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的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及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壳聚糖降解法——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法,首先对壳聚糖实行人为特异性结构改造,将壳聚糖转化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再以H2O2对配合物进行氧化降解。对比金属配位控制氧化降解和直接氧化降解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降解条件下,前一种方法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后一种方法,且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后者窄。半经验量子化学hyperchem6.01 ZIND0/1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高分子链上配位糖元对应的糖苷键比其他糖苷键更容易发生断裂,壳聚糖链断裂优先发生在该位置,降解反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锰(Ⅱ)配位与氧化控制降解寡糖的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mplexes of chitosan with Mn(Ⅱ)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Mn(OAc)2·4H2O to Chitosan solution. I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G analysis were used to character the compl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ordinate bands formed. H2O2 was used to degrade chitosan-Mn(Ⅱ) complex, and the molecular distribution of degraded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eliminating Mn(Ⅱ) ions using the cation exchange resin column.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Chitosan could be degraded rapidly, the degradation started from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range,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oligosaccharides was much more narrower than that of degradated products from common methods such as hydrolysis, acidic and oxidizing methods. The index of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changed with the average degradability. When exceeding 10 oligosaccharides, the smaller of the DP, the smaller of the index.  相似文献   

3.
氧化降解壳聚糖铜配合物制备低聚壳聚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降解壳聚糖铜配合物制备低聚壳聚糖;壳聚糖铜配合物;壳聚糖;氧化降解;催化  相似文献   

4.
N,N′-二(2-氨丙基)草酰胺(H2apo)、硫氰酸根与铜(Ⅱ)离子在适宜条件下可通过自组装方式形成配合物 [Cu2(apo)(NCS)2]n,单晶解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二维网状结构配位高分子。铜(Ⅱ)由反式双三齿配体apo2-和硫氰酸根通过μ2-SCN的方式共同桥连。研究发现该固体在弱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对壳聚糖(一种氨基多糖)具有催化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金属配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及其降解产物与金属配位的性能,形成某些配位化合物的条件、组成、结构及其表征,阐述了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壳聚糖的配位化学和配合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有关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过渡金属、碱金属、稀土和贵金属配位化学研究以及有关配合物在催化、生物与医学、湿法冶金、纺织、色谱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Cu(Ⅱ)-家蚕丝素蛋白质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丝素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经均相和不均相配位反应制备了Cu(Ⅱ)-丝素配合物,用可见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在碱性条件下(pH=10.60),丝素肽链主链的4个氮原子螯合Cu(Ⅱ)生成具有近似平面四方Cu(N)4结构的配合物;而在酸性条件下(pH=4.30,5.88),主要是丝素肽链的侧(端)基羧酸根键合Cu(Ⅱ)生成Cu(Ⅱ)(-COO-)(H2O)3和Cu(Ⅱ)(-COO-)2型配合物.讨论和描述了不同条件下生成的Cu(Ⅱ)-丝素配合物的高次结构.  相似文献   

8.
9.
铜蛋白质的配位化学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生物酶中铜蛋白质配位化学模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铜离子配合物生物酶活性中心的重要铜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The Copper(Ⅰ)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of 4,5-bis(methylthio)-1,3-dithiole-2-thione (C5H6S5), [Cu(C5H6S5)(SCN)] 1 and [Cu(C5H6S5)I] 2,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for complex 1 reveals that the infinite chain structure with polymeric stairs of different lengths is form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mode (μ3) of the thiocyanate bridges. The shorter interchain S…S contacts give rise to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CCDC: 215668.  相似文献   

