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颗粒介质的弹塑性动态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微结构连续力学的理论方法,考虑了颗粒体的拓扑结构及颗粒体之间的局部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引进恢复系数,导出了适合于大变形运动(包括平动与转动)情况下,颗粒体间的滑移和分离的客观弹塑性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体胞模型的基础之上应用解析方法分析了颗粒或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本构行为,结合数值计算给出了表征材料本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正交椭球坐标变换以简化推导过程.在计算中,将真实位移场分为两部分: 基本场和扰动场,然后通过摄动方法将原来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计算了当基体材料和夹杂的特征参数取不同值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与已有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得较好.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拟合,提出了一个颗粒或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考虑裂纹闭合效应的岩石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中的预存裂纹只有在一定的法向压应力即裂纹闭合应力的作用下才可能闭合,其闭合过程与其方位和外加应力场有关,并且,即使对于裂纹已经完全闭合的岩石,如果裂纹闭合应力不同,则岩石的应力应交关系也不相同。本文建立了考虑裂纹闭合效应的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分析了裂纹闭合应力对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裂纹闭合应力显著地改变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随裂纹闭合应力的增加,岩石的轴向应变变化较小,侧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则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9.
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微裂纹演化规律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作者改进的等效夹杂理论和内容量理论,研究了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微裂纹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热残余应变、晶须含量及长径比的影响,预报了材料的模量、非线性起始点、材料强度及非线性本构关系,给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树脂基复合材料板的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一般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具有相当强烈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受载后很容易发生基体裂纹群等损伤.同时,即使在常温下,这类材料也显示粘弹性.而且,损伤与粘弹性都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复合材料力学响应的分析比均匀无损的粘弹性材料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实际上,在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设计中,它的时间相关性和存在损伤是两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特别需要复合材料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知识.最近一个时期,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已得到一定的研究.作者曾提出适用于复合材料分析的弹脆性损伤模型以及考虑损伤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1.
Li Wenf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R. R. ChinaDu Shany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1995,8(1):75-83
The modified equivalent inclusion theory by the authors and the internalvariable theory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cracks in whiskertoughening ceram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crack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the material. The effect of residual thermostrain, whisker content and aspect ratio isconsidered. The modulus, initial nonlinear load, strength and nonlinear constitutiverelation are calculated and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2.
One of fundamental but difficult problems in damage mechanics i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microcrack-weakened brittle or quasi-brittle materials under complex loading, especially when microcrack interac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mbin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and micromechanical damage mechanics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constructing an applicable damage model with a firm physical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a quasi-micromechanical model 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ng the constitutive response of microcrack-weakened materials under complex loading. The microcracking damage is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 orientation domain of microcrack growth (DMG) as well as a scalar microcrack density parameter. The DMG describes the complex damage and its evolution associated with microcrack growth, while the scalar microcrack density factor defining the isotropic magnitude of damage yields an easy calc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icrocrack interaction on effective elastic moduli.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9891180).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提出了一个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渐进损伤分析的模型,它包括损伤表征、损伤判定和损伤演化3 部分. 模型能够区分纤维拉伸断裂、纤维压缩断裂、纤维间拉伸损伤和纤维间压缩损伤4 种损伤模式,定义了与4 个损伤模式对应的损伤状态变量,导出了材料主轴系下损伤前后材料本构之间的关系. 损伤起始采用Puck 准则判定,损伤演化由特征长度内应变能释放密度控制. 假定材料服从线性应变软化行为,建立了损伤状态变量关于断裂面上等效应变的渐进损伤演化法则. 模型涵盖了复合材料面内损伤起始、演化直至最终失效的全过程. 完成了含孔[45/0/-45/90]2S 层合板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下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进行层合板的强度预测和损伤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提出了一个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渐进损伤分析的模型,它包括损伤表征、损伤判定和损伤演化3 部分. 模型能够区分纤维拉伸断裂、纤维压缩断裂、纤维间拉伸损伤和纤维间压缩损伤4 种损伤模式,定义了与4 个损伤模式对应的损伤状态变量,导出了材料主轴系下损伤前后材料本构之间的关系. 损伤起始采用Puck 准则判定,损伤演化由特征长度内应变能释放密度控制. 假定材料服从线性应变软化行为,建立了损伤状态变量关于断裂面上等效应变的渐进损伤演化法则. 模型涵盖了复合材料面内损伤起始、演化直至最终失效的全过程. 完成了含孔[45/0/-45/90]2S 层合板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下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进行层合板的强度预测和损伤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剩余强度及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分布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初始静强度分布参数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未涉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层数、铺层厚度和铺层方向,适应性强。模型参数可通过静力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获得,试验成本相对疲劳试验较低。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变异系数及其分布参数有关,当初始静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时,疲劳寿命亦服从威布尔分布,可为开展疲劳可靠性提供借鉴和参考。算例表明,基于建立的模型,剩余强度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1.58%,疲劳寿命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破坏分析奥运会'评估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材料强度涉及许多力学问题,计算分析复杂. 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迄今为止已经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强度理论. 那么, 究竟这些理论的效果如何?为此,在英国的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机械工程师协会支持下, 一个堪称为复合材料``破坏分析奥运会'的评估于1991年启动并在2004年完成. 本文根据参赛理论和评比结果, 对复合材料破坏与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 并指出了今后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考虑初始静强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基于经典剩余强度理论,构建同时考虑初始静强度和应力的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能够表征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和应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可退化为经典S-N曲线。疲劳寿命与初始静强度呈非线性关系,疲劳寿命与应力呈高度非线性关系,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可根据初始静强度和应力的概率分布利用MCS获得。算例表明,初始静强度和应力的概率特性对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的概率特性均有影响,相比初始静强度,应力对疲劳寿命概率特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