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研究了L-波段超荧光在光纤中的产生机理,设计了一种带光纤圈反射器的双级双程前向输出L-波段光源结构,通过对两级采用掺铒浓度不同的光纤并优化其长度及两级泵浦光功率,实验中获得了功率高达19.86mW(12.98dBm)、中心波长为1577.421nm的L-波段(1555-1620nm)超荧光光源。实现了低浓度掺铒光纤起诱导光及改善光谱的作用,高浓度光纤为主要发光源,采用光纤圈反射器提高了泵浦光的利用效率、光源的平坦度及稳定性。同时分析了结构中各个参量对光源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对光源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稳定宽频带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理论研究了双程后向结构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的特性。结果表明 ,在任意反射镜参数下 ,只要选取适当的掺铒光纤长度 ,该结构光源总能实现不依赖于抽运功率的平均波长高稳定性运行 ;在光源高稳定性的前提下 ,反射镜参数优化后的该结构光源具有较宽的频带宽度和较高的抽运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双级双程双泵浦光源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两级掺铒光纤的长度以及两级泵浦的功率对光源输出光谱的功率大小、平坦度和平均波长的影响。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当EDF1和EDF2的长度分别为9 m和38 m,一级泵浦功率为65 mW,二级泵浦功率为115 mW时,光源输出功率为16.89 mW,平均波长为1 566.389nm,1 536nm-1 605nm波段范围内光谱的不平坦度±2dB。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SFS)的基本原理和SFS各种基本结构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选择了单程后向(SPB) SFS作为光纤陀螺用光源。理论分析了影响单程后向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输出特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实验分析了铒纤长度对单程后向掺铒光纤光源泵浦效率和输出光谱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心波长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单程后向结构掺铒光纤光源来说,铒纤长度有一个最佳值。演示了铒纤在选择最佳长度的情况下,泵浦功率对输出谱型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40℃~60℃之间光源输出光谱和输出光功率的温度稳定性。最终得到了适用于惯导级光纤陀螺的光源。 相似文献
6.
7.
8.
9.
大功率、高效率、高消光比铒光纤多波长超荧光光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改进的反射式Mach-Zehnder干涉滤波器,对双程后向结构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DPBSFS)分别进行光谱分割和光谱预分割,构建了两种结构的多波长超荧光光纤光源(MWSFS),波长间隔为~0.8nm时,在1550nm附近(1542~1559nm)20个波长的功率波动小于0.5dB其中前者消光比高达27dB;后者消光比~18dB,在泵浦光功率为72.8mW时,最大输出功率25.3mW,光光转换效率高达34.8%改变Mach-Zehnder干涉仪的臂长差,采用光谱预分割技术,得到1550nm附近波长间隔~0.4nm、消光比~16dB的50个波长输出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了采用两级级联双后向抽运的光源结构,实现高效率和线宽拓展的L波段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级光纤长度分配和抽运功率比例对光源输出特性的影响.模拟表明,该结构可获得线宽拓展的平坦L波段光谱,相比常规L波段光谱线宽拓展了15nm,达近60nm.此外,抽运功率比例为1∶1时该结构的抽运转换效率最高.利用980nm半导体激光器作抽运源,在抽动总功率206mW时,实验上获得了输出功率62mW,线宽56.6nm的L波段光谱,抽运转换效率为30.1%.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并实验演示了利用247 cm新型铋基掺铒光纤和10 m传统硅基掺铒光纤联合作为增益介质、采用双向泵浦结构的超宽带放大自发辐射光源.分析了其物理机理,并与其它不同形式的结构,包括已报道的类似结构,做了实验比较和理论分析.在低于240 mW的总泵浦功率和没有使用任何外部谱平坦滤波器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传统硅基掺铒光纤长度和两泵浦源的功率,获得了96 nm(1 522 nm~1 618 nm)的波长范围(大于-20dBm/2nm功率密度时)和超过11dBm的总输出功率,该ASE光源的-10dB带宽超过了87nm,其谱的峰值功率密度达到了-2.5 dBm/2 nm.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the comparisons of the influences of gain broadening on multiwavelength oscillations in YDFL and EDFL with typical commercial ytterbium- and erbium-doped Al/Ge silica fiber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YDF and the EDF exhibit inhomogeneous gain broadening, which allows the lasing lines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ump, however, multiwavelength oscillations of the EDFL are more stable than those of the YDFL, in particular, when the wavelength spacing is small. Moreover, the minimum wavelength spacing for stable multiwavelength operations of the YDFL and the EDFL are observed to be 1.0 and 0.8 nm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0.8 and 0.25 nm at 77 K, respectively. This show that the inhomogeneous gain broadening of the EDF may be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YDF. 相似文献