11.
将(Et4N)3Mn(CN)6和Cu(en)2(ClO4)2反应得到了三维配位聚合物{[Cu(Ⅱ)(en)2*H2O][Cu(I)2(CN)4]}n(en=乙二胺),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9),晶胞参数a=14.759(3),b=7.734(2),c=14.247(3)(A),β=112.65(3)°,V=1500.9(5)(A)3,Z=4,Dc=1.916Mg*m-3,F(000)=868,最终偏离因子R1=0.0267,wR2=0.0633.该配合物结构中Cu(I)离子间通过氰基桥联形成三维峰窝样主体骨架结构,而Cu(Ⅱ)配离子[Cu(en)2*H2O]2+被包合在主体内架通道空腔的中央.该配合物的合成是利用[Cu(CN)2]-为建筑砖块,[Cu(en)2*H2O]2+为模板的自组装反应.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镍和壳聚糖镧配位聚合物的配位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IR、ESR和XPS的测试结果可知,Ni^2+或La^3+与壳聚糖(CS)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发生配位反应,形成CS-Ni^2+或CS-La^3+配位聚合物膜。通过电导率研究其配位数,发现Ni^2+或La^3+可与壳聚糖的3个或5个键节单元配位。根据以上的实验可推定中心离子Ni^2+与壳聚糖3个键节单元上的氨基N和仲羟基O结合,形成六配位的CS-Ni配位聚合物La^3+与壳聚糖5个键节单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H2bpb)(H2O)4](SO4)2·6H2O[M=Zn(Ⅱ) 1,Cu(Ⅱ) 2]。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均苯三甲酸配体、 硝酸锌与硝酸钴反应, 一步合成了钴掺杂的锌配位聚合物Zn1-xCox(BTC)·(OH)(H2O)3(NMP)(DMF)(H2O)1.5(H3BTC为1,3,5-均苯三酸, NMP为1-甲基-2-吡咯烷酮, 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 x=0~0.8). 该化合物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属于立方晶系, 空间群P213, 晶胞参数a=1.43863(20) nm. 利用元素分析、 能量散色光谱(EDS)、 UV-Vis光谱、 X射线粉末衍射(XRD)、 热重分析(TGA)、 氮气吸附和磁性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 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该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微孔吸附特性, Langmiur比面积为832 m 2/g, 孔径为0.84 nm;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钴/锌摩尔比为1∶1时, 在37~300 K温度范围内其磁性表现为反铁磁性, 并满足Curie-Weiss定律.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钙/锌配位降解产物的GFC及清除O-·2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Ca(Ⅱ)和Zn(Ⅱ)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调节pH值使壳聚糖与金属配位.加入H2O2并升高温度对处于配位缔合状态的壳聚糖进行氧化降解,测定了降解产物寡糖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壳聚糖在与Ca和Zn配位的情况下,可被H2O2迅速降解;降解从大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开始,降解产物寡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且聚合度(DP数)越小,寡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越小.同时对两者的降解产物进行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研究,研究发现两者的降解产物均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降解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而增大.但用完全降解产物氨基葡糖形成配合物时,清除作用几乎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cn)Ni(L)2]和[Cu(sampn)Ni(L)2].samcn4-,sampn4-及L分别表示N,N′-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阴离子和5-硝基-1,10-菲绕啉(NO2-phcn).经元素分析,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Ⅱ)及Ni(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其数值已用最佳拟合方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1.77cm-1(samcn)和J=-1.74cm-1(sampn),表明两个Cu(Ⅱ)-Ni(Ⅱ)双核配合物中有很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4种2-[(卤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与Cu(Ⅱ)、Ni(Ⅱ)、Co(Ⅱ)配合物的制备,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测定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配合物是通过羧酸根上羟基氧原子和酰胺羰基上氧原子配位成键,除Cu(Ⅱ)配合物分子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外.其余均为八面体结构,只是扭曲程度不同.并对它们的配位场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两性离子羧酸配体4-羧基-1-(4-羧基苄基)吡啶盐(L1)和含氮辅助配体1,4-二(咪唑-1-甲基)苯(L2)或1,3-二(咪唑-1-甲基)苯(L3)分别与金属锌盐和金属钴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Zn(L1)(L2)0.5Cl]n1)、[Co(L1)(L2)0.5Cl]n2)和{[Zn(L1)(L3)]ClO4·1.7H2O}n3)。配合物12同构,具有(6,3)拓扑的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进一步通过倾斜穿插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3具有一维铰链结构。相邻的一维链进一步通过π-π作用扩展为二维层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3均可视为由一维[M(L1)]n链和桥联的双咪唑基配体L2或L3构成。配合物12是由一维的螺旋链和Z形的桥联L2配体构成,而配合物3是由一维的之字形链和C形的桥联L3配体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含氮辅助配体和阴离子对配合物的最终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光带能隙研究表明,配合物1~3的能带间隙分别为2.96、1.72和3.16 eV,这表明配合物具有潜在的宽隙半导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电子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以DMI为模板剂,通过H3idc与Mn(Ⅱ)构筑成三维四方孔道结构,DMI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该配合物以DMPU为模板剂,通过H_2tbip与Co(Ⅱ)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DMPU分子通过与Co(Ⅱ)配位填充在网格中。固体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62 nm处存在较强的荧光发射峰,说明具有良好的蓝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