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的氟氯烷烃和氟溴烷烃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8月8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共有中外代表104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代表33人,分别来自美、日、德、法等七个国家。国内代表对71人,主要来自从事氟化学研究和氟化工生产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
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桂林国际科技会议中心联合组织召开的91′桂林国际生物材料和精细高分子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3日至7日在桂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共141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南朝鲜等国家的代表37人。  相似文献   

3.
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桂林国际科技会议中心联合组织召开的国际生物材料和精细高分子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3日~7日在桂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共141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南朝鲜等国家的代表37人.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光化学转换和贮存太阳能国际会议(IPS-9)于1992年8月23至28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主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27人,其中国外代表118人分别来自17个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国际有机硅会议于1984年9月9日至1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到会代表共400多人,会上宣读的学术论文150多篇,墙报100多篇。从事有机硅化学的许多著名学者到会并做了大会报告。中国有八名代表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报告。此外,于1984年9月16日至18日在日本仙台参加“有机硅活性中间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稀土开发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290余人,其中外宾63人。 中国稀土学会副事长余宗森主持开幕式。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副组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本届会议的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徐大铨代表中国政府和组委会讲了话,对莅会的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互相学习,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交流。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周传典致欢迎词,他阐述了自  相似文献   

7.
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du-cation)于1991年8月25日至30日在英国约克(York)城举行。来自五大洲四大洋共计60多个国家,代表总数达600余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二日至六日在西柏林举行了第八届国际催化会议。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代表参加。与参加上届国际催化会议的三百五十多人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反映出由于与新能源、精细化学品及环境保护等紧迫问题密切相关,催化领域愈益受到重视。我国有三十三人参加,其中包括正在国外访问的学者和研究生以及台湾和香港同胞五人。会议组织委员会从七百多篇应征论文(比上届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学会第五届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六日至九日在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94个单位的代表186人出席了会议。其中,高等院校的代表114人,科研单位的代表26人,工厂企业的代表46人。  相似文献   

10.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光化学会议(Ⅸ IUPAC SYMPOSIUM ON PHOTOCHEMISTRY)于1982年7月26日至7月30日在法国的波城举行。会议主持者为法国Bordeaux大学的J.Joussot-Dubien教授和波城大学的E.Poquet教授。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近三百人。  相似文献   

11.
刘有成 《有机化学》1985,5(3):264-266
1984年8月20日由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and Applied Chemistry(简写为IUPAC)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物理有机化学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会议中心举行,为期四天半。参加会议的化学家共约一百七十人,来自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会议代表以美国人最多,共有二十余人,其次是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西德等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仅本文作者一人参加。新西兰对这次国际会议十分重视。新西兰皇家学会,新西兰化学会,新西兰航空公司,奥克兰大学等  相似文献   

12.
第29届国际影像科学大会(ICIS'02)和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会议于2002年5月13日-17日在日本东京都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组织,日本写真科学技术学会(SPSTJ)、日本影像学会(ISJ)和影像科学技术学会(IS&T)共同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与会代表来自16个国家约650人.提交本届大会的学术论文共计351篇.其中中国参会代表递交大会的论文19篇.会议期间,代表们与世界各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以陈念贻教授、乔芝郁教授为主席的第六届国际熔盐化学和技术会议于 2 0 0 1年 10月 8~ 13日在上海召开 ,来自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日本、挪威、俄罗斯、新加坡、斯洛伐克、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代表共 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其中国外代表近 70人 ,包括了大部分国际知名的熔盐化学和电化学家。大会开幕式由会议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委员会主任乔芝郁教授主持 ,上海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教授致贺词 ,上海大学副校长壮云乾教授、日本熔盐委员会主任HaraS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冶金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稀土钴永磁及其应用会议,于1983年9月16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大型稀土学术国际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来自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士和美国的学者专家62人。会议期间,国务委员张劲夫会见了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学会第四届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十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单位的代表206人出席了会议。其中高等院校的代表98人,科研单位的代表51人,工厂企业的代表53名。解放军系统,公安部、国家安全局的有关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化工出版社、《水处理技术》编辑部、《湿法治金》编辑部等单位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1982年8月22至27日我们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四届IUPAC有机合成国际会议。会议主办单位有纯粹和应用化学国际联合会,日本科学理事会以及日本化学会。参加会议的总共有32个国家的1408名代表,其中日本代表1146人。开会前,大会主席东京大学向山光昭教授事前与黄耀曾联系如何处理台湾省出席会议人员的称谓问题。黄答覆:“根据IUPAC规定,我们称为Chinese Chemical Society,台湾省称为Chinese Chemieal Society Located at Taipei”。开会时印出的人名录中将我们写为上海,中国,将台湾省出席的人员称为台北,中国或新竹,中国等。故此次会议并不存在“两个中国”问题。我国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5人。其中有武汉大学化学系张国敏同志,西北师范学院化学系王进贤同志,我们有机所二名,以及来自台湾省的代表11人。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化学》2015,(1):163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激光光谱分析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四川省彭州市牡丹云锦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中,来自美国、西班牙、法国、韩国和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厂商代表共140余人。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主任段忆翔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8.
1989年6月26~28日在南朝鲜汉城召开了一次有来自南朝鲜以及中、美、苏、日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代表参加的 IUPAC 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我国代表有中科院钱人元教授和高校系统的冯新德、沈家骢、卓仁禧三位教授以及作者5人。会议主席由南朝鲜高分子学会会长、国内汉城大学教授安泰玩博士担任。现任 IUPAC 高分子学会主席三枝武夫教授出席会议致词并作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1月15日至18日,由中山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高教厅、广东省化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华裔学者分析化学研讨会”(95’ISWCSAC)在深圳大学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出席本次会议的海内外正式代表共有223人,其中海外代表42人,中科院院士7人,在大小会上共报告了250篇论文。交流的学术内容有;光谱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分析化学计量学,核磁共振,质谱分析,形态分析,表面分析,联用技术以及失命科学、环境科学、高科技材料中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等,其中后三方…  相似文献   

20.
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亚澳地区学术会议(PPS-A/A 1991)在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和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下巳于10月15~18日在上海召开。这是该学会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且取得了成功。参加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和专家近200人。其中,国外代表50人,来自日本、南朝鲜、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