氯水光照分解实验(同以前各版本相同,是将无支管的盛满氯水的圆底烧翻倒立在盛氯水的水槽内。)由于氯水与空气大贰积接触,氯气逸出污染实验环境且氯水易失效;不便于验证分解产物,使用新制氯水进行实验时即使在日光直射下也不能在45分钟内有明显现象。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实验,设备简单,直观性好,是个很好的教学实验。目前的教材中仍有采用。但是,该实验的量气装置多为立式。测量时需随时保持液面平齐。这给操作和读数带来不便。本文设计制做了一种水平量气装置。多次使用表明,操作方  相似文献   

9.
周鹏  谢吉麟 《化学教育》2002,23(1):40-41
NH4Cl的分解实验很容易与单质碘的升华现象相混淆。本方案改用恒温加热和各用酸、碱吸收剂分别检验2种气态产物,再使分解产生的2种气体相接近,观察冒白烟现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NH4Cl受热确实发生了分解和化合反应而与碘的升华和凝华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大学化学》2003,18(6):41-43
对H2O2催化分解反应催化剂加入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操作方便,计量准确,可提高实验精度.  相似文献   

11.
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保持反应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气压计测量反应过程中反应器内的气体压强以及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比,改进后的装置便于操作,灵敏度更高,且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常用流动法测定甲醇分解的实验进行研究和评价。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作为载体的氮气流速保持稳定。采用质量流量计替代原实验装置中的稳压管及毛细管流量计等调控流速的装置,以保证氮气流速稳定和可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前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中存在对反应的起始时刻计时不准确及实验中需标定H2O2溶液原始浓度的问题,对该实验的反应器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反应器操作简便,实验结果较真实;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差减法和微分法)较简单并无须标定H2O2溶液原始浓度。  相似文献   

14.
“催化剂对H_2O_2分解速度的影响”实验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化剂对H_2O_2分解速度的影响”实验改进王家骅,聂丽(安徽六安师专237012)我国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均采用MnO2作催化剂.催化分解H。O。。该方法有两点不利之处:(l)用MnO,作催化剂易使学生产生“MnO...  相似文献   

15.
周开雄 《化学教育》2005,26(4):53-53,55
在学习了“盐类水解”之后,许多学生认为镁能够与氯化铵溶液剧烈反应的原因是:氯化铵水解呈酸性,镁与水解产生的H+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Mg+2H+Mg2++H2↑;这种观点也为许多教师所认同,在有些教学参考资料上也有类似的解释[1],但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符合反应事实,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5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3.0mL1.0mol/LNH4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形成。实验2:在盛有3.0mL1.0mol/LCH3COONH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分解H_2O_2制O_2的反应中MnO_2的作用"实验存在的缺陷,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有效地改进,为建立正确的催化剂概念提供必要的化学实验支撑,凸显化学实验的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茅树国 《化学教育》1982,3(5):51-52
为了使高一学生加深理解摩尔这一概念和掌握有关摩尔最基本的化学计算,笔者从日本高中理科用的化学教材中摘译了碳酸氢钠分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能把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既能严格地加以区分,又能有机地统一在同一个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19.
翟小溪 《化学教育》2016,37(17):69-70
由于白磷的燃点低,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使得通过白磷的燃烧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操作困难,任何不慎操作都会使实验失败甚至威胁到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设计了将白磷放置于可控制氧气流速的实验装置中,人工控制氧气的流速并能确定反应温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操作难题,该方法直观、简便、危险性小,并能使学生容易推导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沈开惠 《化学教育》1981,2(6):31-31
高中化学(试用本)第二册第186页的演示实验和第262页的学生实验,均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馏出的乙酸乙酯。这对制备、分离是有利的。在中学阶段只要求看到透明油状液体浮在液面上,并闻到果香味。为此,可直接用冷水收集馏出物。这样收集的馏出物呈酸性,可抑制酯的水解,有利于配合课文的讲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